APP下载

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总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2014-02-13罗建蓉康小丽钱金栿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试液总糖美洲

罗建蓉,康小丽,钱金栿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总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罗建蓉,康小丽,钱金栿*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比较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中总糖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澳洲大蠊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39.6 mg∕g,美洲大蠊的为127.6 mg∕g,两种蜚蠊的总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蜚蠊中总糖含量丰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美洲大蠊;澳洲大蠊;总糖含量;苯酚-硫酸法

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和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同为蜚蠊科大蠊属昆虫,二者都被冠以蟑螂、蜚蠊等俗称。蜚蠊的药用历史久远,历代重要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其性平、味咸,内服可健脾消疳、活血通脉、利水消肿,外用则具有消肿生肌之功效〔1〕。

近年来研究发现,美洲大蠊具有抗癌〔2-5〕、抗肝纤维化〔6-8〕、保肝〔9-11〕、抗菌〔12〕、促组织修复〔13〕等作用;其活性物质为黏多糖、肽、氨基酸、核苷等成分〔14-15〕。而有关澳洲大蠊药用价值的研究甚少,仅见程才芬、黄厚聘等报道澳洲大蠊的油状醇提物(即蟑螂油)对小鼠S180肉瘤及人食管癌小鼠异种移植有抑制作用〔16-17〕。而对这两种蜚蠊多糖含量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澳洲大蠊和美洲大蠊中总糖含量,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差异,从多糖含量的角度来探讨同属昆虫澳洲大蠊是否能作为美洲大蠊药材的补充药源,为发掘大蠊属昆虫中新的药用资源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仪器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BL2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KDM型控温电热套(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DHG-9075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1.2材料野生美洲大蠊收集于云南省普洱市(样品号:130702,131002)和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样品号:130903),野生澳洲大蠊收集于云南省普洱市(样品号:130601,130801,131001)和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样品号:130701),样品经大理学院毛本勇教授鉴定分别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和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样品经洗净、干燥至恒重,粉碎过40目筛,制得样品粉末,干燥储存备用。

1.3药品与试剂葡萄糖对照品(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20407),硫酸、苯酚、盐酸等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溶液的配制

2.1.1 苯酚溶液的配制 称取150 g苯酚,按文献〔18〕方法进行蒸馏,制得精制苯酚。取适量精制苯酚,将其配成5%浓度的苯酚水溶液备用,用前新配。

2.1.2 葡萄糖标准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对照品100 mg,加蒸馏水溶解,并配制成1 mg∕mL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2.1.3 蜚蠊供试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蜚蠊样品粉末约0.50 g,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加6 mol∕L盐酸10 mL〔18〕,蒸馏水30 mL,用电热套加热回流1 h,滤集提取液,加活性炭0.1 g脱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残渣,滤液转移至100 mL量瓶中,定容,摇匀。精密移取上述溶液5 mL定容至10 mL量瓶中,作为蜚蠊供试液。

2.2测定波长的确定分别取葡萄糖标准液、蜚蠊供试液、蒸馏水各2 mL,参考文献〔18〕方法显色,并在300~8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光谱图显示在490 nm处葡萄糖及蜚蠊供试液的吸收均最大,故确定最佳测定波长为490 nm。见图1。

图1 葡萄糖与蜚蠊总糖的吸收光谱图

2.3显色条件的考察

2.3.1 苯酚用量考察 按“2.1.3”项制备美洲大蠊供试液(样品号:130903),取2 mL于25 mL量瓶中,分别考察苯酚用量0.5、1.0、1.5、2.0、2.5、3.0 mL,再各加5 mL浓硫酸,置60℃水浴加热显色30 min,冷却,用蒸馏水定容,于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表明用量为1 mL时吸光度值最大。

2.3.2 浓硫酸用量考察 分别移取“2.3.1”项下的供试液2 mL于6个25 mL量瓶中,各加5%苯酚溶液1 mL,分别加入浓硫酸5、10、15、20、25、30 mL,显色测定方法同“2.3.1”项,结果显示使用10 mL浓硫酸时吸光度值最大。

2.3.3 显色时间考察 精密移取“2.3.1”项下的供试液2 mL于25 mL量瓶中,共8份,各加5%苯酚溶液1 mL,浓硫酸10 mL,分别置60℃水浴加热显色0、5、10、15、20、25、30、35 min,冷却后定容,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为加热显色25 min的吸光度值最大。

2.3.4 加热温度的考察 分别移取“2.3.1”项下的供试液2 mL,共7份,各加5%苯酚溶液1mL和浓硫酸10 mL,分别于30、40、50、60、70、80、90℃水浴加热显色25 min,冷却后定容至25 mL量瓶中,测定结果显示水浴加热温度为40℃时吸光度值最大。

2.4方法学考察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移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0.1、0.2、0.3、0.4、0.5、0.6、0.7、0.8 mL,于25 mL量瓶中,加蒸馏水使体积为2 mL,加1 mL 5%苯酚溶液、10 mL浓硫酸,于40℃加热25 min,冷却,定容,于490 nm波长处测定。以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所测定的吸光度(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线性方程Y=21.229X+0.096 6,r= 0.999 7,线性范围为4~32 μg∕mL。

2.4.2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移取蜚蠊供试液2 mL,按“2.4.1”项下方法显色、测定吸光度,重复测定6次,其RSD为0.12%(n=6),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重复性试验取0.5 g美洲大蠊粉末(样品号:130903),共6份,分别精密称定,按“2.4.1”项下方法显色测定,计算得该供试品中总糖的平均含量为144.2 mg∕g,RSD为1.68%(n=6)。

2.6稳定性试验移取同一供试溶液,按“2.4.1”项下方法显色后,每隔30 min测定一次吸光度,样品在5 h内稳定,RSD为1.39%。

2.7加样回收率实验精密称取美洲大蠊粉末(样品号:130903)6份,每份约0.25 g,分别加入葡萄糖标准品36 mg,按“2.1.3”项制备供试液,按上述确定的条件进行显色、测定吸光度,计算得平均回收率为98.83%,RSD为1.20%(n=6)。

2.8蜚蠊样品测定取来源不同的蜚蠊样品,每个样品平行取样3份,按“2.1.3”项制备供试液,按“2.4.1”项下方法显色、测定吸光度,计算出蜚蠊药材中总糖含量。见表1。

表1 蜚蠊样品的测定结果

3 讨论

实验分别测定了元江、普洱两产地的澳洲大蠊和美洲大蠊中总糖含量,表1数据经统计学双样本方差分析和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处理,两种蜚蠊总糖的P为0.18(>0.05),而不同批次的同种蜚蠊的总糖P<0.05。结果显示两种蜚蠊的总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批次的同种蜚蠊的总糖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蜚蠊样品为野生状态,其生存环境、食物、生长周期、及捕捉时间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其体内总糖含量造成影响,致使不同批次的同种蜚蠊总糖含量有较大差异。

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活性物质之一为黏糖氨酸〔6-8,19-20〕。另蜚蠊中的黏多糖有抗艾滋病病毒作用〔14〕。由本实验结果得知,澳洲大蠊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39.6 mg∕g,美洲大蠊的为127.6 mg∕g,其含量分别占药材干重的13.96%和12.76%,表明了两种蜚蠊中总糖含量丰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为澳洲大蠊用作美洲大蠊药材的补充药源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由此推测澳洲大蠊可能具有与美洲大蠊相似的生物活性,并提示澳洲大蠊也应具有药用开发价值。而澳洲大蠊的生物活性及其成分组成仍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1〕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中药材标准〔S〕.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54.

〔2〕胡艳芬,吕小满,刘光明,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株人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8(12):1-3.

〔3〕胡艳芬,吕小满,刘光明,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两株人肺癌细胞的影响〔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7):1245-1250.

〔4〕陈俊雅,耿玲,张旭强,等.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H22肝癌小鼠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2,18(4):274-276.

〔5〕何旭,普小菲,李娇,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179-182.

〔6〕李春艳,陈衍杰,李树楠,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含药血清体外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13,36(5):707-711.

〔7〕郝芳芳,李春艳,赖泳,等.美洲大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715-9716,9770.

〔8〕张小雪,李春艳,徐静,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12,11(6):16-19.

〔9〕张旭强,何旭,陈俊雅,等.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12):1-5.

〔10〕杜一民,陈鸿珊,李树楠,等.治疗乙型肝炎新药肝龙胶囊的药效学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369-1371.

〔11〕甘平,张旭强,何旭,等.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2):123-128.

〔12〕蓝江林,周先治,卓侃,等.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杀菌作用初步观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7(2):166-168.

〔13〕李勇,吴洪文,董向军.康复新液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6):495-496.

〔14〕戴云,曾茗,项朋志.蜚蠊的药用价值〔J〕.中药材,2005,28(9):848-850.

〔15〕何正春,彭芳,宋丽艳,等.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2326-2331.

〔16〕程才芬,林文琴,黄厚聘.蟑螂油对人食管癌小鼠异种移植的抗癌作用〔J〕.中草药,1986,17(6):38.

〔17〕黄厚聘,程才芬,李椒芳.蟑螂油的抗癌作用〔J〕.中草药,1981,12(1):35.

〔18〕肖培云,杨永寿,李龙星,等.美洲大蠊药材中总糖含量的测定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077-2079.

〔19〕李夸巧,李春艳,杨永寿,等.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ML-D中粘多糖的含量测定〔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3):9-12.

〔20〕黄丽,杨永寿,李夸巧,等.美洲大蠊中氨基葡萄糖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12):5-8.

*通信作者:钱金栿,教授.

(责任编辑 李 杨)

Comparison on the Contents of Total Sugar between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and Periplaneta americana

LUO Jianrong,KANG Xiaoli,QIAN Jinfu*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stry,Dali University,Dali 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total sugar between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and Periplaneta americana.Methods:The contents of total sugar were determined by Phenol-Sulfuric acid reaction system.Results:The average content of total sugar in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was 139.6 mg∕g,and the average content in Periplaneta americana was 127.6 mg∕g.Conclusion:The two kinds of cockroaches were all rich in total suga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s of total sugar between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and Periplaneta americana.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Periplaneta americana;Total sugar;phenol-sulfuric acid

R284

A

1672-2345(2014)02-0026-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2.008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基金资助项目(2012Z117)

2013-12-22

2014-01-02

罗建蓉,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猜你喜欢

试液总糖美洲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美洲野牛当宠物
美洲动物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酒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
林下参片中总糖、还原糖及糖醛酸的含量测定
等效代替法在青霉素皮试液配制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谁发现了美洲
水泥试样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调节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