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4-02-13成都市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作日成都市事项

● 成都市编办

成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

● 成都市编办

编者按: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的改革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成都市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为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做了大量努力,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街道办事处体制改革、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等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成都市先行先试的经验将为其他地方深化改革提供样本和示范。本期“成都改革创新专栏”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题,重点介绍成都市和武侯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以飨读者。

▲ 锦江河畔骄子塔

成都市首次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探索建立了以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全新政务服务流程,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向。

成都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抓手,大力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行政审批服务,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充分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发展活力。

一、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在“简政”上,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经历了九次“瘦身”、八次提速、六次流程再造,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幅达90%以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幅达80%以上。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市级部门内设审批机构由179个减少到48个,并将行政审批机构集中到市政务中心办公,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2009年,成都市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及其他八种类型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出7347项。在此基础上,2010年、2012年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深入清理精简。目前,市级本级行政权力事项总数为6506项,减少了11.4%,各区(市)县行政权力事项总数为87446项,减少了10.2%。同时,建立网上政务大厅,搭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推进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在“放权”上,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要求,推进向区(市)县下放权力。凡是有利于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权限,均下放到区(市)县,推动区(市)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五次放权,共向区(市)县政府下放税收管理、项目申报、用地审批、资质认证、价格管理等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176项。同时,明确各区(市)县将部分涉及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审批和服务事项下放给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点),推进基层服务便利化,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将针对自然人的审批和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街道),市和区(市)县主要办理法人审批事项,这有效地激活了社会和市场活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

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再造行政审批流程。成都市先后6次对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对52个市级部门的201项行政审批项目流程、3000余个办理环节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市级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10520个工作日中减少了6665个工作日,平均压缩审批时限63.4%。

建立“一窗式”并联审批模式。一是优化企业注册登记类审批。办理企业市场准入登记,申请人只需向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一套材料就可以办理前置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所有证照。无前置审批的企业登记从9个工作日减少到2个工作日以内,最短只需1小时8分;有前置审批的企业登记从54个工作日减少到7个工作日,最短只需1个工作日。原来需要跑5~9个部门,现在只需到一个窗口,提交材料从35项减少到14项,表格从9套减少到3套。二是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分段式并联审批。对市本级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21个部门、40个审批环节,分别按用地、环保、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商品房预售、产权办理七个控制节点,由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等六个部门牵头实施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60多个工作日压缩为80多个工作日,为目前大城市中效率最高、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最为完整的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之一。

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虚拟网上办事系统相结合。2010年,成都市“网上政务大厅”正式运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个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虚拟网上办事系统相结合的“电子政务”系统。通过“网上政务大厅”,整合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网络资源,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供网上申请、预约、咨询、审核、查询等在线服务,市级部门1079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中,可网上审批的977项,占总数的90.55%,各区(市)县网上审批实现率达99.87%。

创新行政审批与行政监管相分离的管理模式。2008年12月,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将区政府所属22个部门71个大项178个小项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划转区行政审批局统一集中办理。同时,将办件量较大的区商务局等5个部门的审批科人员整体划入,其他17个部门按照工作需要划入部分工作人员。划转后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资源整合、归口分类的原则,分别由区行政审批局内设的社会类事项审批科、经济类事项审批科和建设类事项审批科负责具体办理。审批职能划转后,区行政审批局对审批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各职能部门主要承担日常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将行政权力按审批、管理、监督实行“三分”,使职能部门的权力、职能、利益实现了“瘦身”,形成了全新的行政审批与行政监管相分离的管理模式。

三、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

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成都市首次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通过建立以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政务服务流程,促进以部门为中心的政务服务流程向以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流程转变。

在新津县,试点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签约、注册登记、供地、立项、规划报建、报建和竣工验收、生产经营、注销、破产九个阶段,原本涉及35个部门的建设类项目审批,现在仅设立用地、立项、规划、报建和竣工验收4个窗口办理。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前往这些窗口报件。再由政务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审批。通过任务量向政务中心转移,打破了“逐一申请、自行受理”的传统体制。在龙泉驿区,已启动了以个人生命周期构建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清单的工作。按照公民需求,以出生、上学、就业、婚育、退休、死亡六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梳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审批(服务)流程、优惠政策、监管事项,形成服务清单,按不同的主题设立服务窗口,采用“一窗式”受理方式,“一站式”服务模式,“一表制”填写,跨部门协同办理,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全方位服务。

在试点区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都市将在市级部门和其他区、县(市)推进,并根据政府的服务流程再造结果将企业和群众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按组集分类,在网上公布,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加健全、更加优质、更加及时的服务。

猜你喜欢

工作日成都市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对于马克思关于工作日的思考
关于休闲的量的问题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