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员模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考*

2014-02-12谢志昂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动员辅导员政治

谢志昂

(台州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动员模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考*

谢志昂

(台州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个动员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与动员两者互为手段和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发挥高校的主体价值与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提升,因时因地采取适宜的动员模式并重视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与功利动机。

动员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动员”曾广泛用于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政治生活、轰轰烈烈的社会群众运动紧密相连。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思潮与理念的多元化、公民社会的成长与个人意识的觉醒,“动员”在中国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频率日益降低,“动员”的内涵与外延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使得原先动员方式与动员能力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动员”是动员主体(高校)对动员客体(大学生)进行调动、引导、催促、教育,使动员客体能够朝着动员主体期待的目标与状态行进的过程,也即高校利用自身资源力量和大学生自身利益需求,通过调动、引导、催促、教育等方式,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时代赋予他们开放、多元、自我、世俗的新特征,这种特征使得原先党有号召、学生有行动的单一动员模式产生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动员的价值、动员的效能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动员实质上也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动员模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与多元化,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手段与效果。

一、大学生动员模式类型

根据高校(动员主体)与大学生(动员客体)之间相互关系,动员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内生型动员模式和外源型动员模式。

内生型动员模式是动员客体认同动员主体或动员内容,达成共识,从而自觉参与动员目标实现的进程,因此是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内生型动员模式主要有认同型动员模式、情理型动员模式[1]和魅力型动员模式(Charismatic)。

外源型动员模式主要是基于外部的因素或影响力,从而使受影响客体不得不做出某种行为或状态的过程,它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外源型动员模式主要有命令型动员模式、激励型动员模式、惩戒型动员模式[1]。

动员能够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动员主体的权威性。权威性主要取决于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力与支配力,这种权威性使得另一方不得不以服从的方式和态度来迎合一方的期望。权威性可能来自合法性的强力保障,也可能源自自身社会声誉的持续积累。高校作为动员主体之一,其权威性来自国家合法性的强力保障,也来自自身社会存在的价值。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

高校与其他的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一样,拥有非常强的学生动员能力。在那时,高校在学生心目当中就是理想的圣地,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曾经的一句口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关系的变革、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德育主体性日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原先无论是群众式的动员模式还是和风细雨式的教化动员模式,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二是动员客体的认同感。动员的效能取决于动员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一般来讲,动员客体对于动员主体与动员内容的认同感越高,动员效能就越好,反之亦然。因为如果动员客体无论是对于动员主体还是动员内容是认同的,那么动员客体就不会有抵触情绪,他们会有意愿至少是不反感整个动员的过程,甚至有些认同程度较高的动员客体会积极参与,成为一个推动动员目标实现的促进要素。这些积极动员客体会带动和影响其他动员客体,有利于动员过程的顺利实施和动员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是外部激励因素。外部激励包含两方面,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两者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客体面前,动员效能亦有所不同。当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世俗化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能忽视他们的功利性动机。在动员过程中,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外部激励要慎重运用,在必要的时候,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二、动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其灵魂。”[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今高校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成长成才过程中,要想达到预定的目标与要求,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动员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环境的变化、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载体也势必多样化,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必须思考采用何种形式与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首先,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教育和说服方式,发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达成预设的目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动员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离不开动员的模式选择。动员模式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与动员互为手段和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或方式很可能涉及动员方式;另一方面,动员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不可分离。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动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置过程,动员是否到位和有效,往往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例如,辅导员布置一项志愿活动,事先要对志愿者进行动员,告知志愿活动的内容、价值与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志愿活动才会比较好地沿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也是动员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动员模式类型及其影响动员效能的因素分析,实际上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重视高校内涵建设,提高高校的主体价值与影响力。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动员的主体,决定了高校必须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除了利用行政权力赋予的权力资源之外,更应该提高高校自身内涵建设,增强学生对高校的归属感与信任感,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圣地,学生对高校的要求自然是十分苛刻的。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如果高校在各个方面能够符合学生期望,那么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就会提高,对学校的归属感就会增强,动员的效果就会较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相对顺畅和有效,也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部分高校学生不去上课的主要理由就是老师上课水平达不到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不满意。因此,加强高校自身内涵建设,首当其冲是加强教师教育水平与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教

师师德的好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学生的感受最为深刻。因此,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与学校声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加强高校服务职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应当切实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德育主体地位,按照教育规律,提高服务水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高校对他们的培养是用心的、责任是到位的、措施是有效的,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最后,重视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浓郁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学有所依、才有所展、能有所成。

(二)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人格魅力与业务水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动员的最主要执行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决定动员的效果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教师而言,教师的魅力型权威则体现在真正以其知识人格、爱心、同情心等个人魅力树立起来的富有感召性的权威。”[3]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形象、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的评价与态度。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与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作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辅导员工作是一个良心活,他们在不同学生心中的形象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辅导员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非常有利于辅导员在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等过程中的动员效能。而加强辅导员自身形象建设,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是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把学生放心上、用心工作,让学生信任、欣赏。令人深刻的例子是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中,由于毕业生都已经离校,要求毕业生配合参与高校就业调查难度比较大,但如果是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有着良好印象的辅导员进行动员,动员效果还是会非常好。

(三)因时因地采取适宜的动员模式,实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根据具体动员目的,采取最合适的动员方式,从而实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动员模式有多种,根据不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动员模式。内生型动员模式有着更强的感化功能,强调动员主体和动员内容的合适性与认同性;外源型动员模式有着更强的规范功能,强调动员手段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巧用规范性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起到明辨是非的效果。”[4]因此需要而且有必要加强各种动员模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惩戒型动员模式与激励型动员模式的配合,对有些活动动员参与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同的辅导员,面对相同动员客体、相同动员模式、相同动员事项,动员效果却相差甚远,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动员主体或执行者。一个有魅力的辅导员,他的动员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远远好于一般的辅导员。

(四)重视学生的利益诉求与功利动机,因势利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世俗化,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的体现。这是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大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主要包含政治、经济、荣誉、社会交往等方面。政治方面主要集中在入党,经济方面主要集中在奖学金与勤工俭学,荣誉方面主要集中在优秀干部、三好学生等方面,社交方面主要是获得老师与同学的认可和赞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抓手,需要依靠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积极性的调动,对于动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只要求学生干部的奉献精神是不切实际的,也应倾听他们的诉求。普通学生也有自身的利益与诉求,忽略这些都会使思想政治教育遭遇许多困难。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动员主体,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适当与需要的时候,重视学生的功利动机与利益诉求,因势利导,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目标。当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慎重运用激励措施,外部激励只是动员的一种手段,更多的还是需要各种动员模式相结合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学生行为与行动由外化到内化的自觉,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费爱华.新形势下的社会动员模式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 (8):267-268.

[2]张晓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理论,2011(12):267.

[3]杜学元,张忻.凸显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1-3.

[4]张丽.探析高校大学生政治动员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2(1):243.

Thinking on Mobilization model and Effective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Zhi’a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Management,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8000,Zhejiang)

Mobilization actually is the means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should bring college as mobilization subject into well playing,emphasize improving the charming of political counselor,adopt a proper mobilization model,and pay attention to utilitarian motivation and the claim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ization model;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D643

A

1672-3708(2014)01-0073-04

2013-10-12

谢志昂(1981- ),男,浙江永嘉人,讲师。

*本文系台州学院2012-2013党建科研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02YB02)。

猜你喜欢

动员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