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异”字看三种甲骨文字词典存在的释义问题

2014-02-12赵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卜辞工具书义项

赵静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从“异”字看三种甲骨文字词典存在的释义问题

赵静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通过对“异”在三种甲骨文字词典中的义项分析,认为目前的甲骨文工具书的释义存在以下问题:所引辞例不够准确;成书年代已久;工具书对义项的取舍需谨慎。随着甲骨文新材料的陆续出现,新方法的大量引进,甲骨文字词典确实有了补充修订的必要。

异;甲骨文字词典;释义问题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甲骨卜辞距后世甚远,固然有些字形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然而卜辞中的用法与传世文献中的用法迥异,如“如(人名)、嫔(同‘宾’)、勺(祭祀名)、定(地名)”等,我们要小心分辨。裘锡圭先生认为卜辞中的“异”有一种不同于古书中的用法,类似《诗经》中“式”的用法,用作副词;张玉金先生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异”作副词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副词,译作“应该、宜”,二是作语气副词,译为“会,能”[2]。目前已被学界普遍认可。两位前辈已经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二、甲骨文字词典中“异”的释义

(一)三部工具书的概况

目前,甲骨文学界经常参考的约有三字词典:(1)徐中舒先生的《甲骨文字典》(1979年着手编纂,1988年出版第一版);(2)赵诚先生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1977着手编纂,1988年出版第一版),(3)崔恒升先生的《简明甲骨文词典》(增订版)(1988年出版第一版,2001年发行增订版)。

这三部工具书均起草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书较早。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大量出现,缀合卜辞激增,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新成果开始大量涌现,修订工具书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其许多观点已经不合时宜,需要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修正补充。陈炜湛先生早在1998年就已经为《甲骨文字典》的修订工作提出了建议,可见对字词典的修订工作是迫切而有意义的[3]。

(二)三部工具书中“异”的释义情况分析

由于成书年代的限制,三部字词典均采用当时流行的观点,即“异”用为东词,同后世之“翼”,释作“佑助;翼护”。我们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吸纳以及对卜辞辞例的研究发现,字词典中的释义都有问题。

1.《甲骨文字典》中的释义(简称《字典》)

(2)义项二共列有三个例证:

a. 甲子卜,狄贞,王异其田,亡灾(H30757)

b. …申卜,贞,异隹其不雨(H13006)

c. …雨帝异降兹邑祸(H40395)

卜辞中“异”常置于“其”或“隹、隹其、弗其”前,根据张玉金先生对虚词“其”的研究,我们发现“其”前可直接连接的成份有:动词状语(有、无),时间名词,前置代词宾语,副词状语,形容词宾语,名词主语等[6],“其”前面除“有、无”这两个存现动词(意义比较虚化)外,没有直接修饰前面动词的情况。如果视“异”为动词,那么“其田”就是宾语,这时“其”的用法似乎就带有了指示代词的性质,然而这跟“其”在甲骨文中的用法是相违背的,不符合甲骨文的语用规律,甲骨文中“其”没有指示代词的用法。

还有一种理解,“异”作动词,在“异”后点断,独立成句,如贝冢茂树,伊藤道治就采用此观点[7]。然而这样的话,有些句子就难以解释顺畅。如《字典》中给出的辞例c:“…雨帝异降兹邑祸”,按照字典的义项“祭祀”动作,“上帝”在甲骨文中是被祭祀的对象,而在这种断句方式下,似乎成了祭祀行为的主体,这是说不通的;还有人把例c中的“异”解释为“降祸”,即“帝异(降祸),降兹邑祸”,造成了表达上的繁冗,卜辞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放在其他的句子中理解也不合理,所以“降祸”的解释也不可信。

这样,《字典》所列的两个义项都被验证时不合适的:第一个义项是由于字形的错误判定造成的,非“异”字辞例;第二个义项,从所列出的第3条辞例就能明显看出,“祭祀”意义放在辞例中并不合适,而且用来解释其他两条辞例也是非常牵强。因此,“祭祀”意义也不合适。也就是说,当时,《字典》并没有给出合理的释义。

2.《甲骨文简明词典》中的释义(简称《甲简》)

a. 贞,异隹其雨。(H1096[9])

b. 丙子卜,宾贞,父乙异隹败王(H2274正)

c. 父乙不异败王。(H2274正)

d. 庚戌…争贞,不其雨帝异…(H11921正)

e. …雨帝异降兹邑祸(H40395)

f. 贞,王异其疾,不(H4611正)

a. 贞,异其田,雨…遘(H30152)

b. 甲子卜,狄贞,王异其田,无灾(H30757)

c. 丁丑卜,狄贞,其用兹卜,异其涉兕同,吉(H30439)

d. 癸丑卜,彭贞,异其又于室。[癸]亥卜,[贞]于宾(京[10]4307)

从以上所列辞例来看,两种字形下的用例的区别是很小的。首先,语法位置是相同的,都有放在虚词“其、隹”或“隹其”之前的用法;其次,卜问的事项很多都与吉凶有关:有下雨,降祸,疾病等事由。因此,两字从造字本义和语用上讲,都应该是同一个词。

另外,《甲简》中所引的辞例是有误的,原片是残辞:…不其雨帝异…”(H11921),但是赵诚先生在引用的时候当做完整的辞例使用,将“帝异”视为一个整体,来证明“异”是“佑助”之义,这种断章取义的引例方式是危险的。卜辞中另有一例可以证明“帝异”不是一个整体:“…雨帝异降兹邑祸(H40395)”,这个例子恰好补全了后面的内容,也有力地否定了“佑助”这种语义。

最后,“异”都是出现在命辞中,而关于名词所表示的语气问题,历来就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有疑问说,命龟说,二元论的魔力说,综合说等众多看法,张玉金先生对众家说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卜辞命辞的语言本质绝大多数下是表疑问的,有一些是在疑问中有祈愿[11]。这样的话,这些卜辞就应该是在询问:会不会下雨?会不会降祸?王作某件事情怎么样啊?这时,“异”释作“佑助”或“将来的某一天”就不太合适了。

3.《简明甲骨文词典》中的释义(简称《简甲》)

崔恒升先生集合了两种观点,为解释一些特殊的辞例,又增添了义项,如下:①异,○a别异,○b人名;②用为“”,祭祀;③用为“翼”,辅佐,佑助;④用为“式”,宜,应该[12]。

由于已经增订过的缘故,编者已经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时值得肯定的。但是仔细分析其义项和对照义项下所列辞例后,会发现依然存在问题。

(1)“别异”义项下所引辞例

(2)“人名”义项的设置基本属于“无中生有”,参看其索引辞例就可以断定是误解:“…其往田,不雨(T2341)”,本例也是残辞,“异”前也应该有其他内容,从“异”的其他辞例可知,另外“贞,异隹其雨。(H1096)”这条卜辞也能充分证明将根据一例残辞,来定义一个词的义项是非常不可靠的。因此,“人名”义项不存在。

(3)其他义项可能是直接引用了前人的观点,将几种观点“拼合”在一起,造成了一词多义的假象。采用这种拼接式的方式在工具书的编纂中也是有很大隐患的,因为不同的观点可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现象进行的定义,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义项上的自相矛盾的现象,违背了词义的系统性原则[15]。

因此,这种简单的“大杂烩”式的义项组合并不合理。

三、结语

目前的甲骨文工具书中的义项设立存在以下问题:

(1)所引辞例不够准确,多有使用残辞并依此下结论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得出的义项多数是不可靠的。

(2)成书年代已远,从甲骨学发展到今天的角度反观之:则材料不充分,研究方法刻板陈旧,造成了误判,特别是甲骨文语法研究的发展,更让我们意识到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如:甲骨文兼语句多有省略兼语的现象,“令逆”,应是省略了兼语,“令某人逆”,《甲简》中将“逆”释作人名,是不可取的。

(3)工具书对义项的取舍需谨慎,不仅要保证准确度,还要注意大到整个词义系统,小到一个词内部义位的划分,必须符合系统性的原则,否则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会降低工具书的可信度。

当然,我们要充分肯定三部工具书的巨大价值。随着甲骨文新材料的陆续出现,新方法的大量引进,甲骨文字词典确实有了补充修订的必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冀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一冊)[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63-285.

[2] 张玉金.甲骨文虚词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4:185-186.

[3] 陈炜湛.读《甲骨文字典》兼论甲骨文工具书之编纂——为纪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而作[J].中山大学学报, 1998(4).

[4]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253-254.

[5] 刘钊,等.新甲骨文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45-146.

[6] 张玉金.甲骨文虚词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4:140.

[7] 裘锡圭.卜辞“异”字和诗,书里的“式”字[A].裘锡圭.古文字论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2:122-140.

[8]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325.

[9] 郭沫若,等.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 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M].上海:群联出版社, 1954.

[11] 张玉金.甲骨卜辞语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 崔恒升.简明甲骨文词典(增订本)[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15] 王晓鹏.甲骨刻辞义位归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7.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Three Oracle-bone Inscription Dictionaries’ Paraphrases of “Yi” and Their Explanatory Problems

ZHAO Jing
(Institute of Chinese Language Documen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The current oracle-bone inscription dictionaries have some problems in definitions by analyzing “Yi”. Firs?tly, the examples cited are not accurate enough. Secondly they are too old to refer. Finally, the inducing should be cautious. With the help of the exploring of the late tortoise shells, and the using of the advanced theories, the revising of the oracle-bone inscription dictionaries are necessary.

yi; three kinds; oracle-bone inscription dictionary; definition

H121

A

1009-9115(2014)01-0033-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09

2013-08-22

赵静(1988-),女,河南省巩义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卜辞工具书义项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诗词工具书二种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诗词工具书二种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Enhanced Precision
工具书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