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路径思考

2014-02-12于泽朋李知淘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办学教学模式

于泽朋,李知淘

1.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定的办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优秀经验的借鉴和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办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中国教育与国家教育模式的良好结合,实现了教育的国家化发展,培养出一批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一定的发展和磨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中外合作办学是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对于中外双方都是互惠互利的,在文化软实力作为竞争条件的今天,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未来国际竞争和国际参与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带来文化效应,更能够带来经济利益,中外合作办学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的实现需要细致地考虑中外双方的合作利益,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实现办学模式的协调和创新。根据办学条件、办学目的、办学实力、办学环境等不同要求,实现对办学模式的把握。

根据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特点,主要分为三种办学模式:融合性模式、嫁接型模式、松散型模式①,三种办学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融合型模式是对于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进行引进和吸收,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中外教学模式有效融合,包括:引进外方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及相关手段;聘请外教授课,派遣教师国外进修;引入外国的教学方法;双语授课,旨在做到在国内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2]。嫁接型模式是指国内国外双向合作的课程互动模式,即中外合作双方院校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对各自开设课程的评仨互认学分及对方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通常所说的2+2模式,3+1模式等模式便属于此类[3]。松散型模式通过教师互换,委派各自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本国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在经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律。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应该体现时代性、多样性、现实性、创新性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时刻的把握教育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体系。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相互学习和经验的总结,找出一条最适合双方办学情况的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和原则性,打破传统发展模式,不断地推陈出新,用以满足中外双方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追求。

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经过双方长期的磨合和推敲,在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和把握的过程中实现双方的合作发展。

(一)合作办学的教学效果评估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不能够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规模上和办学的条件上盲目地扩大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办学最主要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差异,善于对中西文化进行学习和吸收。但是,现阶段对于合作办学的教学效果缺乏一定的反馈和总结。只有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市场的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欠缺的部分有所总结,通过具体的分析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良和设计,才能促使教学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准,实现合作办学的综合质量的提升。

(二)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整合问题

合作办学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双语教学,在教学资源的运用和整合上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中外合作办学是有具体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大众式的教学,中外合作办学应该体现一定的教学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该有市场性的特点。没有办学特色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教学资源的使用就是对中外合作办学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上,合作办学应该有非常准确的把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三)合作办学的教育主权把握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明确双方的产权责任,如果双方的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归属,对于中外双方的利益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上强调的是公益性的特点,因此,外资合作方就会认为合作办学是社会性的,对于资金的管理就会存在杂乱无章,在使用上没有一定的规划性。在学校的经营权上强调的是双方的合作办学,但中方的领导和主导的地位不应该被弱化甚至忽视。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的是宽松的社会环境,政府应该实施一定的督导和监督。办学的措施上应该尊重本土化的教学需求,培养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人才。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上都应该不断地推陈出新,寻求创新和发展,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提出合理的办学策略,为中外合作办学创造更多的实践成果。

(一)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实用型人才

我国在人才培养上曾提出三种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素质的劳动者,专业型的人才和拔尖的创新型的人才。人才培养应该突出的是实用性的特点,而不是盲目的设置专业,否则将导致就业市场的饱和现象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所以,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握本土化的教学趋势,对于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应该进行积极的引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突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实现内外的结合,有效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模式的办学过程中,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国内加国外的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学习,更是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上,学生应该学习国外的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善于突出自身的主导地位,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自主地进行研究与创新,自主地解决问题。

(二)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吸引优秀的教学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应在思想上和办学理念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设置单一,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所疏忽,不能体现个性化的培养。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就需要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地创新,培育与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资源的引进上应该善于向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进行学习,引荐名师,为学生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适时地进行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实现高校管理能力创新,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要在教学质量上不断的提升,在校园的管理能力上也应该不断地改进,通过完善的管理模式来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具有特殊性,在管理上应该是双方共同协作完成的。办学中应该适应我国的办学环境和办学特点,外方应该提供管理的经验和管理人员。在管理上中外双方应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尊重各自的管理的习惯,从而实现有效融合。

中外合作办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对于中外双方的地区发展、教育发展都能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合作办学能够为我国高校建设带来资源上、经验上的充分补充,可不断优化办学模式,实现长远的科学化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活力。

注释:

①张星渝.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5,(4).

[1]李学颖.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共享问题和对策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3,(12).

[2]吴庆华.试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管理研究,2009,(9).

[3]杨秀萍,李向珍,明月.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高学院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

[4]钟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及探索[J].华章杂志,2011,(10).

[5]宗希云,孙福田.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6]杜毅.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1,(2).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办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