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五家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评议

2014-02-1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10019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艺文志章句毛诗

●杨 华(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100190)

清代五家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评议

●杨 华(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100190)

汉书艺文志;补史艺文志;诗经;目录学

清代学者钱大昭、侯康、顾櫰三、姚振宗、曾朴五家综合各代目录学之成果,共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二十一部,其中鲁二家二部、齐二家三部、韩五家六部、毛六家十部。五家著作各有其侧重,从书目事实上反映了两汉四家诗的体裁特点和兴衰流变。

1 概述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学”思想的载体,是我国最重要的元典文化之一。[1]近年来,“诗”被首尊为“经”的汉代诗经学引起了学者浓厚的兴趣。诗序之争、四家诗废立等问题均属汉代诗经学研究范畴。从目录学角度管窥汉代诗学之流变,可从数量、内容和流传家法上综合考量其诗学发展之盛况。《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和补《汉志》都是可资查考的“诗类”文献史志目录。现存五家补《汉志》著作六部,均为清代学者所作: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二卷、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四卷、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后汉艺文志》四卷以及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一卷(补一卷,考十卷)。[2,3]五家学者辑补成果不一,笔者从书目差异、辑补数量、学术贡献三方面平议五家之是非优劣,力求还原汉代诗学典籍之原目,以便众学者兹考研究。

2 清代五家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

2.1 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二卷 补十五部

钱大昭(1744~1813),字晦之,一字竹庐,又号可庐。与其兄钱大昕同是清代乾嘉学派著名代表。著有《两汉书辨疑》四十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二卷等著作。[4,5]

《补续汉书艺文志》作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钱大昭于“诗类”共辑出伏黯、伏恭、薛方丘父子、杜抚等人著作十五部,其中齐诗二部、韩诗六部、毛诗六部。有十一条目录后附小注述著者爵里、书目争议或同书异名,其余四条仅存书目。

《补续汉·书艺文志》首开清代补《汉志》之先河,集辑、注、考为一书,成果卓硕:纠王应麟考证之谬,例证“薛夫子”乃“薛方丘”之误;梳理齐、韩两诗派家学、师学传承顺序,伏恭《齐诗章句》删自伏黯《齐诗解说》,杜抚学说承自薛汉,赵长君学说承自杜抚。其目录简明易查,以辑为主、注次之、考又次之,为后世学者进一步完善《汉志》奠定了基础,侯康、顾櫰三、姚振宗、曾朴几家补志均参见其书。

钱氏书首定“著者名+书名+卷数/章节”原则,为后世学者沿用(卷数无从考者,则略之,仅留著者书名)。但其书不附论断所出文献,使其辑补书目无从依考。如“长君”为“赵晔”之表字(见《后汉书·儒林传》),钱氏仅《赵长君诗细》《赵长君历神渊》二书用其字而不用其名,令后人疑惑无从解,亦难推论其文献依据,邵晋涵序文仅略及其“取蔚宗本史所载,及书之见存于今代,引证古书著录,于别史暨家藏所录”,[6,7]亦未及其具体所依,影响了钱书的参考价值。[2,4]笔者简化其小注要旨并列举。附书目如下。

① 伏黯齐诗解说九篇 注:作者小传。

② 伏恭齐诗章句 注:恭省简父黯章句,定为二十万言。

③ 薛汉韩诗章句二十二卷 注:薛夫子乃薛方丘之误。

④ 杜抚诗题约义通 注:杜抚受业于薛汉,又名《杜君法》。

⑤ 赵长君诗细二卷 注:长君受诗于杜抚,又名《诗谱》。

⑥ 赵长君历深渊一卷。

⑦ 张匡韩诗章句 注:作者小传。

⑧ 侯包韩诗翼要十卷。

⑨ 卫宏毛诗序。

⑩ 马融毛诗注十卷。

2.2 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四卷 补十七部

侯康(1798~1837),字君谟,原名廷楷,广东番禹人。道光十五年举人,研精注疏,尤深于史。其代表作有《三国志补注》四卷、《补后汉艺文志》四卷。[4]

侯康生于嘉庆末期,他充分利用了钱大昭所补、惠栋所注《汉志》研究成果,引《释文叙录》(以下简称《释文》)《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华阳国志》等书记载,附按语于其后。辑补谢曼卿、伏黯、薛方丘父子等人诗学著作合计十七部,其中齐诗二部,韩诗七部,毛诗八部。十三部书目后有小注。

侯康参照钱书,多补出谢曼卿、景鸾、郑众三家著作,合伏黯、伏恭二人之书为《伏黯齐诗章句解》。对多补之书持谨慎态度,如:郑众《毛诗传》后注“郑众传毛诗,不言作传,惟《隋志》有作传之文,而亦不录其书,疑误也,今未敢臆断,姑录之”。比对《后汉书》与《隋志》序及目录的记载出入,有疑惑,且“姑录之”而不作论断,其谨慎可见一斑。此外,对新补赵长君《韩诗谱》举其出处:《诗疏》《后汉书》,又举此书异名,以加强说服力。侯康在补、注、考的同时,亦加入辑佚成果,侯包《韩诗翼要》、郑众《毛诗传》、贾逵《毛诗杂义难》均有侯康所辑佚文于后。其小注爵里明确,引证原书所载,较钱书更为详实可靠。

侯康所补所注与钱氏多有不同,如:支持惠栋“薛君(方丘)乃薛夫子”之说,与钱大昭“薛夫子乃薛方丘之误”相悖;多补赵长君《诗细》一书;著录赵长君《历神渊》为《诗神渊》;用郑玄表字“康成”定其书名,引发了后期补志研究的诸多争议。笔者列其书目,简括其小注于下。

① 谢曼卿毛诗训 注:曼卿似前汉人,《隋志》称其后汉人误。

② 伏黯齐诗章句解九篇 注:黯子恭减定为二十万言。

③ 薛氏韩诗章句二十二卷 注:薛君(方丘)乃薛夫子。

④ 景鸾齐诗解。

⑤ 卫宏毛诗序。

⑥ 杜抚诗题约义通 注:又作《诗通义说》。

⑦ 侯包韩诗翼要十卷 注:辑《毛诗正义》中佚文,“包”一作“苞”。

⑧-⑩ 赵长君韩诗谱二卷 诗神渊一卷 诗细注:此书“上穷阴阳之奥秘,下据人情之归极”《草木鸟兽虫鱼疏》《后汉书》作《诗谱》,《华阳国志》作《诗通义说》。从《吴越春秋》辑佚文。

2.3 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 补三十一部(含三国十部)

顾櫰三(1785-?),字秋碧,江宁人,幼著才名,工诗赋,另有《补五代史志》一卷。[5]

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无序,其文征引浩繁,考《后汉书》《册府元龟》《释文》《七录》《隋志》中所存目录,补《汉魏遗书》《初学记》《北堂书钞》中所存佚文。共补书三十一部,其中鲁诗一部,齐诗三部,韩诗八部,毛诗十九部。

顾櫰三新补鲁诗《许氏章句》;又将薛汉父子《韩诗章句》别为二书;改“赵长君”为“赵晔”(从《后汉书》);补杜琼《韩诗章句》;多补毛诗:郑玄等九人《毛诗音》及李譔、刘桢、王基、王肃等人著作。新补著作中,杜琼、李譔、刘桢、王基、王肃、孙炎、陆玑、袁准、徐整、韦昭十人为三国人,所撰著作十三部当属三国时期。[6,8,9]顾氏小注在侯康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每书均引作者爵里,用辑录体提要形式列众家之说综合考辨,如卫宏《毛诗序》,流传子夏作序、毛公作序、卫宏作序三种说法,顾櫰三以近三千字笔墨,阖惠栋、曹粹中、陈启源等人之说,举《诗经·羔羊》《维鹊有巢》等篇证诗序“非成于一人之手”,又言及诗大序乃卫宏语,小序为古序,疑诗之世次等问题,其详细缜密,可谓诗序之专学独见。另一方面,纵向梳理书目卷数变化,如:刘桢《毛诗义问》,《隋志》载十卷、《通志·校雠略》三卷、《册府元龟》九卷,对比同一书不同时期的卷数差异,可佐证辨伪、辑佚、考证等多项研究。[10]

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篇幅较侯康之书篇幅增进一倍,不以东汉为界,一并录入三国十三部诗学著作。但卷首无序陈及此问题,小注作者爵里亦不标魏、蜀、吴人,易混淆世人误入书目为汉;分伏氏《齐诗解说》为二书、薛氏《韩诗章句》为二书,以扩充书目,细化书目却有缺乏严谨之嫌。笔者简要其小注,附书目于下,与前学者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列出。

① 景鸾诗解文句 注:作者小传。

② 伏黯齐诗解说 注:作者小传。

③ 伏恭删定齐诗章句。

④ 鲁诗许氏章句 注:许晏师王扶,改学曰许氏章句。

⑤ 薛方丘韩诗章句。

⑥ 薛汉韩诗章句二十二卷 注:证《困学纪闻》“薛夫子”误;辑《汉魏遗书》佚文。

⑦ 杜抚诗题约义通。

⑧ 赵晔诗细二卷。

⑨ 赵晔历深渊一卷 注:“渊”避讳作“泉”。

⑩ 张匡韩诗章句 注:作者小传。

2.4 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后汉艺文志》四卷 共补二十八部

姚振宗(1842~1906),字海槎,小字金生,会稽陶堰人,是清代补志卓有成就的一位学者,著有《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后汉艺文志》四卷等补志书目五部。

《汉书艺文志拾补》作于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1888~1891),[11]以补西汉书目为主,鲁诗三部、齐诗三部,韩诗一部及《吕叔玉诗说》,共计八部。《后汉艺文志》以补东汉书目为主,齐诗四部,韩诗八部,毛诗十一部,共二十三部。两部著作除少许重合,书目共计二十八部。姚振宗生于咸丰时期,当时已有钱大昭、侯康的补志目录和朱彝尊经学目录存世。他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参考《七录》《隋志》、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侯康《补续后汉书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及《日本在见国书目》等诸多著作而成此书。

姚振宗新补西汉刘交、韦贤、辕固之作四部,所补后汉书艺文志书目与钱、侯、顾三家无太大差异,姚氏精研小注,每部书目之小注别列为三层:一是征引文献原文,用于说明书目出处和以往研究成果;二是小字解释,用于补充说明人名、版本等辅助信息;三是姚氏按语,用来直抒姚氏本意。体例完备,每引一家之说即另启一行,层次清晰。并汇历代目录学研究成果、广辑众家之说、对比历代记载之变迁,补、考、辑、注条理分明(详见书目)。此外,姚振宗对汉代“诗类”典籍体裁及流传规律有所创见,如“章句”“文句”乃“汇众家诗解”之文体;《元王诗》《齐诗伏氏章句》《薛汉韩诗章句》皆由父传子、由兄及弟,体现着西汉家学传承特点,而东汉谢曼卿、卫宏、郑玄、马融著作又多承自师学。

姚振宗著作亦对诸多问题困惑混淆,两部著作书目有所出入,如《齐诗伏氏章句》在《后汉书艺文志》别为三本:《改定齐诗章句》《齐诗章句解说》《减定齐诗章句》,其原因今日看来无非是“诗类”典籍口授流传变化之故,而姚振宗并未对此作以探究。另,补志众家均证赵晔《诗谱》与《诗细》为同书异名,而姚氏别为二书,又补三国魏刘桢著作入汉,梁启超定其“过于嗜博求全”亦有其道理。[12]笔者列书目如下。

《汉书艺文志拾补》

① 元王诗 注:上承浮丘伯,下启刘向。

② 齐诗伏氏章句 注:辕固传夏侯始昌,始昌传后苍,苍传匡衡,衡传伏理,理传子湛。

③-④ 齐诗辕氏内传 齐诗辕氏外传 注:齐诗始于辕固,苍为辕固再传弟子,作《齐诗》。

⑤ 鲁诗韦君章句 注:上承申公,下传薛汉。

⑥ 鲁诗许氏章句 注:许晏乃许晃之伪。

⑦ 韩诗薛夫子章句 注:薛氏之诗源自薛广德,广德习鲁诗,历经三代传至薛方丘、薛汉父子,改习韩诗。

⑧ 吕叔玉诗说 注:杜子春注《周官》引“肆夏繁遏,渠皆周颂也。”

《后汉艺文志》

①-③ 伏黯改定齐诗章句 伏黯齐诗章句解说九篇 伏恭减定齐诗章句 注:伏黯乃“理之子,湛之弟”,齐诗章句自伏理至伏恭,三定其本。

④ 景鸾诗解文句 注:文句为章句异名,汇众家诗解而为之章句。

⑤ 侯苞韩诗翼要十卷 注:侯苞与侯芭、侯巴并非一人。

⑥-⑦ 薛汉韩诗章句 杜抚韩诗章句 注:杜氏删定薛汉。薛氏父子既以章句著名,则亦自有其书,汉人能自立成一家,往往有书以名其学。

⑧ 杜抚诗题约义通 注:又名《杜君法》。

⑨ 赵晔诗细 注:又名《诗道微》。

⑩ 赵晔韩诗谱二卷 注:《诗谱》即《诗细》恐不然。

赵晔历神渊一卷 注:梁后改名《诗神泉》。

张匡韩诗章句。

谢曼卿毛诗训 注:毛公授贯长卿,卿授解延年,延年授徐敖,敖授陈侠,侠传谢曼卿。

卫宏毛诗序 注:卫宏学诗于谢曼卿,其诗序为子夏所传,毛公、卫宏加润益。

郑众毛诗传 注:众兼通易、诗,其书久亡,见于《隋志》序而不著录,侯康断误。

- 贾逵毛诗传 诗异同 毛诗杂义难 注:逵有“经”“传”“义”“论难”等数万言。

马融毛诗传十卷 注:郑玄受业于马融,应本师说,然马国翰所辑佚文与郑著作不同。

荀爽诗传 注:《太平御览》有佚文,其诗学承自毛公,毛公承自孙卿,荀氏承其家学也。

郑玄毛诗笺 注:《隋志》: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唐书·经籍志》 (以下称《旧唐志》):毛诗训诂二十卷郑玄笺;《唐书·艺文志》(以下称《新唐志》):郑玄笺毛诗训诂二十卷;《宋史·艺文志》 (以下称《宋志》):毛诗二十卷,毛苌训诂传郑玄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以下称《四库》):亨传,隋志误:《汉志》记《毛诗》二十九卷,《隋志》附“郑笺”作二十卷,疑郑康成倂之;郑康成自创“笺”体,“笺”乃标识、注释之意,对毛公所述未尽进一步解释,对不同见解“即下己意”。

郑玄毛诗谱 注:列诸侯世及诗之次,故名谱也。《释文》:郑玄诗谱三卷;《隋志》:毛诗谱二卷;《日本国见在书目》:毛诗谱序一卷;《旧唐志》:毛诗谱二卷;《新唐志》:毛诗谱三卷;《宋志》:郑玄诗谱三卷。今行世者,欧阳修补续本。

刘桢毛诗义问 注:《隋志》毛诗义问十卷刘桢撰;《旧唐志》毛诗义问十卷;《新唐志》:刘桢义问十卷。马国翰有佚文十二节。[13]

2.5 曾朴《补汉书艺文志并考》补一卷,考十卷 补十七部

曾朴(1872~1935),字太朴,别号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著有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等。其目录学著作《补汉书艺文志并考》是清代最后一部补《汉志》专著,朴“仿朱氏《经义考》之例,得侯氏书,钱氏补志”,[14]分全书为“补”“考”两部分,“补”卷集中经史两部列出书目,“考”处分别注释。补齐诗二部,韩诗五部,毛诗十部,共计两汉“诗类”著作十七部。[14]曾朴生于晚清,受西方思潮影响更注重书目的条理和易查,他未补出新的书目,着重于对已有书目的求实补全和体例的简明易查,如:对争议书目(《诗细》《诗谱》《毛诗异同评》)持谨慎态度不单独列出;剔除顾、姚二家所补三国刘桢著作;说明每部书目卷数。不似姚书繁冗求全,钱、侯、顾、姚、曾五家六部以曾朴书最为可靠完善。其时为民国,各补志搜罗尽详,《汉志》和《后汉书艺文志》书目大抵已全。笔者整理曾朴小注,如下。

① 伏氏齐诗解说九篇。

② 景鸾诗解文句卷数佚。

③ 薛氏韩诗章句二十二卷 注:薛氏有魏薛夏之疑。曾朴证其臆断。

④ 杜抚韩诗注卷数佚 注:又名《文约异通》。

⑤ 赵君长韩诗谱二卷 注:此处作“赵君长”。

⑥ 赵君长诗神渊一卷 注:《后汉书》作“历”。

⑦ 张匡韩诗章句卷数佚

⑧ 谢曼卿毛诗训卷数佚

⑨ 郑众毛诗传卷数佚 注:《周礼·载诗注》《周礼·大师注》 《国语》中有佚文。

⑩- 贾逵毛诗传卷数佚 毛诗杂义难十卷。

卫宏毛诗传卷数佚 注:《释文叙录·毛诗音义》有佚文。

卫宏毛诗序卷数佚 注:举证卫宏作序说,子夏作序说等诗序源流问题。

马融毛诗传二十卷 注:《释文》 《说文》有佚文。

- 郑玄毛诗笺二十卷 郑玄毛诗谱二卷 注:《旧唐志》 《新唐志》 《宋志》三卷;《释文》二卷。

荀爽诗传卷数佚

3 结论

以上六部书目,互相补充、去其重复及三国书目后,得补《汉志》“诗类”书目十六家二十一部,其中鲁二家二部、齐二家三部、韩五家六部、毛六家十部(《吕叔玉诗说》不明流派,缺乏依据,未列入,合计应为二十二部)。同《汉志》“诗类”书目合计三十七部。补续书目多集中于东汉,以韩、毛二家为多,直接反映东汉四家诗的流传演变;齐、鲁家学由盛转衰,韩、毛师学后来居上。

纵观清代学术研究,补志多集中于清中后期。钱、侯时尚补其主体,至顾、姚、曾时已难再补一二。五家著作各有长短,姚振宗著作受后世评价最高。

[1]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刘仁霞.钱大昭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4-38.

[3]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二十五史补编 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5.

[4]刘克东.补后汉书艺文志五家考论[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3-18.

[5]臧励和.中国人名大辞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1161,621,1795.

[6](清)侯康.补三国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3165.

[7](清)邵晋涵.《补续汉书艺文志》序[M]//二十五史补编 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2095.

[8](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3189.

[9](清)丁国钧撰,丁辰注.补晋书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 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3563.

[10](清)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2131.

[11]沈晓宇.论姚振宗的汉书艺文志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7.

[12](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8.

[13](清)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1525.

[14](清)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M]//二十五史补编 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2448.

动态·资料

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通过《昆明宣言》

2013年11月19日,“2013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本次论坛是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设定为“知识全球化与亚洲图书馆发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和国际图联秘书长詹妮弗·尼克尔森等出席开幕式。

周和平在题为《共同推动亚洲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主旨报告中建议,亚洲地区图书馆应促进文献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积极探索亚洲各国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共享机制,适时启动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共同建立“亚洲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开放核心技术和遵循统一标准,实现各国已有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更具开放性的亚洲图书馆交流合作平台,在人员交流、协同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本次论坛由文化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厅承办,云南省图书馆协办。论坛通过了《亚洲图书馆昆明宣言》,亚洲各国图书馆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互助意识,深化合作内涵,共同推动图书馆领域务实合作的逐步升级。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文化报》

G257.33;G256.3

E

1005-8214(2014)02-0075-05

杨华(1988-),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2012-09-27[责任编辑]王 岗

猜你喜欢

艺文志章句毛诗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刘玥辰
安大简《诗经》虚词异文考略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文心雕龙·章句》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启示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
《毛诗》与三家《诗》异同研究综述
《文选平点》魏晋南北朝文论札记
从《汉书·艺文志》看班固对儒学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