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绘画艺术治疗心理干预模式探索

2014-02-12刘中华宁波大学图书馆浙江宁波31521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来访者工作坊老龄

●刘中华(宁波大学 图书馆,浙江 宁波 315211)

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绘画艺术治疗心理干预模式探索

●刘中华(宁波大学 图书馆,浙江 宁波 315211)

公共图书馆;绘画艺术疗法;心理健康;老龄化

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比较。介绍了绘画疗法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技术。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实施绘画疗法调适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干预模式与建议。

面对目前大中城市空巢率达70%的老年人的许多生理、心理的变化,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指出:“图书馆是一座心智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者治疗的药物。”[1]这与绘画艺术疗法遵循的协调身心、抚慰情绪的康复服务宗旨不谋而合。绘画艺术疗法具有灵活性、多面性、较低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治疗常态化特点。[2]在公共图书馆融合绘画疗法,是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1 绘画疗法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技术

绘画疗法是以绘画艺术活动为媒介,以调适情绪冲突、整合人格、和谐自我为目标的一种服务性职业。由于绘画艺术疗法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具有不受语言、年龄、地点环境、认知能力及疾病限制,患者易接受、阻抗小,治疗实施操作简单等独特优势,在欧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已经快速发展成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主要技术之一。

(1)绘画疗法的基本原理。绘画艺术疗法是通过具体的绘画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它不仅仅把绘画活动看作是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来对待,即将绘画艺术活动看作是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交往的一种技术工具。西方绘画艺术治疗的三种理论主要分为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和行为心理学流派。本研究主要借鉴人本主义绘画疗法理论。

(2)绘画疗法的操作技术。绘画艺术疗法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学科、专业背景的服务型职业,现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操作技术:主要包括借助绘画诊断技术工具,帮助来访者发现本我与自我之间关联的绘画艺术评定技术;利用来访者结构性的绘画艺术活动,调适情绪冲突和帮助受试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绘画艺术干预技术。

绘画疗法操作流程主要包括热身、绘画艺术评定与干预、分享和对话、绘画艺术作品的处置等。[3]

热身阶段:主要为来访者提供支持性的、容纳性的空间环境以及物质媒材的熟络。评定与干预阶段:不干扰来访者,只提供真诚积极关注是本环节活动操作的前提。分享和对话:本步骤借助分享活动过程与作品,对话探索来访者的内心情绪冲突。作品的处置:在活动操作前期阶段,绘画艺术疗法受试的作品以留在治疗室为主。而当治疗周期结束后,作品的去留权归属于来访者(或者张贴在治疗室的合理区域),但是作品的著作权归来访者所有。

公共图书馆开辟的老年人阅览室可以充当绘画艺术工作坊空间;绘画艺术治疗要求给予来访者以积极而真诚的关注,并为其提供支持性的、容纳性的环境进行绘画艺术活动,而不是在于追求绘画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注重绘画艺术活动的整个参与过程;通过积极分享与对话,尽力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2 浙江公共图书馆实施绘画疗法干预老龄读者心理健康效果的实证分析

浙江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最突出的省份之一,人口老龄化给老年社会服务等老龄事业带来了深远影响。课题组通过走访浙江省老龄委、民政厅、辖区社区等政府部门,实际掌握该省老龄化社会情况。

(1)制定浙江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量表。根据心理健康内涵包括的性格、情绪体验、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和认知五个方面的理论构想,采用文献分析、专家评定和访谈等方法,设计了老年群体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正式量表。通过分层取样,以浙江、宁波地区1000例55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全量表和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一致性检验,比较各分量表与所属题目及总分的显著相关,因素分析证实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通过问卷得分与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得分以及量表总分获得受试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抑郁、健康自评和满意度等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进而区分心理健康异常的老年群体。

(2)公共图书馆绘画艺术疗法工作坊应用操作模式。鉴于地缘优势,课题组选择宁波市图书馆为实证对象,首先借鉴绘画艺术治疗咨询中心的设置布局方案经验,完成公共图书馆馆舍绘画艺术疗法工作坊的筹建与布置工作,筹备好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绘画疗法中易于老年群体操作的绘画媒材以及馆藏资源建设。在老龄委、民政局、社区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课题组借调了心理健康中心的艺术咨询师参与到绘画疗法的干预服务中来,融合绘画疗法的评定和干预操作技术,每月4~8次的实证频次,经过12个月的周期实验,同时借鉴绘画疗法的作品处理经验,为参与该疗法的老龄读者,建立档案资料,将其作品用于布置工作坊,增加参与活动老龄读者的自信心、改善他们的交际圈,并提供针对性专业化服务。

3 老龄社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实施绘画疗法心理干预模式的建议

(1)全社会提高认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把精神赡养提高到法制层面,建议政府或法制部门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或地方法规,并将此项工作落实到老年群体相关的各项工作中去。

(2)设立老龄读者绘画疗法工作坊。公共图书馆应在购书经费中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订购适合老年读者操作的绘画媒材、阅读资源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公共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空间区域,用于集中放置老龄读者感兴趣的文献资料与绘画媒材;建议为老年读者准备几个放大镜,而且桌椅的码放应借鉴艺术治疗工作坊的摆放方式,不能囿于传统阅览室的摆放限制。

(3)配备具有心理健康和艺术治疗知识的专业馆员。公共图书馆在服务老龄读者绘画疗法的人员资格、人员结构等方面制定合理的编制和岗位要求。专业馆员可以借助初期的心理沟通服务,真诚积极地关怀关注老年读者群体,与其建立起良好的信赖关系,为绘画疗法的推广做好铺垫。队伍建设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繁荣社区文化的前提和保证。通过继续教育、国内外技术交流等途径提高公共图书馆相关人员的服务素质,并进一步制度化。

(4)公共图书馆可以整合利用社会机构和文化教育单位的资源,尽快建立和完善老年群体心理健康保健体系。公共图书馆牵头,各资源单位配合,通过行业内周期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总结实践经验,完善理论体系,逐步推广心理健康服务范围,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5)开展公共图书馆老年心理健康绘画艺术治疗相关的科学研究,制定专业技术规范,为老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建议政府及行业协会、老年工作机构、社区老龄服务机构对老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要加大投入,鼓励由图书馆协会、老年心理研究会、老龄委等行业协会开展相关研究,制定老年心理健康促进的技术规范,指导公共图书馆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并制定可操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将老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与地方政府、重点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

(6)制定公共图书馆服务老龄读者的发展规划。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公共图书馆因为缺乏相应制度、法规保障以及技术层面的指导,在开展有关老龄读者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还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应多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借助绘画疗法服务老年群体的常规化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加强服务力度,推广服务深度。相信在制度化的保障下,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国外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服务等常态化的措施也会为我们所借鉴使用。

[1]闫孟丽.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研究[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8(2):34-35.

[2]刘中华.美术课程与绘画艺术治疗的融合模式探讨——以宁波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例[J].美与时代,2011(9):120-121.

[3]刘中华.绘画艺术治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07(1):57-58.

G252.8;B844.4

A

1005-8214(2014)02-0026-02

刘中华(1974-),美术教育学硕士,宁波大学图书馆馆员。

2013-03-12[责任编辑]杨 蕾

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浙江公共图书馆应用DT应对老龄化社会心理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N225)的最终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来访者工作坊老龄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