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夜校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2014-02-12

关键词:夜校项目部农民工

李 倩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6)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二项目部2011年开始创办农民工夜校,2014年3月被天津建筑业协会评为2013年度市级优秀农民工夜校。该项目部工会在近三年的探索中,已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事先了解农民工的现状与需求

在农民工夜校创建前,该项目部工会通过发放问卷和现场调研两种方式,对项目部范围内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潜在需求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该项目部农民工具有以下几项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是多为年轻人。全项目部农民工共有308人,其中30岁以下 252人,占总人数的81%。

二是业余生活单调。在被问及“业余生活干什么”时。32%的人选择“睡觉”,40%的选择“打牌、玩手机游戏”,只有不到5%的选择“偶尔看书”。

三是有着学习的潜在需求。超过80%的农民工特别是30岁以下的农民工,有“利用业余时间考证、提升学历”的愿望,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几乎没有。这透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农民工有提升自我的愿望,但在施工环境中却缺失自我提升的平台。

四是部分人觉得项目部培训收获少。超过40%的农民工认为,项目部培训内容单调枯燥,培训手段乏味。一位农民工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每次培训都是现场的那些事,新来的听听还行,我们早都听熟了。也不能靠这些)拿“本本”。

了解到这些需求以后,项目部工会开始了对农民工夜校组织形式和培训内容的探索。

二、尽可能做好各种设施的必要准备

为建好农民工夜校,项目部工会下力气做了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一)将学员信息统计做细做实。工会对农民工的信息进行了详尽梳理,每名学员都有一份电子档案,涉及文化水平、擅长技能、所学科目、参与次数、成绩单等,并建立了动态数据库,对工种、学历、技术等级等进行类别划分,以便于后续课程安排和人员组织。

(二)硬件设施力求灵活实用。起初,项目部仅设立安全培训室一个,随着农民工夜校的建设启动,工会将原有培训室重新进行了布置,将其变成夜校的专属教室。门口一侧,设立农民工夜校招牌,另侧张贴《农民工夜校管理规定》,每周都更新课程表。室内墙上还张贴了安全宣传漫画。为吸引更多农民工参与,教室一角还设了“图书角”,存有各类建筑书籍和杂志。教室一侧还设立了荣誉墙,记录办学以来夜校取得的成绩及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荣誉。此外还设立了“曝光台”,将在工地的违章行为加以曝光,每周更新一次。一正一邪的鲜明对比,有效激发了学员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意识。

(三)课程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夜校开办初期,工会对课程安排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先从涉及面最广的安全培训开始,由起初的强制参与,慢慢引导学员自觉参与。课程内容随时更新,逐级递进,由室内安全培训到现场施工技能培训,再到专业技术讲解、法律维权、礼仪规范等,并根据学员水平创新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努力避免因“吃不饱”或“吃撑着”而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

(四)教材编写实行私人定制。为调动农民工学习积极性,工会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尽量采用轻松易懂的幻灯片、视频动画、工艺flsah等方式,并专门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教育课本,免费发到学员手中。由于内容贴近日常工作生活,实用性强,课本得到了学员的喜爱。去年安全月中,夜校向所有学员征集安全警示语,在此基础上出版了《项目安全警示录》一书,学员们拿着自己的“著作”,寻找自己的作品,参与兴趣大为激增。

(五)课时安排追求高效便捷。在农民工教育中,项目工会始终将“短,频,快”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将教育时间安排在夜校进行,慢慢地农民工习惯了,尝到了甜头,学到了知识,逐渐喜欢上夜校。施工紧张期间,也保证每周不少于两次上课,每次上课尽量控制在45至60分钟。

(六)师资力量就地取材。夜校授课老师,以项目内部员工为主,选取各岗位、部门的骨干担任授课人。课前,由本人将授课提纲交予工会。工会则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尽情发挥。此外,项目部工会还组成听课团,对部分课程进行抽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年终评出“优秀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另将安全管理部部长聘为“班主任”,负责管理班内日常事务,工会主席兼任“校长”一职。

三、应采取措施解决夜校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夜校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问题,对此,项目部工会非常注意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促进融合。办校初期,一度曾出现每节课仅有十几人参加的尴尬局面,工会为引导民工踊跃上课,采取了先上课后放电影的办法,使参加人数明显增加。工会还在农民工中开展技术比武和篮球对抗赛、乒乓球比赛等,并分别组建兴趣小组,从而促进了农民工队伍与项目团队的密切融合。

(二)细化学员分类解决流动性较大问题。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非常影响夜校的正常进行,常常课程刚刚引向深入,一部分骨干学员便被调往他地,又有一批新学员进入到夜校,使得课程反复性增多,造成老学员想学更深层的内容、而新学员想从头学起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工会更加注意将学员进一步细化,对新学员进行集中辅导,由老学员担任小组长并作辅导,这样,就充分调动了老学员的积极性。

四、夜校开办三年来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夜校开办三年来,学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27岁的起重工张庆来是河北沧州人,小学文化,他深有体会地说:“我刚到这没什么技能,就是工地上运料打杂的搬运工。参加夜校后,逐渐掌握了专业技术,现在我是起重工了,工资也翻倍了。”23岁的电焊工李红根也说:“自从上了法律常识课,我懂得了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知道干活前要先签合同,要是有拖欠工资的,就用法律维权。”

(二)由“你讲我听”转变为“我想听什么你来讲”。夜校开办之初,学员相对比较被动,往往听来一头雾水。不过,慢慢地学员便有了一些想法。一位学员在一次普法案例课后,即向教师询问如何解决户口问题、若子女一起过来如何解决上学问题。工会立刻走访户籍管理部门,弄明各种优惠政策,三日后便开讲相关问题,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课上提问达20余条,工会课下又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然后逐一解答,努力帮农民工解决切身问题。

(三)考试由单一变为多元。项目部工会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将考核分为笔试和现场考两大部分,笔试9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不许上岗,并要重新参加考核。特殊工种还须进行再教育,即使是文化水平再低的人,也必须用白话将应掌握的知识复述出来。

三年的实践使该项目部工会深刻认识到,农民工夜校的存在价值确实很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素质普遍有所提升,二是促进了与协作单位的和谐相处。夜校的建立既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使其成了企业与分包单位沟通的桥梁,对项目的稳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三年来。工地上喝酒打牌、打架斗殴、违反安全规章的明显少了,农民工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增强了,操作技术提高了,工程质量也大为提升。2013年,该项目部被评为全国3A级安全文明工地和天津市文明工地,确实实现了企业与协作单位以及农民工的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夜校项目部农民工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由关注到信任,由信任到首选——中铁四院郑州地铁项目部十年征程报告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