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2014年天津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4-02-12赵海山

天津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技型科技企业

赵海山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 300040)

1 2013年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2013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我市科技小巨人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全市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科技工作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5万家和2 410家,超额完成去年任务指标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 432家,增长30.1%;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5项;有效专利达到6.9万件、专利申请达到6.1万件、专利授权达到 2.5万件,分别增长 31.0%、46.8%和 24.3%;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 300亿,增长20%;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科技论文 2万篇,增长15%;R&D占GDP比重预计超过2.8%,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科技小巨人发展战略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工作率先在全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2013年我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得到李克强、张高丽、刘延东、马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肯定。在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科技系统在 2013年天津市行风政风民主评议中获得第一名。

1.1 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经过全市上下的奋力拼搏,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 5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 2 410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李克强总理在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经验批示中指出,“天津将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转型升级。相关经验可予总结,以资借鉴”。

1.1.1 有力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比重从2010年的 9%提高到 20%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23%提高到 37%。全市 7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85%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特色产业集群。1~11月份,规模以上的科技小巨人工业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工业总产值占到 4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高于规模以上企业 9.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值同比增长高于规模以上企业94.2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科技融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1.2 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3年以来,每年新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左右,累计达到 4.3万家,约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 90%,确保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到全市民营企业的 14%,而生产总值约占民营经济生产总值的 40%;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 30%以上,专利拥有量占全市企业的 71%,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平均达到 5.4%。涌现出红日药业、瑞普生物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发出生物降解冠脉支架、锂离子电池隔膜等100多项行业尖端的“杀手锏”产品,标志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民营经济向高质化、高端化、高新化、高效益化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

1.1.3 有力促进了就业增加和收入提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口的25%,3年提供了 5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达到 6万元,比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出 40%。净资产年均增长达到57.3%,比3年前净增6 457亿元,每个股东净增资产约 346万元,带动了社会收入和财富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上缴税额占全市税收的 38.1%,缴税同比增长高于地方税收增长 12.6%,成为实施富民强市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

1.1.4 有力促进了金融资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

围绕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搭建和完善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网、国际科技投融资洽谈会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浦发、天津、民生等 3家银行建立了科技支行,22家银行建立了 160余个科技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新增18家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东丽、北辰、津南、蓟县等 4家村镇银行、2家保险公司、23家担保公司、23家创投公司和2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了科技金融业务;帮助 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加快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 201.78亿元,较2012年末增加 821.7亿元,增幅 59.54%,分别高于全市企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 48.77和 41.71个百分点。为8 4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获得率达 48.85%。其中年营业收入 500万以上有贷款需求的科技企业中有 84.39%获得了贷款,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下有贷款需求的科技企业中有 23.88%获得了贷款,强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1.2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2.1 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微分几何、组合数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光学自由曲面制造、多维复用光纤通信、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深海水下油气安全输送等基础研究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在抗肿瘤疫苗、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光学自由曲面制造、肿瘤预防与检测、新型锂电池、客机座舱空气环境控制、转基因和分子育种、强化蒸馏过程、组分中药等前沿技术创新上,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成果。聚焦表面等离元捕获金属粒子等一批科技成果在 Chemical Reviews、Nature、Science等国际高端刊物上发表。

1.2.2 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

部署实施了新一批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启动实施了 3D 打印、大数据、抗癌、种业、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科技专项和示范工程。其中,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累计实施了8批160项,完成投资352.24亿元,开发出新产品 911项,申请发明专利650项,授权发明专利 323项,累计销售收入达到612.1亿元,开发出大面积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大型万能 H钢生产线成套设备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产品,推动重点学科和产业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科技新优势,大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了率先发展的主动权。新引进、聚集国家级院所产业化基地、科研机构 19家,新增武清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 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8 136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 1 000亿元,增长超过30%;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超过1 080亿元,增长30%;科技服务业预计实现增加值 405亿元,增长约14.3%;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 620亿元,增长 20%;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增速全国第一。

1.2.3 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在津两院院士达到 37名;引进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 9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3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达到33名,国家优秀创新群体和团队达到 30个。卫凯生物工程公司创办人崔占峰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实施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制定了《2013年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工作方案》,新增162名“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入选人才,累计达到 307名;搭建新型企业家成长服务平台,成立了“中科院联想学院”等 4个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训基地和天津市新型企业家俱乐部,促进政府与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3 科技支撑美丽天津建设取得新成效

1.3.1 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呈现新活力

推动实施中药现代化、制造业信息化、节能减排等科技工程,促进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如通过实施纯电动公交车示范工程,加快40辆纯电动公交车和海泰充换电站实现安全高效运营,已经充换电 5万次,运行超过 300万公里,在社会上不断扩大影响,示范效果良好;新增纯电动公交车 150辆,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通过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对中药大品种进行了二次开发,销售过亿的现代中药品种达到13个;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与节能工程,着力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体系,150家软件企业信息登陆软件超市,全年服务企业超过 2,000家。充分发挥节能科技服务体系作用,10个节能科技服务队围绕冶金、半导体照明、校园节电、工业余热利用等领域推广节能技术,每年可节约标煤20万吨。

1.3.2 科技支撑民生改善呈现新气象

出台了《科技支撑美丽天津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推动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攻关,促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 PM2.5开展联防联控,加强与科技部、北京市、河北省等地合作,推广国家863计划和支撑计划环保领域科技成果,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加强科学普及,组织科普讲座 3万场,各种科普展览 9,000次,开展科普竞赛5,000次。全市93个基地共开展5 800余项活动,发放科普挂图、宣传册、小贴士等宣传资料 16.7万份,直接参与人数约 88万人次。建立起专职、兼职和注册志愿者 3个层次的科普人才专业队伍,其中,科普专职人员3 748人、科普兼职人员3.7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8.8万人。

1.3.3 科技支撑美丽乡村呈现新面貌

启动国家渤海粮仓天津示范工程,推广示范6项增粮技术,建立了15个试验区,示范面积233公顷。大力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总数发展到1,371人,领办创办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及合作社141个,建成 29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推广新技术578项,新品种 296个,培训农民 12.6万人次,直接服务农民 1.88万户,建成 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链、4个创业基地和2个创业培训基地。围绕良种培育,加强种业专项实施,选育动植物品种18个,建立295个示范基地,推广面积12.8万公顷。启动美丽农村科技示范工程,加强技术集成与组装配套,推广养殖种植废弃物处理技术、盐碱地种植业增效与绿化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科技生态示范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技术模式。

1.4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1.4.1 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服务机构

启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工作,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立天津滨海新区国家 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全国首家国家863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启动运行。加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等国家创新大平台建设,引进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全面启动中德医药经济和生物技术科技园、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滨海新区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园区等国家创新大平台建设。北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为首批2个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全年新增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2家国家级工程中心、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试点联盟,杂交水稻产业联盟被科技部评为 A级联盟;新增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市级科技服务机构近100个,新建5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超万家。

1.4.2 着力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统筹市区两级科技资源,共投入财政资金 68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7亿元,累计支持了上万家企业创新发展。市科委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合作,如协调市工商局,研究制定全市投资机构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全市投资机构数据库,掌握全市投资机构投资情况;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合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统计分析制度,完成了融资数据库建设,掌握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情况。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科服网”,形成分散资源聚集、闲置资源共享的机制,实现网上对接、网下服务,促进1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全市66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建成 8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企业累计承接转化科技成果近2万项。

1.4.3 着力构建开放创新体系

深化与科技部、中科院等国家部委和院所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载体、技术创新、“杀手锏”产品、高端人才等重点工作,推动1 000多项科技项目上升到国家层面,获得国拨经费超过18亿元,其中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经费 6.7亿元,增长 24%。与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尤其是加大借助首都科技资源力度,探索打造具有世界创新影响力的京津创新共同体。京津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提升,向北京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1亿元,同比增长11%;吸纳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3亿元,同比增长40%。深化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合作,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内外并购工作,拓展海外招商渠道,开展“智汇天津”海外招商引智系列活动,包括科技外交官天津行、国际科技合作洽谈会、国际技术转移对接洽谈会等,新增4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动国际科技资源向我市聚集。

1.5 转作风助推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1.5.1 建立服务机制促创新发展

一是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帮扶科技小巨人企业制度。围绕支持和培育领军企业和“杀手锏”产品,筛选出200家小巨人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每位班子成员联系 20家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逐个企业走访调研,在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指导帮扶。二是建立每周定期开放服务机制。从去年 8月底开始,每周五举办一次科技开放交流服务日活动,共举办了 19次,采取现场咨询、微博互动、专题讲座、主题沙龙、讨论说明会等形式,参与人员超1,000人次,直接解答和现场解决各类发展难题。三是开展了科技系统“互比互学互看”和“科技服务月”活动。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地点,联合区县组建7支科技服务队和 20个科技服务组,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招商、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四是深入开展帮扶静海县4个贫困村和1个社区工作,制定了帮扶制度,确定了“项目+专家+基地”模式,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指导困难村拓展和延伸特色产业链,提高生产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五是大力推进行风政风建设。及时编辑印发《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部门快速联系手册》2万份,将市科委业务处室和区县科委的联系电话、投诉信箱、网站网址等向社会公开,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在全市开展的行风政风民主评议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

1.5.2 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促创新发展

一是围绕《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了 23个实施办法和细则,举办了一系列政策解读活动,形成了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二是成立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智库,整合科技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科技战略研究专家资源,为战略发展规划、企业成长机制等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实施了科技特派员计划,从各高校选派408名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帮扶,组织上万名青年志愿者,围绕技术、政策、法律、税务等问题,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四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力度,归集的企业研发费用合计32.6亿元,同比增长62.2%。五是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打造了“崛起的科技巨人”等一批精品栏目,搭建了市科委“@天津科技”政务微博平台,加强高端人才、创业典型、小巨人成长等宣传,累计在中央和市属重点媒体上刊(播)发新闻稿件400余篇,其中头版头条 30篇,专版专题 21个,形成了全社会理解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态势。六是成功举办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国际脱盐协会世界大会、科技国际融资洽谈会、天津创新创业大赛等高端会议和活动,展现了天津面貌,提高了创新活力。其中,在天津创新创业大赛中,征集项目和最终获奖方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被科技部列为全国指定大赛赛场。

1.5.3 委区(县)联动促创新发展

加强委区(县)联动,与 11个区县签订了委区(县)共建协议,共同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共同解决区域科技重大难题。各区县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区县经济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心工作,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推动的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各区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集中培训、上门宣传辅导,7,1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帮扶发展9,800家企业,帮助企业把政策吃透,用活用好用到位,“一企一策”,用心服务,得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委区(县)合作开展科技招商引智活动,全年累计签约合作项目2 482项,引进落地科技企业3 024家,引资项目投资额882亿元,委区(县)联动招商成为科技招商的重要模式。各区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 2013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中,参评的15个区县全部通过国家考核,南开区、武清区、东丽区、津南区、北辰区、西青区 6个区县被评为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

总之,过去一年来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各区县大力支持和协同推进的结果,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勇拼搏、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科技工委、市科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市科技工作者表示感谢!

2 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们已进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抢抓科技创新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推动全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准确把握全球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当前,全球正处于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引发全球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主要发达国家都积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美国政府提出要继续在科学和研究领域保持世界领先,计划在 2014年投入1,428亿美元,特别是加大了对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标准和技术实验室三大机构的资助,年度投入增加了 1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 8.0%。英国 2014年1月提出了创新标准化,将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资助额度提高到创纪录的4.4亿英镑。德国发布了《高技术战略 2020》,提出了工业 4.0项目,目标是成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力量。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深刻把握新的形势变化机遇,坚持开放创新,融入全球经济科技发展的大潮中,把握住全球变革的新机遇,增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新导向,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论述中提出,要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当前、面向长远作出的重大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更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释放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活力。要注重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优化配置高校院所科教资源、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和要素,大胆革除阻碍我市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改革红利,加快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产业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准确把握天津发展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作为中国第三经济增长极和北方经济中心,我市连续多年GDP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天津考察,提出京津要共同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双城记”;李克强总理在津视察时指出,天津市要以改革开放促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经济工作要抓好两件事,一个是科技创新,另一个是消化过剩产能。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美丽天津,推动天津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改革统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改善民生、党建保证的总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这是科技工作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中心工作,着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结合,不断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造一批天津知名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天津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天津经济的升级版。

总体来看,虽然我市已初步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但是还存在着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强,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还不健全,缺少一批世界级和全国性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未真正确立,知识密集型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高端创新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增强科学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2014年科技工作主要安排

2014年,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技小巨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次、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新活力,着力聚集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新的突破性发展,加快科技支撑美丽天津建设,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

2014年科技工作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攻克200项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杀手锏”产品200项,促进1 000项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科技小巨人新三年行动计划和万企转型升级计划实施,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 1万家,达到 6万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500家,力争达到 3 000家;加快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高质化、高端化、高新化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社会 R&D支出占 GDP的比重达到 2.9%,科技综合进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3.1 实施科技支撑美丽天津建设工程

以美丽天津建设需求为导向,围绕清新大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绿化美化等“美丽天津一号工程”重点建设方向,统筹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在节能环保、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电动汽车、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加快低成本低维护高效的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土壤污染修复、低碳节能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增强产业发展效益和质量。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农产品安全、水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再生利用、低碳绿色生活、城市宜居便民等 10大科技示范工程,促进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建成一批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区,放大科技成果示范带动效应。

3.2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跃升工程

围绕重点培育企业的壮大需求,抓好“一企一策”的落实,兑现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建设、贷款贴息等各项扶持政策;抓好重点企业培训、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造等工作,加强企业跟踪考核,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全年培育科技小巨人 500家,力争达到3,000家。重点培育出100家技术领先、规模超10亿的科技领军企业,其中5家超50亿元、30家超20亿元,形成 20个产业集群。围绕“杀手锏”产品开发,支持区县、功能区和企业建立聚集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具有良好工作生活配套服务的研发大楼;新建 300个企业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品牌。推动万企转型行动计划实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鼓励高校师生、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我市聚集,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

3.3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工程

按照《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要求,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实际,发挥滨海新区龙头先行先试带动作用,探索建立技术市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深化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院所发展路径。推进实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按照市场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改革,充分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做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建设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发展和壮大技术市场,不断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 863计划、支撑计划等科技成果产业化等级评估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后,要抓好落实;探索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加快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机制。

3.4 实施开放创新资源聚集工程

加强与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集团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科技金融、资源共享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引进国家大院大所科技资源,加快重点区县国家大院大所研发转化密集区建设。强化与美国、意大利、瑞典、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开展高水平的国际联合研发项目,建立一批国际联合研发机构。加快引进和聚集外资研发机构,谋划建设研发机构聚集区,建立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化与北京、山西、河北等地科技合作,加强人才、技术、科技园区等合作和交流,创新区域科技合作新模式。加大与各区县合作招商引智引技力度,拓展企业、技术、人才等科技招商渠道,加快各类高端科技资源向我市聚集。

3.5 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以国际科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为重点,加大面向科技前沿的自由探索和技术开发,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制高点。组织实施好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开发出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集成应用,不断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对种业、农产品和农业物联网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带动高端服务业发展。

3.6 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工程

加强京津创新共同体建设,启动建设武清、北辰、东丽、宝坻、滨海等京津共同体科技园;探索共同体科技园区与其他区域创新载体和创新机构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机制,提升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力。争创滨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德生物科技园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聚集各类人才、技术、成果来我市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建设 10家 863计划产业化基地,整合国家 863计划产业化试点城区、教育部、中科院和中关村的科技资源,把滨海新区建成产业特色突出、聚集效应明显、转化环境良好的研发转化基地。围绕区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新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高校生实习实践创业就业基地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提升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加快国家科技资源服务业基地建设,建成“一个平台,三个中心”,盘活公共财政投入的科技资源,支撑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3.7 实施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工程

加快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强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建立 100名科技金融专员队伍,新增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 4家,力争服务企业达到15,000家,帮助企业融资 200亿元。加强科技部、天津市和各区县联动,设立 1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保证金,支持银行为1 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信用贷款 100亿元;设立 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科技部成果库和我市科技成果进行直接投资,大力助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设,新增科技支行 3家,新增科技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160个。建立融资征信服务平台,新建10个信用共同体,实现政府引导,社会信用共担融资,落实银行贷款 10亿元以上。建立投资、保险、贷款、融资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担保和抵押质押方式,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各类融资1 000亿元。

3.8 实施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认真宣贯落实《科技进步法》、《天津市促进科技进步条例》、《天津市科技普及条例》等,加快落实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政策,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继续完善市、区县工作会商制度,建立高效的市区县联手工作机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开展天津市创新创业讲师团深入基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整合“科服网”等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和中介机构资源,形成集创业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体系。组织好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会议活动,为企业成长搭建良好发展平台。

3.9 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贯彻落实《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实施“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遴选20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继续实施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自主创新意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实施“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育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新增科技特派员 300名,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建立多梯队的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养技术带头人和高端技术人才。支持300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研发创新团队开展研发活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养技术带头人和高端技术人才。

3.10 实施党建保障工程

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继续开展开放服务日、科技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解决实际发展难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零容忍,发挥绩效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猜你喜欢

科技型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