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子诊断平台在津建成

2014-02-12

天津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委个体化分子

2014年1月11日,“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召开。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市科委李宝纯副主任致函。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新民教授、美国Mount Sinai医学中心张为家教授、美国 GeneKey公司 Raphael Lehrer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束永前教授、中美肿瘤分子诊断中心副主任王万恒教授,以及市教委、市科委、市卫生局等部门有关人员出席了开幕式。

基因检测就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肿瘤组织,对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分析的技术。肿瘤防治越来越趋向于个体化模式,通过综合分析肿瘤在分子分型、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上的差异,将不同患者进行详细分组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可最大限度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开展,其在肿瘤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等方面优势突显。基因检测已经可以预测人们未来会罹患哪一疾病的风险更大,帮助医生了解运用哪种药物病人更敏感和更有效,从而提前进行预防或优化选择个体化的诊疗方案,降低癌症患者的发病率,提高早诊率和生存率。

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专业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1 410万,癌症相关死亡病例达到 820万,均较前呈增加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重,估计到2025年,每年全球将新增癌症病例 1 930万。目前,乳腺癌高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而肺癌则是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其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拥有乳腺癌和肺癌基因检测技术的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子诊断平台,是该中心 2013年成立以来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平台建设,同时也积极推进了将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市科委给予了重点支持。该平台首先将重点在乳腺癌发生风险几率和肺癌个体化诊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称,肿瘤分子诊断平台的建成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肿瘤防治和患者个体化医疗的重要途径,将带来两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个体化靶向性治疗,二是对可能发生的疾病的预防。

乳腺癌基因检测技术,只需要被检测者 5,mL的外周血,就可以对6个乳腺癌易感基因进行全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根据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情况,评估基因突变携带者罹患乳腺癌的几率,以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提前预防乳腺癌的目的。肺癌患者基因检测项目,则是利用肺癌患者“绿豆”大小的一块组织样本,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14个肺癌驱动基因的热点区域进行深度测序,从而检测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并以驱动基因检测为依据,优化制定个体化肺癌靶向药物治疗方案,进而推动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国家中心分子诊断平台的建成,将为进一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肿瘤分子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打造一支基因检测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创新型技术队伍,建立肿瘤分子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标准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引领肿瘤防治和个体化医疗做出贡献,提升我国肿瘤综合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摘自市科委网站)

猜你喜欢

科委个体化分子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上海奉贤:科技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分子的扩散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臭氧分子如是说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重庆启动贫困区县科技人才支持计划
大棚里走出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