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久的祭祀

2014-02-12田友国

鸭绿江 2014年7期
关键词:祭孔家庙衢州

田友国

经久的祭祀

JINGJIUDEJISI

田友国

有一炷香,点了千百年,一直燃到今天,也没有熄下来。这炷香,是对孔子的一种奉祀,也是对孔子的一种认祖感,更是一种文化。

至今,对孔子,许多农家人还抱有认祖感,正厅上堂贴着一张大红纸,上书:天地君亲师。这里的“师”,说的是最博学的人,是“万世之表”,是“至圣先师”。这些冠、冕、弁、帻,唯有孔子才配戴在头上。显然,孔子的地位被抬得很高,可与天、与地、与君王、与亲缘的祖先比肩。甚或说,孔子就是祖先。

农家人的上堂,这张大红纸的下方,大多摆着一个敬祖的香案,逢年过节,都会点燃香炷,这是常规,约定俗成。农家人祭宗祀祖,普遍的表情是庄重的,“志在真诚,恪守不违”便是大众心态了。在“慎终追远”的时候,他们遥想生命的源头,或始祖,把孔子也列进来了。那炷香,也是供奉孔子的。

至于农家人对孔子知多少,就难说了。富裕了,家和了,祖祖辈辈出了一个大学生,这些与孔子有没有关联,有多大关联,他们没去做深入的思考。农家人大多感性,对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敬奉孔子,农家人是出于一种感性选择,跟种庄稼的心态有点近似。农家人也认准了一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妻顺之类,渊源于孔子。一个家的和谐、安详,起源于孔礼。于是,他们一边在供奉孔子,也一边在实践孔礼。

较之农村,城镇的观念更新快,信息流通也快,但城镇也有这种敬仰孔子的景象,不过呈零散状,声势没有农村那么大。城镇人的血管里,流动着古诗的含蓄,他们大多崇拜孔子,少有言与行的表达。他们敬奉孔子,多是放在心里。对孔子,这是另一种方式的认祖了。

城镇人奉祀孔子,也用炷香,不过,大多是在心里点着……

古往今来,城镇人普遍读书多一些,与孔子发生心的交流也多一些,当然知道孔子的生命力。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许多史料对孔子生卒的表述。这样算来,孔子的自然生命长度是七十三岁。如果对孔子的思想生命长度也这样表述,那么,孔子的弟子,还有后学,就会从九泉之下睁开眼,发动一场大辩论的。

孔子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先贤,中国儒学的源头曾在他的大脑里激荡,之后,儒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千载前行。对孔子的思想生命长度,用“(公元前551年—)”来表述,也是不为过的。

说孔子只属于黄河流域,这只是地理上的界定。

孔子的一生,多次游学于长江流域。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孔子广布儒学,还有礼教,培植了广袤的孔学土壤。孔学,如长江之水,也灌溉了长江流域的土地。从人文角度说,孔子也属于长江流域。

当然,对孔礼、孔儒的承祧与发展,巨儒董仲舒、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推波助澜过,齐声丕振,功不可没。当然,孔礼也历经过挑战,老庄道家、竹林七贤、鲁迅文化旗手等,承前启后,以思想的卓越,抵抗过孔礼。可以说,从春秋战国到现当代,礼教之争一直是唇枪与舌剑。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战场,硝烟弥漫是一种风貌,不可或缺。

对孔子,长江流域也是经久祭祀,与敬仰。

中国的版图上,现存有两座孔家庙。一座在山东曲阜,孔子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另一座在浙江衢州,孔子后裔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南一北,泗浙同源,两宗孔家庙平分秋色。

公元前479年,孔子驾鹤归天,突然间,中国文化史上失去了一位巨擎。孔子门生的头脑,早就受了孔礼的浸润,第二年,他们便以孝子的身份,践行孔礼,将孔子生前的居所改造成了一座庙堂。这样一来,孔子的魂灵便有了居所,孔子的生命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孔家庙。

之后,孔子的弟子与孔氏族人一同供奉,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祭孔家族。虽说这是民间的祭孔,却是祭孔的源头了。那时候,还没有炷香问世。他们沐浴着孔子思想的光辉,传诵孔学,把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尚书》《孝经》等,当作炷香,置于庙堂的圣坛上,用来祭祀心目中的圣贤。一个叫子贡的高徒,还为孔子守墓六年,而无数的门生,至少也给孔子守墓三年。在心里,他们都点着一炷香,来拜祭他们的先师。

祭孔晋升为国家行动,约在公元前195年。史载,汉高祖刘邦亲自以猪、牛、羊三牲的太牢之礼,率一群文臣武将,远赴山东曲阜孔家庙祭孔,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刘邦并不爱读书,他爱战,骨子里很不安分。坐上龙椅之后,却文治天下,广聚贤达,崇尚儒学,意在维护刘氏集团的统治。对孔子,刘邦难以全面认识。但他知道,举国奉孔,能加固大汉的宫殿与江山,还能维稳。

之后,祭孔活动备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了国家的常典,经久不衰。

汉武帝刘彻奉先思孝,也囤积美色,又修辞赋。到泰山封禅,也祭祀孔子,还独尊儒术。史载,在他执政时期,炷香发明,并渐为祭孔的一种载体。祭孔时,刘彻亲自点燃炷香,这在历代帝王中少见。刘彻还诏令百姓,齐心祭孔,以“安天下”。

祭孔更臻的是晋明帝。

晋明帝驰骋疆场,在中国历史上的造型是,与腾飞的战马一起嘶鸣。但他性情孝顺,敬贤,好文,这与他尊孔有关。公元325年初,晋明帝下诏:四时祭祀孔子,名曰“四大祭”,也就是每岁的春、夏、秋、冬的丁日举国祭孔。晋明帝身体力行,出席过浩大的祭孔活动。也是这一年,晋明帝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二十七岁的背影凝固成一个武平陵,卧在江宁鸡笼山上,叫他的子孙后代接踵而至,凭吊与祭祀。当然,晋明帝的子孙后代也会牢记他的遗愿,把祭孔推向新的高潮。

晋高祖之后,对于祭孔添设了“四仲丁”,也就是在“四大祭”后第十日再祭孔。另外,清明、端午、立秋、除夕、六月初一、十月初一、生日、忌日,也要祭孔,叫“八小祭”。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还有“二十四祭”。所有的祭孔中,历来以春、秋两季的大祭为要,秋祭更甚。后来,一年中的大祭定在了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孔子的诞辰日。

汉高祖、汉武帝、晋明帝,这些帝王祭祀孔子,也祧挺孔礼,有多少虔诚与自觉,唯有他们自己才能说清。统治者老谋深算,统治者有统治者的心理,他们祭孔,多为纲举目张、正人、维护政治秩序,少有正己、意念诚实、加惠百姓、遵守德操的成分。他们祭孔,势利、趋吉、防恐,使百姓顺从,才是他们真正的内动力。

孔学的内容宽泛,远不止帝王们玩弄的这些。这些帝王曲解了孔学,或者说,他们对孔学断章取义了。当然,孔子也取悦统治者,也有维护统治者的学说。统治者选取的,就是他维护统治者的学说。他们祭孔,是为了悦己、悦权。

关于南宗孔家庙,还有另外一说。

田友国,大学毕业,现在一家媒体工作,AB型血,射手男。198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长江文艺》《上海文学》《延河》《北方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等一百八十多万字,出版长篇历史文化随笔《仕波政涛》《铁规铜宗》《隐弓啸箭》三部。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创作感言是,文字是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

1128年,北宋已病入膏肓。其时,金兵从北方横弩出发,很快占领了开封。金兵正在举杯庆功之际,赵构没有营救被俘的徽、钦二帝,选择了南逃,以苟且偷安。这一天,赵构跑至扬州祭天,以祈天神佑疆。赵构随从者众,孔子四十八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陪祭。

听说这一信息,金兵乘胜前进,挥师南侵,淮扬大地应声处于危急之中。迫于形势,赵构率众臣仓皇南渡。其间,孔端友率孔氏近支族人护卫赵构,立了大功。1129年正月,赵构驻跸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赵构转危为安之后,惊魂刚定,一高兴,赐衢州建一座

孔家庙。于是,在赵构的喜形于色中,孔家庙建筑起来了。

衢州有个传说,烂柯山是围棋仙地,“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地方,可叫福建、江西、安徽、浙江四省通衢,是水路、陆路交通枢纽。但是,金兵无视这里的军事价值,没有蹂躏围棋仙地的民众。于是,这里便有了一时的安宁。于是,孔端友就安家在了衢州,繁衍生息。之后,孔氏家族有六人做了衍圣公。于是,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史称,叫“六代公爵”。

衍圣公,是一个封号,专为孔子嫡派后裔设的,以张扬孔教为职事。正是孔家庙的建造,以及衍圣公的世袭,衢州才成为了当时儒学的活动中心,朱熹满怀闽学、两陆满腔心学、吕祖谦满腹浙东之学,如众星捧月般,萦绕衢州。同时,孔子后裔以平民的姿态,开始在长江流域行走,传播儒学,传播孔礼。

就这样,衢州成为了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

到了元初,孔子后裔的生命流程,出现了新的履历。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突然下令南宗孔洙从衢州北迁,载爵返祖籍曲阜,以奉祀。孔洙,是孔子第五十三代嫡长孙。接诏后,他迅速进京见驾,向元世祖陈述两难心境。他说,现已有五代孔氏长眠于衢州,如果遵旨北迁,衢州五代先祖的坟墓就没有后人照看,慢慢就会成为孤魂。但是,圣旨已下,不马上北迁,是犯大罪。孔洙表示,他可以放弃衍圣公的爵位,只要圣上特许他留在衢州。

用声声铁蹄与勃勃野心,忽必烈征服了汉民族。但听了孔洙的陈述,这位蒙古族大军的统帅,表现出了大草原一般的胸怀,朗朗称赞:“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就这样,孔洙挥别了世袭封号,辞去了衍圣公。接着,忽必烈下诏,由曲阜孔治为衍圣公。从此,由北宗世袭爵位。

孔洙让辞爵位,南宗的正宗社会与官僚系统的互殖与相融开始崩溃,开始失血,渐渐被淡化,其表现为嫡系地位发生动摇,如山体开始滑坡。南宗孔庙也日衰夜败,而北宗孔庙保存完好,少有风雨侵袭的沧桑。大概,这就是后人不知南宗衢州的孔庙,只知北宗曲阜孔庙的历史原因了。

历史总是波诡云谲。

频发的自然灾害,千百年的战乱。在残垣断壁间,南宗孔家庙呼喊着疼痛,因为啸箭的切割,铁蹄的蹂躏,风霜的侵袭。抗战时期,日军不止一次占领过衢州,他们不懂孔礼,也不懂儒学,只懂侵略,只懂掠夺,抢劫了衢州孔家庙的乐器、礼器,还有文化。

南宗孔家庙,见证历史,也被历史伤害。同时被伤害的,还有尊孔者的心灵。

清康熙年间,有个人叫李之芳,位居兵部尚书。满清朝廷,汉人位居要臣的很少见,李之芳是个例外。他拂拭历史的尘埃,作《清康熙衢州重修孔氏家庙碑》。对南、北孔家庙的历史地位,他相提并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且置于同样的高度,说:“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唯曲阜衢州耳。”

千百年的暴风、骤雨、烈日、冷夜,还有乱箭、铁戈,南宗孔家庙毁过容,整过容,又毁过容。南宗孔家庙里有个思鲁阁,在风雨中飘摇,表达着南宗孔氏后裔的思乡之情,代代相传。

1993年春,孔祥楷回到了故里。他出生于衢州,但却阔别了家乡三十八年。一到衢州,他就开始推动孔氏南宗的复兴。于是,孔子后裔与尊孔后裔舔舐累累的伤痕,勃发了一个心声,就是在一片废墟上重修孔家庙。

1998年,衢州人民发掘与清理了孔府遗址。随即,按南宗孔家庙的原规制,在市中心圈地一万四千平方米,复建了一座孔家庙。衢州人乃至长江流域的民众,有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当然,这修复的不只是一座庙宇了,还有百折不回的“慎终追远”,以及河流一般的历史文化。

现在,南宗孔家庙仍有昌盛的炷香。炷香,带着子贡等上古贤达的尚孔心志,千百年绵延,夜以继日。

孔子,是一个根须十分发达的名字。南宗孔家庙,是古今接踵祭贤的地方。它的中轴线上,有不绝的祭祀者从春秋时期走来,遵循着《孝经》的篇章结构,仰视着大成殿,以及十多块匾额。那匾额,气贯长虹,是清雍正皇帝们的御书。走入殿堂之内,祭祀者点燃炷香,供奉于孔子,并自觉肃立在孔子座像前,用心与千百年前的孔子对话。对话,不只这一种形式,崇圣祠、御书楼,也静静地站满了祭孔的人,或文化寻根的人。在这里,没钱,人的思想也不会高度紧张,因为修正了道德定力,找到了自己的文化籍贯。

责任编辑 叶雪松

猜你喜欢

祭孔家庙衢州
衢州烂柯山
《太谷县志》音乐文献浅析
荒家庙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祭孔礼乐之民族文化价值探析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的述评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鲜为人知的满族家庙兴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