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木蕻良年谱

2014-02-12

鸭绿江 2014年7期
关键词:昌图县端木蕻良曹雪芹

端木蕻良年谱

1912年9月25日,端木蕻良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鴜鹭树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

幼年曾跟一些画匠学过画画,喜爱研读父亲的藏书,包括《红楼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

1923年秋至1927年,投考南开中学落榜,就读于美国美伊美教会办的汇文中学。由于父亲的交易所倒闭无力支付学费,只能在东北老家自学,其间潜心学习国画、版画和剪纸。

1928年至1931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并改名为“曹京平”。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参加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1933年8月3日,“左联”在北平艺术学院开会,由于有人被捕叛变,十九位与会者在会上被捕,端木蕻良得到消息随即逃走,避居天津,从此再未返回清华大学。

其间收到鲁迅的来信受到鼓舞,开始创作并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1936年8月1日,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经郑振铎的推荐发表在上海的《文学》杂志上,第一次署名“端木蕻良”。

10月18日,经鲁迅推荐,端木蕻良的短篇小说《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刊载于上海《作家》二卷一期上。

1937年9、10月,流亡武汉,旋至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38年5月,与萧红在武汉结婚。

8月至重庆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并主编《文摘》副刊。

1940年日军轰炸重庆,应香港大时代书局之邀,移居香港。

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端木蕻良先后辗转于桂林、重庆和香港等地,继续其创作活动,

先后有长篇小说《大江》《大时代》《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以及诸多中短篇小说问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端木蕻良定居北京,担任北京文联的创作研究部副部长。

1952年与杨毓民联名发表了一篇赞扬电影《武训传》的文章,受到了批判。

1952年,端木蕻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初,经朋友介绍与云南部队话剧团钟耀群女士相识,并于3月办理了结婚登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北京批斗文艺“黑帮”的大会上,端木蕻良与老舍等文艺界“黑线人物”一道被拉到北京文庙批斗并遭到毒打。

1976至1978年,“文革”后,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怀念老舍》等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创作了《江南风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其中尤以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1979年,“红楼梦学会”成立,端木蕻良任理事和学刊编委。

1980年《曹雪芹》上卷出版,海内外颇多赞誉。同年,端木蕻良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又添重笔。

1996年10月5日,病逝于北京。

按照端木蕻良的遗嘱,他的骨灰要分四处安置:安放在辽宁省昌图县(他的故乡);分撒在香港圣士提凡女校校园旧址(萧红骨灰安葬处之一);分撒在北京西山樱桃沟(传说是曹雪芹走过的地方);最后一部分留在他的北京寓所,继续陪伴他的家人。

猜你喜欢

昌图县端木蕻良曹雪芹
端木蕻良与重庆复旦大学的情缘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昌图县积极探索侵蚀沟综合治理
“端木蕻良”笔名背后的故事
棉花姑娘(课件)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昌图县太平镇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昌图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