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并购中的专利运用:经验与启示

2014-02-11王磊任海峰李捷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企业并购启示经验

王磊+任海峰+李捷

摘要:总结了国际巨头并购过程中灵活运用专利,实现其战略意图的经验做法;以此为鉴,对加强我国企业专利运用能力建设提出了通过自主创新储备高质量专利、增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及提高企业并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 专利运用 经验 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来源,知识产权尤其是代表着先进技术水平的专利,日益成为企业并购的核心目标。行业国际巨头在并购中灵活运用专利,有效发挥专利价值,实现其战略意图,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一、涉及专利运用的国际并购案例

微软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2013年9月3日,微软以21.8亿美元购买诺基亚大批专利组合,包括8500多项设计专利和30000多项实用专利的10年期专利许可授权。

谷歌并购摩托罗拉移动。2011年8月15日,谷歌以总额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其中购买1.7万个专利花费55亿美元。

苹果、微软等公司购买北电网络专利。2011年7月,苹果、微软、索尼、EMC、爱立信、RIM六家公司花费45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网络包括无线、4G、数据网络等多种技术的6000多项专利。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2004年12月,联想花费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业务,获得了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4000多项专利技术和庞大的全球营销网络。

二、国际并购中专利运用的经验做法

在上述企业并购案例中,借助于灵活运用,专利的战略性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一)开疆拓土,调整发展战略布局

在企业并购中,专利收购已成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调整发展战略布局,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面对传统PC业务连续下滑趋势,及Windows Phone系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4.1%)与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的巨大悬殊(二者合计94.7%),微软亟需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向移动平台转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为此,2013年,微软不惜花费21.8亿美元从昔日手机巨头——诺基亚手中收购其专利组合,得到了进入手机市场的敲门砖,为“设备+服务”战略补齐了短板;同时加速了Windows Phone系统的创新进程,缩短了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的差距,加快了移动终端布局。

同样,英特尔收购RealNetworks公司的300多项专利,借此加强与联想、摩托罗拉等公司建立专利合作关系,提升了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流媒体技术,加快了布局移动设备领域的速度。

(二)弯道超车,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通过并购引进目标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甚至研发团队,可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克服技术力量薄弱,自主研发新产品能力不足等劣势,快速进入新的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占据主动地位。2009年,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萨博汽车公司专利,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其中包括现款萨博9—5、9—3等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个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据统计,这次北汽收购的专利技术,为其节省研发经费近15—25亿人民币,研发周期缩短了至少5年。

同时,基于收购来的专利技术,通过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可加速实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北汽在引进萨博整车平台和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后,通过充分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其自主研发的发动机BSEA-12已经搭载到北汽M30R(威望306)上,在动力、经济和环保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成为自主研发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攻防兼备,增强保护和防卫能力

谷歌、微软等公司虽然已经拥有众多专利,但依然存在专利短板和遭遇专利掣肘。因此,企业在并购中相继重金加强专利收购或获取专利授权,不断巩固自身专利实力,抵御竞争对手的专利攻势,减少外来侵权诉讼,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为对抗苹果、微软等公司对Android系统的诉讼,2011年谷歌先后斥巨资收购了IBM 1030项专利,摩托罗拉1.7万项无线技术专利和7500项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积累让Android联盟成员不再畏惧微软和苹果的诉讼。而苹果为对抗三星等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2011年花费26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网络1024项专利。

(四)见机沽售,获取现金收益

在企业并购中,作为知识产权领域最重要的专利,不仅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也是其商业资产。企业将专利明码标价,当作商品进行买卖,通过专利转让或许可,获得巨额收益(参见表1)。借助出售专利,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现金收入,盘活企业资产,同时还能达到其他战略目标,如联想与IBM并购案例中,IBM获得了高达12.5亿美元的现金收益,并借机实现了对于联想的战略投资,相关专利技术可谓实现了最大价值。

三、启示与建议

上述案例充分表明,拥有专利并灵活运用对于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至关重要。这启示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战略运用,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为此,建议如下: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储备高质量的专利

“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在企业并购,尤其是海外企业并购中获得话语权,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专利。目前,我国企业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虽多,但总体质量不高,其中基础性专利和高价值专利不多,对产业竞争力支撑作用不强。这就需要我国企业自觉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研发技术路线,加强研发投入,拥有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并购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打下基础。

(二)多措并举,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在知识产权数量规模激增的同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低下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在复杂的企业并购中,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为此,企业应从各个层面积极培育和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建设作为其战略重点;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开展知识产权前瞻布局;建立知识产权培训、激励等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与实务技能培训与教育;将储备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作为其战略性任务,尽快培养出一批精通行业技术、掌握产业发展趋势、熟悉海外相关市场法律环境和知识产权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为我所用,增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企业在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应充分重视通过并购途径获得专利技术,认识到通过自主创新和并购都是获得专利技术的有效渠道;避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与再创新上的资金投入;通过并购获得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强调出让方专利技术应用服务义务,在外来技术人才的帮助下尽快提高自身技术队伍素质;整合现有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快消化吸收和应用专利技术速度,在熟练应用引进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实现技术水平的快速赶超,抢抓有利市场机会。

(四)营造环境,提高企业并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企业并购是一项工程,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国际并购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政府与中介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方凝聚合力,营造良好环境。律师、会计、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等应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检索分析、评估指导等业务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扶持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业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与主要国家战略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主要国家投资环境研究分析,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海外并购知识产权业务能力培训服务,指导企业掌握技能,规避风险,引进适用的专利等知识产权。

〔王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任海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李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endprint

摘要:总结了国际巨头并购过程中灵活运用专利,实现其战略意图的经验做法;以此为鉴,对加强我国企业专利运用能力建设提出了通过自主创新储备高质量专利、增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及提高企业并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 专利运用 经验 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来源,知识产权尤其是代表着先进技术水平的专利,日益成为企业并购的核心目标。行业国际巨头在并购中灵活运用专利,有效发挥专利价值,实现其战略意图,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一、涉及专利运用的国际并购案例

微软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2013年9月3日,微软以21.8亿美元购买诺基亚大批专利组合,包括8500多项设计专利和30000多项实用专利的10年期专利许可授权。

谷歌并购摩托罗拉移动。2011年8月15日,谷歌以总额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其中购买1.7万个专利花费55亿美元。

苹果、微软等公司购买北电网络专利。2011年7月,苹果、微软、索尼、EMC、爱立信、RIM六家公司花费45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网络包括无线、4G、数据网络等多种技术的6000多项专利。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2004年12月,联想花费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业务,获得了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4000多项专利技术和庞大的全球营销网络。

二、国际并购中专利运用的经验做法

在上述企业并购案例中,借助于灵活运用,专利的战略性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一)开疆拓土,调整发展战略布局

在企业并购中,专利收购已成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调整发展战略布局,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面对传统PC业务连续下滑趋势,及Windows Phone系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4.1%)与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的巨大悬殊(二者合计94.7%),微软亟需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向移动平台转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为此,2013年,微软不惜花费21.8亿美元从昔日手机巨头——诺基亚手中收购其专利组合,得到了进入手机市场的敲门砖,为“设备+服务”战略补齐了短板;同时加速了Windows Phone系统的创新进程,缩短了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的差距,加快了移动终端布局。

同样,英特尔收购RealNetworks公司的300多项专利,借此加强与联想、摩托罗拉等公司建立专利合作关系,提升了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流媒体技术,加快了布局移动设备领域的速度。

(二)弯道超车,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通过并购引进目标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甚至研发团队,可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克服技术力量薄弱,自主研发新产品能力不足等劣势,快速进入新的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占据主动地位。2009年,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萨博汽车公司专利,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其中包括现款萨博9—5、9—3等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个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据统计,这次北汽收购的专利技术,为其节省研发经费近15—25亿人民币,研发周期缩短了至少5年。

同时,基于收购来的专利技术,通过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可加速实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北汽在引进萨博整车平台和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后,通过充分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其自主研发的发动机BSEA-12已经搭载到北汽M30R(威望306)上,在动力、经济和环保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成为自主研发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攻防兼备,增强保护和防卫能力

谷歌、微软等公司虽然已经拥有众多专利,但依然存在专利短板和遭遇专利掣肘。因此,企业在并购中相继重金加强专利收购或获取专利授权,不断巩固自身专利实力,抵御竞争对手的专利攻势,减少外来侵权诉讼,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为对抗苹果、微软等公司对Android系统的诉讼,2011年谷歌先后斥巨资收购了IBM 1030项专利,摩托罗拉1.7万项无线技术专利和7500项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积累让Android联盟成员不再畏惧微软和苹果的诉讼。而苹果为对抗三星等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2011年花费26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网络1024项专利。

(四)见机沽售,获取现金收益

在企业并购中,作为知识产权领域最重要的专利,不仅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也是其商业资产。企业将专利明码标价,当作商品进行买卖,通过专利转让或许可,获得巨额收益(参见表1)。借助出售专利,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现金收入,盘活企业资产,同时还能达到其他战略目标,如联想与IBM并购案例中,IBM获得了高达12.5亿美元的现金收益,并借机实现了对于联想的战略投资,相关专利技术可谓实现了最大价值。

三、启示与建议

上述案例充分表明,拥有专利并灵活运用对于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至关重要。这启示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战略运用,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为此,建议如下: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储备高质量的专利

“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在企业并购,尤其是海外企业并购中获得话语权,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专利。目前,我国企业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虽多,但总体质量不高,其中基础性专利和高价值专利不多,对产业竞争力支撑作用不强。这就需要我国企业自觉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研发技术路线,加强研发投入,拥有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并购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打下基础。

(二)多措并举,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在知识产权数量规模激增的同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低下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在复杂的企业并购中,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为此,企业应从各个层面积极培育和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建设作为其战略重点;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开展知识产权前瞻布局;建立知识产权培训、激励等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与实务技能培训与教育;将储备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作为其战略性任务,尽快培养出一批精通行业技术、掌握产业发展趋势、熟悉海外相关市场法律环境和知识产权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为我所用,增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企业在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应充分重视通过并购途径获得专利技术,认识到通过自主创新和并购都是获得专利技术的有效渠道;避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与再创新上的资金投入;通过并购获得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强调出让方专利技术应用服务义务,在外来技术人才的帮助下尽快提高自身技术队伍素质;整合现有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快消化吸收和应用专利技术速度,在熟练应用引进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实现技术水平的快速赶超,抢抓有利市场机会。

(四)营造环境,提高企业并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企业并购是一项工程,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国际并购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政府与中介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方凝聚合力,营造良好环境。律师、会计、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等应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检索分析、评估指导等业务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扶持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业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与主要国家战略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主要国家投资环境研究分析,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海外并购知识产权业务能力培训服务,指导企业掌握技能,规避风险,引进适用的专利等知识产权。

〔王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任海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李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endprint

摘要:总结了国际巨头并购过程中灵活运用专利,实现其战略意图的经验做法;以此为鉴,对加强我国企业专利运用能力建设提出了通过自主创新储备高质量专利、增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及提高企业并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 专利运用 经验 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来源,知识产权尤其是代表着先进技术水平的专利,日益成为企业并购的核心目标。行业国际巨头在并购中灵活运用专利,有效发挥专利价值,实现其战略意图,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一、涉及专利运用的国际并购案例

微软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2013年9月3日,微软以21.8亿美元购买诺基亚大批专利组合,包括8500多项设计专利和30000多项实用专利的10年期专利许可授权。

谷歌并购摩托罗拉移动。2011年8月15日,谷歌以总额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其中购买1.7万个专利花费55亿美元。

苹果、微软等公司购买北电网络专利。2011年7月,苹果、微软、索尼、EMC、爱立信、RIM六家公司花费45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网络包括无线、4G、数据网络等多种技术的6000多项专利。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2004年12月,联想花费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业务,获得了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4000多项专利技术和庞大的全球营销网络。

二、国际并购中专利运用的经验做法

在上述企业并购案例中,借助于灵活运用,专利的战略性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一)开疆拓土,调整发展战略布局

在企业并购中,专利收购已成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调整发展战略布局,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面对传统PC业务连续下滑趋势,及Windows Phone系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4.1%)与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的巨大悬殊(二者合计94.7%),微软亟需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向移动平台转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为此,2013年,微软不惜花费21.8亿美元从昔日手机巨头——诺基亚手中收购其专利组合,得到了进入手机市场的敲门砖,为“设备+服务”战略补齐了短板;同时加速了Windows Phone系统的创新进程,缩短了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的差距,加快了移动终端布局。

同样,英特尔收购RealNetworks公司的300多项专利,借此加强与联想、摩托罗拉等公司建立专利合作关系,提升了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流媒体技术,加快了布局移动设备领域的速度。

(二)弯道超车,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通过并购引进目标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甚至研发团队,可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克服技术力量薄弱,自主研发新产品能力不足等劣势,快速进入新的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占据主动地位。2009年,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萨博汽车公司专利,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其中包括现款萨博9—5、9—3等三个整车平台、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两个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据统计,这次北汽收购的专利技术,为其节省研发经费近15—25亿人民币,研发周期缩短了至少5年。

同时,基于收购来的专利技术,通过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可加速实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北汽在引进萨博整车平台和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后,通过充分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其自主研发的发动机BSEA-12已经搭载到北汽M30R(威望306)上,在动力、经济和环保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成为自主研发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攻防兼备,增强保护和防卫能力

谷歌、微软等公司虽然已经拥有众多专利,但依然存在专利短板和遭遇专利掣肘。因此,企业在并购中相继重金加强专利收购或获取专利授权,不断巩固自身专利实力,抵御竞争对手的专利攻势,减少外来侵权诉讼,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为对抗苹果、微软等公司对Android系统的诉讼,2011年谷歌先后斥巨资收购了IBM 1030项专利,摩托罗拉1.7万项无线技术专利和7500项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积累让Android联盟成员不再畏惧微软和苹果的诉讼。而苹果为对抗三星等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2011年花费26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网络1024项专利。

(四)见机沽售,获取现金收益

在企业并购中,作为知识产权领域最重要的专利,不仅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也是其商业资产。企业将专利明码标价,当作商品进行买卖,通过专利转让或许可,获得巨额收益(参见表1)。借助出售专利,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现金收入,盘活企业资产,同时还能达到其他战略目标,如联想与IBM并购案例中,IBM获得了高达12.5亿美元的现金收益,并借机实现了对于联想的战略投资,相关专利技术可谓实现了最大价值。

三、启示与建议

上述案例充分表明,拥有专利并灵活运用对于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至关重要。这启示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战略运用,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为此,建议如下: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储备高质量的专利

“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在企业并购,尤其是海外企业并购中获得话语权,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专利。目前,我国企业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虽多,但总体质量不高,其中基础性专利和高价值专利不多,对产业竞争力支撑作用不强。这就需要我国企业自觉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研发技术路线,加强研发投入,拥有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并购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打下基础。

(二)多措并举,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在知识产权数量规模激增的同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低下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在复杂的企业并购中,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为此,企业应从各个层面积极培育和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建设作为其战略重点;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开展知识产权前瞻布局;建立知识产权培训、激励等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与实务技能培训与教育;将储备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作为其战略性任务,尽快培养出一批精通行业技术、掌握产业发展趋势、熟悉海外相关市场法律环境和知识产权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为我所用,增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企业在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应充分重视通过并购途径获得专利技术,认识到通过自主创新和并购都是获得专利技术的有效渠道;避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与再创新上的资金投入;通过并购获得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强调出让方专利技术应用服务义务,在外来技术人才的帮助下尽快提高自身技术队伍素质;整合现有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快消化吸收和应用专利技术速度,在熟练应用引进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实现技术水平的快速赶超,抢抓有利市场机会。

(四)营造环境,提高企业并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企业并购是一项工程,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国际并购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政府与中介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方凝聚合力,营造良好环境。律师、会计、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等应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检索分析、评估指导等业务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扶持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业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与主要国家战略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主要国家投资环境研究分析,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海外并购知识产权业务能力培训服务,指导企业掌握技能,规避风险,引进适用的专利等知识产权。

〔王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任海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李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并购启示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途径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