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西地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

2014-02-09

教育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分新课程

黄 强

(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广西南宁,530001)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并实行学分管理,进行模块化教学。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今后的升学深造、就业需要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选课就没有高中新课程改革,没有选课指导就没有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

一、选课指导的重要性

(一)选课指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选课指导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成长需求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业方向和课程模块,为学生个体的品性发展和职业定向构筑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履行课程选择权利并担当相应义务的过程。扎实而有效的选课指导有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唤醒与增强,有助于学生信息判断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提高。

(二)选课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指导与建设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选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履行指导学生选课职责,必须深刻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熟悉新课程推进的程序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并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教师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是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选课指导有助于学校建立规范而有序的教学制度

选课指导的组织实施,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历时长,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健全学生选课组织协调管理机构,编制适合学校实际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督促广大教师履行选课指导职责,调动学生家长参与选课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分担责任,高效地完成选课指导工作,有助于学校建立教学管理新秩序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

二、选课指导的具体操作

(一)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要编制好学校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略,熟悉广西地区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习领域、科目、系列、模块、专题及其修习要求、开设时段、学时安排、学分要求等,它是选课指导的核心工作。《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编制的具体内容(以语文科目为例)有:

1.课程简介

(1)课程结构(A代表必修课程、B代表选修课程)

表1 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2)选修模块介绍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共包含5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

系列1和系列4为限定选修课程,其余系列为任选课程。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开设若干选修模块。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开设顺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名称由学校公布。

2.课程设置方案

表2 高中语文课程安排与学分

3.选课建议

学生修满必修课程语文1-5,获得10个学分,可视为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在获得10学分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可从选修系列1和选修系列4中选修3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加上原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16学分。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建议必修与选修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有文科倾向、文学倾向或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可从五个选修系列中选修更多的模块,总学分达到或超过18学分。

(二)宣传培训

1.教师选课指导培训。学校首先通过对教师进行选课指导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改中选课指导的认识,才能保证教师对选课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学生及家长选课指导培训。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选课指导培训,使他们领会新课改的先进理念以及新课改选课对学生发展的深远意义,争取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学生选课的良好氛围。

(三)开设选修课

1.选修Ⅰ模块。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内容为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内容。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选修I分为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限定选修为学校必须开设的,修习人文方向或理工方向的学生按各科目要求必须修习的模块;自主选修为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选择修习的模块。

2.选修Ⅱ模块。广西限选的选修Ⅰ模块,给各学校选择的余地不大,必须按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学时安排指导表开设。而选修Ⅱ模块是学校根据当地需要、学生兴趣,为进一步突显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而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同时学生需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方可达到毕业要求。因此,选修Ⅱ的开设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三、选课指导的困惑与对策

(一)困惑

广西新课改高考方案没有出台,选修课开设的方向、课时、深度难以把握;学校对选修课的课程开发、组织与实施还需要具体和深入了解;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对老师如何开设选修课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在硬件配备和教师的安排上跟不上需要,一时难以满足选修课课程开发的需要,所以学校选修Ⅱ课程开发难以很快到位。

(二)对策

1.研究新课改各省、区高考方案及近年高考试题。

2.组织教师到新课改各省、区考察。

3.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外派学习、聘请专家讲座、开设课改论坛,以及开展新课改课题研究等多种培训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的能力。

4.加大投入。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各学校必须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学校场馆、设施、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努力满足新课程对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为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5.构建选课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需要软件支持,各校自己研发投入,成本太高,希望各市教育局统筹安排,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1] 华中师范大学走进高中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娄立志.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原则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5(1).

[3] 单海源.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学分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