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媒材的运用对学生创作力的启发作用

2014-02-09王苏阳

教育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媒材砂纸研究性

王苏阳

(南京市力学小学,江苏南京,210024)

力学小学的老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科学专题研究,从“研究性课堂500问”“研究性课堂50例”到“研究点”“重点学习活动”。如今,我们学校的《基于学科特质的小学研究性课堂的深入研究》已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落实学,改进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彰显课堂的研究性,最大限度地推进课堂的创生性”是我们近期教科研的主旋律,我们立足于课堂,重点关注课堂中的儿童,进行新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

这节美术课从选题到课程的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构思,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基于2011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我们的美术课堂提倡学生“表达个性和创意”。那么,这节美术课究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由地抒发情感,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呢?我们三位观察员围绕着“个性表达”这一主题,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我一直对美术课堂的媒材使用情况比较感兴趣,本节课我就选择了从“不同媒材的运用对学生创作力的启发作用”的角度进行观察。

当初在设计表格的时候,我们预设的结果是学生会选择多样的材质进行绘画。然而在试教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情况恰好相反,51名学生中有34名学生选择用老师设计的线描半成品作业稿,原因何在呢?经过访谈得知:学生对多样化的媒材材质很感兴趣,也很愿意使用它们,可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或画面的整洁度,往往限定学生使用的美术用具,例如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等。这样往往削弱了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学生难以感受到美术作品丰富的艺术效果与魅力。

针对这样的现状,在借班上课之前,吉老师准备了丰富的媒材带领学生进行试画练习,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性,感悟不同媒材的多样变化,激发学生对多种媒材的使用兴趣。在课前的练习阶段,吉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宣纸、砂纸、刮蜡纸、黑卡纸这四种材料。经过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除了宣纸由于容易破损,有13位学生(班级学生总数为38人)表示不喜欢之外,其余几种材料均受到了全部学生的青睐。问其原因,学生们表示:材料很新奇、使用后感觉很独特、画起来很奇妙……有学生在宣纸上用水彩笔长时间停顿,产生了水墨画的印染效果;砂纸表面粗糙,学生们用油画棒涂抹起来,特别柔滑顺畅;用尺子、笔头等又能在刮蜡画纸上刮出缤纷的色彩……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风景画的构图能力还比较欠缺,在设计学生作业时,吉老师为了化解难点,特意为学生设计了空白线描的风景稿,方便学生在其基础上进行自然现象的添画。在课堂上,有一半以上学生选择了这样的画稿,学生们觉得这样很方便,可以节省时间,可见教师的设计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减少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遇到的困难。

在课堂操作的过程中,有31名学生使用非常用的媒材后绘画兴趣高涨;有26名学生使用非常用媒材后画面的创造力表现更为显著。例如有的学生在教师画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表现了夕阳西下的剪影式海边风景;有的学生用刮蜡画、砂纸表现了火山爆发的激烈场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的学生用淡蓝色水彩笔在宣纸上表现了海浪汹涌的海面;有的学生用炫彩棒在黑卡上描绘了黑夜中的流星雨和雪景……相对于用不同的白纸描绘自然现象的作业,本次的学生课堂作业更具有美术表现力,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

黑卡纸、炫彩棒

刮蜡画纸、尺子

彩色砂纸、油画棒

教师提供半成品画稿

在自我评价环节,有22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在今后课堂媒材的意愿选项中,有33名学生选择希望自己能够自由选择喜欢的媒材进行创作。主要原因是学生们觉得这样进行美术创作更开心,更能画出自己满意的作业。他们比较担心老师总是指定有限的工具,自己可能因并不擅长使用而画不好。

2011版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领域中,新课标还指出要“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渴望接触多种媒材,愿意尝试用多种媒材表现美术作品。多种媒材的合理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内心感受,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力、更好地增添美术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我们发现:男、女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存在性别差异,学生渴望尝试多种媒材进行美术创作,在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后进的学生表现各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掘自己的美术才能。

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针对吉老师的这节课,我们发现:教师的范画和欣赏图例以唯美的自然现象为主,画面优美、恬静,缺乏对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的呈现;给学生提供的画面感受较为单一,还不够丰富。建议吉老师可以适当增添灾害性的画面和示范画作,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

最有效的课堂观察乃是来自观察后的反思与追问,尤其同学科的教师相互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分析,特别有助于改进教师的美术教学。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我们期待今后的美术课堂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猜你喜欢

媒材砂纸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一张砂纸
砂纸式复合片的防刺性能研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徐冰作品选
混凝土媒材在城市雕塑中的潜在特性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