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青年妇女慢性功能性便秘100例

2014-02-09刘树军薛庆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羊肠线上巨虚天枢

丁 杰,刘树军,王 瑛,薛庆海

(1.北京市肛肠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11;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北京 100700)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个月。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地区10家医院对16~87岁人群72923人次消化内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表明,慢性便秘患者共3009例次,患病率为4.1%[1]。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紧张、疲劳情绪和精神状态、高脂饮食、女性吸烟、低体质量指数、遗传因素、滥用泻剂对其发病均有影响,治疗便秘有多种方法,且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如口服泻药、灌肠、外科手术、按摩、针灸、穴位埋线等。笔者常选用天枢、左侧水道、左归来、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用于针灸治疗便秘患者,每每获得满意疗效。而青年妇女这一群体,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常常身心压力较大,加之特殊的生理因素,而多气少血是其特点。2010年我们在常用针灸穴位中加入具有养血活血、疏肝理气作用的肝俞、膈俞,用于埋线法治疗便秘,亦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00例青年妇女便秘患者均为我院中医、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18~45岁,病程6个月~30年,全部患者均行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阻塞病变或导致便秘的其他器质性损害,同时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及肿瘤、炎症、内分泌及代谢病和药物引起的便秘。

1.2 诊断标准

采用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需要用手操作(如用手指辅助或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排便少于每周3次;(2)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3)诊断IBS的条件不充分。

1.3 治疗方法

100例符合条件的青年妇女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选取天枢(双)、左侧水道、左归来、上巨虚(双)、足三里(双)、肝俞(双)、膈俞(双)穴位。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术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戴无菌手套,以碘伏消毒液常规消毒穴位处皮肤,使用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将2~0#医用羊肠线一段约10~20mm 用无菌镊子放入穿刺针尖端孔内,刺入穴位 1~1.5寸左右,置入羊肠线。天枢和上巨虚穴直刺,水道、归来穴向左侧呈45°角斜刺,肝俞、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1寸,最后以创可贴覆盖针眼。仅治疗1次,连续观察4周。

对照组选取天枢(双)、左侧水道、归来、上巨虚(双)、足三里(双),操作方法同上。仅治疗1次,连续观察4周。穴位嘱患者24 h内保持埋线处干净、勿潮湿,3 d内少剧烈运动,禁饮酒及辛辣食物;改善生活方式, 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及饮水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运动,调整心理状态。

1.4 疗效标准

(1)痊愈:治疗4 d内可排便并此后排便次数≥1次/2 d,症状消失,疗效持续1个月;(2)显效:治疗4 d内可排便并此后排便次数≥1次/2 d,疗效持续≥14 d但不足1个月; (3)有效:治疗4 d内可排便并此后排便次数≥1次/3 d,疗效持续≥7 d,但不足14 d; (4)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表1显示,观察组治愈9例占18%,显效21例占 42%,有效15例占30 %,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 90 %。

对照组治愈8例占16%,显效19例占38%,有效16例占32%,无效7例占14%,总有效率86%,2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穴位埋线治疗青年妇女便秘疗效观察

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肠线埋置处红肿, 观察组1例埋线处出现渗液,经局部安尔碘消毒处理后无不良反应。

4 体会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不仅仅为排便困难,随着病程的延长,很多病人往往会伴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志改变,成为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身心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中国慢性便秘的诊疗指南》中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便秘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但青年妇女便秘高就诊率表明她们对便秘较上辈和同龄男性更加关注。究其原因,首先是其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其次是她们大多担负着社会家庭的双重责任,生活压力大,主动或被迫造成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加之特殊的生理变化,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高发人群,多气少血是这一患者群不同于其他便秘患者的特点。《灵枢·五音五味》曰:“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2]”《万氏妇人科·立科大概》:“夫男女者,均稟天地之气以和,有生之后,男则气血具足,女则气有余而血不足也。[3]”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将医用羊肠线置入相应穴位, 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30 d左右,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灸效应”,而发挥疏通经络作用。临床上,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4]。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为调整上下腹部气机的枢纽,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出入之门户,有升清降浊、通调上下、调整大肠的功能;水道、归来为足阳明胃经输穴;外水道、外归来为脾经所过,既具有调整下腹部气机、降气、行气、理气的作用,又为局部取穴法;足三里为调整胃肠、改善整个身体状况的要穴;上巨虚是大肠经下合穴,对大肠经虚实证均有效,有通降肠腑、调整胃肠的功能。以上诸穴合用疏调胃肠气机,宣通腑气以助传导,达通便之功。肝俞、 膈俞同为背部腧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关的脏腑疾病。膈俞,八会穴之血会,上为心俞,心主血,下为肝俞,肝藏血,主疏泄,又在太阳多血之经脉,膈俞、肝俞两穴配合,具有生血、补血、养血、活血及疏理肝气的作用。虽然,现行针灸学教材并未介绍此两穴有通便作用,但研究中发现,加入此组穴位埋线能增强妇女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1] 刘巍.刘晓红.方秀才,等.北京地区门诊慢性便秘患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2010,15(2):95-98.

[2] 张馨.中医四部经典[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212.

[3] 万全.万氏妇人科[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1.

[4] 李东冰.谭敬范.李华山,等.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J]. 中国针灸,2005,25(11):756.

[5] 高枫. 对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的认识及其发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4):254-255.

猜你喜欢

羊肠线上巨虚天枢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