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肾健脾方辨治对糖尿病肾功能及微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4-02-09刘柏林王永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健脾黄芪肾功能

刘 斌,刘柏林,王永实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检验药学系,江苏 淮安 2233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该疾病在临床上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控制不理想往往有很多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且其往往以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起点,继而出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展为特点的肾小球硬化。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关格”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并重,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为标,病理变化为消渴日久,气阴两伤,阴损及阳,脾肾阳气不足,决渎无能,痰瘀肾络,凝滞脉道[1]。为提高治疗治疗该病的疗效,我们通过采用温肾健脾方辨治在改善肾功能和微循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118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21~88)岁,平均年龄(58.2±3.8)岁;病程2~36年,平均病程(7.9±2.6)年;主要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例,冠心病15例;血糖水平FBG:(8.3±3.2) mmol/L,2hPPG(13.9±5.8) mmol/L;观察组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20~87)岁,平均年龄(57.8±3.5)岁;病程2.3~37年,平均病程(8.2±2.9)年;主要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1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冠心病13例;血糖水平FBG:(8.5±3.3) mmol/L,2hPPG(14.2±5.2) mmol/L。2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糖尿病诊断表现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符合国际公认的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则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的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均符合以上中西医方面标准,且患者依从性好。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急性代谢紊乱者。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教育和饮食治疗,严格控制饮食、低盐、低脂、低磷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肾功能正常者给予优质蛋白质0.8 g/kg,不全者则改用0.6 g/kg;控制血糖和血压,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应用ACEI控制血压。对照组加用福辛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97)10 mg,每日2次口服;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肾健脾方治疗:生黄芪30 g,附子6 g,干姜10 g,党参15 g,枸杞20 g,白术20 g,茯苓15 g,葛根20 g,白芍15 g,甘草6 g。取汁200 ml,每日1剂,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4个疗程。然后在辨证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尿多者加肉豆蔻10 g、浮小麦10 g;腰痛明显者加杜仲20 g、黄芪30 g、山药20 g;痰多堵塞者加半夏10 g、桔梗10 g、白前10 g;瘀血明显者加川芎15 g、红花10 g、桃仁10 g、牛膝30 g;气滞者加陈皮10 g、木香10 g。

1.3 观察指标

参考相关标准[4]进行以下疗效评定:肾功能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微循环指标则在治疗前后作甲甓微循环观察,采用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显示仪分别从形态、流态、襻周积分值和总积分值加权积分进行评估,其中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进行分类。积分值分成0~1分、1~2分、2~4分、4~8分、>8分,比较治疗1周、4周的数值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调查统计的内容作为变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变分析

表1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在BUN、Scr、Ccr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不仅BUN、Scr较之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而Ccr升高也更加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上的改变分析

2.2 2组治疗前后微循环改变分析

表2、3显示,2组在感染性骨不连的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2组治疗后微循环改变方面分析

表3 2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改变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后期的并发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如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血管活性物质等造成了不可逆的肾组织结构损害。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属于中医学“水肿”、“胀满”、“肾消”等范畴,有记载“消渴病久,肾气受损,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则为水肿”。“消渴,甚而水气浸渍,溢于肌肤,则胀为满”。而关于病理机制尚有不同的意见,有报道[5]称本病为脾不升清、肾不藏精、瘀血阻络、浊毒内停,而陈红[6]则认为本病是由于消渴日久造成脏腑阴阳气血进一步虚衰而发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次研究就是基于上述观点给予温肾健脾方辨证治疗。

在温肾健脾方中,以生黄芪、附子为君,以干姜、党参、枸杞、白术、茯苓为臣,以葛根、白芍为佐药,以甘草为使药。从中药角度分析,生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是补气要药,可益气升阳,而气为血之帅,补气则可活血通脉,气行则水行,且生黄芪有利尿之功;附子则辛苦,归肾脾心经,功效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枸杞则在补益中有封藏效果,对于肾虚出现的蛋白尿等精微下注之候效果甚好[8];葛根有升清效果,使清升以利浊降;枳壳理气,气行则血行。而从现代药理学看,生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多种氨基酸、生物碱、叶酸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氧自由基作用,可以升高血浆白蛋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减轻通透性蛋白尿,减少尿蛋白排泄率。且黄芪中含有微量元素硒,而此元素具有免受机体氧化效果;通过增加NO的合成而改善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效果,纠正高灌注和高滤过效果,增加肾血管内皮血流量[9];附子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α1受体的双重作用;茯苓、白术有明显的利尿效果,且可通过利尿促使胰岛素分化诱导活性增强;枸杞则有降低肾组织氧耗量、血肌酐和尿素氮有效成分,延缓慢性肾衰的发生;党参则有较好的改善微循环的效果[10]。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运用温肾健脾方后患者在肾功能、BUN、Scr下降明显,而Ccr升高显著;而在微循环的影响上,正常为65.52%,且在形态、流态、

襻周积分值和总积分值上均有良好改善作用,说明温肾健脾方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有降低肾小球高滤过、高渗透、改善肾功能和微循环效果,有抗氧化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但其必要的糖尿病基础治疗必不可少,只有从控制血糖、血压等方面综合治疗,才能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和演变。

[1] 苏晓兰,魏玮.温肾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Th1/Th2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5):550-554,609.

[2] 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等.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3-17.

[3] 唐咸玉,朱章志,陈利平,等.温肾健脾、祛毒活血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及IL-6、TNF-α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0(2):175-177.

[4] 左振魁,韩佳瑞.健脾温肾固涩方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2,29(4):46-47.

[5] 鞠上,杨博华,林冬阳,等.温肾健脾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9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3(6):527-529.

[6] 陈红.健脾温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7):57-58.

[7] 雷烨,段兆洁.健脾温肾止泻配合针灸热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60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6):69-70.

[8] 薛世雄.温肾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9):1111-1112.

[9] 宋玉山.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9(2):23-25.

[10] 章红英.消渴病古代证治研究及止消通脉饮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6(11):59-61.

猜你喜欢

健脾黄芪肾功能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