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分布分析❋

2014-02-09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阴虚气虚

郑勇强,杨晓琼,陈桂凤,何韵妍,苏 茹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州 510700;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案统计室,广州 510630)

2007至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2]。

中医体质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千百年来对其内涵及外延不断完善。一般认为,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是个体在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的某些差异,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3]。因为体质影响人对某些疾病的耐受性及倾向性,我们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分型有其自身的规律。以下就体质因素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至2012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糖尿病患者303例,其中男171例占56.44%,女132例占43.56%,年龄最小18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57.68±13.587)岁。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2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5]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理解与填写中医体质量表。

1.5 研究方法

由专人对303例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信息收集,所有纳入病例均填写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体质量表,考虑兼夹体质的普遍存在,为便于分析,本研究不对具体每例受试者进行体质归类,只收集每例受试者8种病理性体质的原始分,并将原始分按照公式转化为转化分: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对各种病理体质转化分进行比较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SNK法;方差不齐时多组均数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种病理性体质平均转化分分析

表1显示,8种病理性体质中,气虚、阴虚、痰湿体质平均转化分较高,与阳虚、湿热、血瘀、气郁、特禀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种主要体质转化分的性别差异分析

表1、2显示, 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集中表现为气虚、阴虚、痰湿3种体质。按性别分组,对3种体质转化分作进一步分析:气虚体质男女比较女性较高 (P<0.01),痰湿体质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虚体质男女比较女性较高 (P<0.05)。

表1 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8种病理体质的平均转化分比较

注:与阳虚、湿热、血瘀、气郁、特禀体质比较:#P<0.05

表2 303例糖尿病患者3种主要体质转化分的性别差异

注:与相同体质女性患者比较:#P<0.05,##P<0.01

2.3 年龄对3种体质转化分的影响

表3、4显示,按年龄段分组,其中小于30岁84例,30岁~39岁78例,40岁~49岁84例,50岁以上57例。气虚体质在各年龄段平均转化分方差不齐,故对其行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各年龄段患者气虚、痰湿、阴虚体质转化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年龄对气虚体质转化分的影响(平均秩)

表4 年龄对痰湿、阴虚体质转化分的影响

2.4 家族史和是否患心脑血管疾病对体质转化分的影响

表5显示,对无家族史和是否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气虚、痰湿、阴虚3种体质转化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5 家族史对3种体质转化分的影响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金匮要略》提出肾虚消渴和厥阴消渴,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包括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一般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6]。伤阴必定耗气,消渴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中,上消的肺热津伤证、中消的气阴亏虚证以及下消的肾阴亏虚证都表明气虚证、阴虚证始终贯穿于糖尿病发病的全过程,而中医的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密不可分。国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与中医体质呈现良好的相关性[7]。痰湿亦是消渴病的重要因素,刘艳骄与王琦[8]曾对370例病糖尿病人进行体质分析,结果发现痰湿体质的发生率为64.94%。在所有痰湿体质中,肥胖人痰湿体质的发生率为98.93%,说明肥胖人多痰湿,痰湿体质是糖尿病肥胖人的主要体质类型。

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体质、阴虚体质以及痰湿体质为主,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符合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在性别差异上,女性气虚、阴虚体质转化分高于男性。中医学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男子以气为先天、以肾为本。可能由于女性平时养生侧重点在血的固护上,气与津液方面有所忽视,所以女性气阴虚表现较男性突出。有研究表明,性别对2型糖尿病发病率有一定影响,有家族史的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母系遗传具有一定特征性[10],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医体质性别差异的合理性。

年龄、遗传因素及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对3种体质转化分无明显影响。根据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年龄、遗传因素以及疾病都将对体质造成影响,但本研究未发现其差异,一方面可能由于本次纳入的样本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存在一定差异,治疗药物、疾病与体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体内环境达到病理上的稳定状态,表现于外的证候与人体自身感觉趋向一致,差别被掩盖,导致体质上未能体现差异;另一方面可能样本量不够大,其中的差异规律未能完全揭示,有待以后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挖掘其中规律。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

[2] Yang W Y, Lu J M, Weng J 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362(12):1090-1101.

[3]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9.

[5]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6]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8.

[7] 周东海,王小强,王海燕,等.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与体质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639-2641.

[8] 刘艳骄,王琦.肥胖人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2):34-39.

[9] 张前进,窦攀,王学美,等.糖调节受损与中医体质相关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1):1-4.

[10] 盛正妍,王仲祥,邵安华.2型糖尿病遗传学上性别差异的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2000,12(1):40,42.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阴虚气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