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可视化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瘀证计分的相关性分析

2014-02-09王家琪王承龙刘剑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计分中华医学会

王家琪,王承龙,刘剑刚

(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证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实践表明,PCI具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严重心脏事件风险等巨大作用,但PCI术后血栓形成及再狭窄(RS)仍严重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远期疗效,而且即使患者未出现再狭窄指征,术后也会出现相应的血瘀证表现,所以关于ACS介入术后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应得到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取2008年至2010年因ACS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3所医院住院并接受介入术治疗的患者74人,其中男58人,女16人,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62.5岁。以上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公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及2010年公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另外选取体检正常者21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6人,女5人,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1.4岁。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对健康老年人标准的建议》[3]。2组间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将ACS介入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参与者于上午8至10点空腹、静息状态下采集肱静脉血5 ml,l%肝素抗凝全血,室温(18℃)1 h内进行检测。应用由日本株式会社血液流变性可视化检测仪(Micro Channel array Flow Analyzer,MC-FAN)研究所生产,北京咸通佳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MC-FAN(HR300型),观察患者血液通过模拟毛细血管的时间(TT)及流动状态,从中选择10 μlTT、30 μlTT、60 μlTT、100 μlTT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同时对患者进行血瘀证计分。比较2组间相应指标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在实验组内观察MC-FAN TT检测结果与血瘀证计分的相关性。

血瘀证计分表中的项目和分数制定参照《实用血瘀证学》[4],结合实际检测情况及纳入病例特点制定ACS介入术后患者血瘀证计分表包含16项,总分173分,根据原表分数比例计算得出10分以下为非血瘀证,10分~25分为轻度血瘀证,25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瘀证计分比较

表1显示,ACS介入术后组血瘀证计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MCFAN TT比较

表2显示,ACS介入术后组MC-FAN TT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其中ACS介入术后组患者10 μl、30 μl、60 μl、100 μl的MCFAN 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ACS介入术后患者经MC-FAN测得的血液流经时间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

表1 2组间血瘀证计分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各组MC-FAN TT资料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2.3 MC-FAN TT与血瘀证计分的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对MC-FAN检测结果和血瘀证计分进行相关分析,MC-FAN所测10 μlTT与30 μlTT与血瘀证计分存在相关性(P<0.01,P<0.05)。

表3 74例ACS介入术后患者血瘀证计分与MC-FAN TT的相关系数

注:*P<0.05,**P<0.01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的MC-FAN采用半导体技术和仿生技术,在硅晶片上制成4700个6 μm的沟槽来模拟人体毛细血管。抽取参与者肱静脉血液3ml注入1%肝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轻摇采血管后将其放入仪器,仪器以200 mmH2O的恒定压力推动200 μL血液经过模拟人体毛细血管,同时通过彩色显微摄像机(CCD)将血液通过模拟毛细血管过程中的红细胞变形、白细胞附壁运动、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以及血流和模拟血管关系等情况放大反映在电脑显示屏上(用实际观测的血液细胞流动图像取代传统衍射模拟图像)。其仪器使我们在清晰地看到血细胞流动快慢、细胞变形能力的同时,也动态地记录了从10 μL~100 μL血液通过模拟毛细血管的时间。目前,该仪器在日本已广泛用于预防医学、药物研究、疾病诊断和健康教育等领域,为大众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影像[5]。

血瘀证的定量诊断标准可以通过血瘀证的各项证候组成轻重评分,以判断是否血瘀及血瘀的轻重程度,对于血瘀证的轻重分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血瘀证计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为使血瘀证计分更好地指导临床活血化瘀等相应治疗,我们分析了MC-FAN的检测结果与血瘀证计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能否作为中医血瘀证计分的一个较客观的实验室检测依据。

在国内首次应用MC-FAN观测ACS介入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测得健康人100 μl血液的通过时间为80.57±5.01 s,ACS介入术后患者100 μl血液的通过时间为116.61±28.56 s,较之健康人明显延长。而且在检测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显示器清晰地看到ACS介入术后患者血液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相对减弱,白细胞附壁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相对增多。

ACS介入术后组血瘀证计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中医血瘀证计分与10 μlTT、30 μlTT存在正相关,由此也说明MC-FAN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中医血瘀证计分的1个实验室客观检测依据。我们可以将血瘀证计分与MC-FAN相结合,在临床更直观地判断患者血瘀证的轻重程度,并作为活血化瘀治疗的参考之一。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3]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对健康老年人标准的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1):9.

[4] 陈可冀,史载祥.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

[5] 刘剑刚,王丹巧,赵浩,等.血液流动性的计算机可视化测定及其技术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7,6:78-81.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计分中华医学会
《实用老年医学》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老年医学研究》对作者署名的要求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夺宝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