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川煎加味治疗阳虚型便秘30例

2014-02-07王洪顺宋红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枳壳阳虚疗程

王洪顺宋红旗

(1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2河南省南阳仲景经方医院,南阳473000)

济川煎加味治疗阳虚型便秘30例

王洪顺1宋红旗2

(1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2河南省南阳仲景经方医院,南阳473000)

目的 对比评价济川煎加味治疗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济川煎加味组(治疗组)和便通胶囊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其中痊愈1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30例,其中痊愈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结论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济川煎加味治疗阳虚型便秘疗效显著。

济川煎加味;阳虚型便秘;中医药疗法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1]。西医治疗多采用泻剂、润滑剂、粪便软化剂、促动力剂治疗,短期效果好,但复发率高[2]。中医药辨证论治,从整体着手,治疗便秘效果好,且复发率低。笔者运用济川煎加味治疗阳虚型便秘6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5~65岁,平均41岁;病程2~10年,平均6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8~70岁,平均44岁;病程2~12年,平均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便秘脾肾阳虚型的诊断。症见:排便时间延长,二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兼见阳虚表现: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1.2.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功能性便秘RomeⅢ标准[4]:①应包括以下两个或以上症状: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c.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e.至少25%的排便需以手法帮助(如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f.每周排便少于3次。②不使用轻泻药时几乎无软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肠易激综合症。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随机分组,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严重的心、肝、肾病变及不接受中医药治疗者;②孕妇及精神病患者;③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肠道狭窄或梗阻,肠扭转等。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用济川煎加味口服,处方:肉苁蓉30g,当归15g,怀牛膝12g,泽泻9g,升麻6g,炒枳壳6g。随证加减:兼气虚者加党参20g,白术15g;肾虚重者加熟地黄30g,何首乌20g;虚甚者去枳壳;寒凝气滞伴腹痛者加肉桂9g,木香9g;干结甚者加麻仁20g、郁李仁20g;每日1剂,文火煎2次,每次取200ml,药液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2 对照组 用便通胶囊(0.35g×18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0071,生产单位:武汉健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次3粒,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无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便秘临床分证虽较复杂,但不外虚实两大类。实证有热结、气滞、寒积,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总由大肠传导失职而成。在治法上实证予以通泻,虚证予以滋补。本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阳通便,济川煎主之。《景岳全书》说:“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方名“济川”乃资助河川以行舟车之意,即补虚通便为用。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养血润肠,牛膝补肾壮腰,性善下行,合为臣药;枳壳宽肠下气助通便,升麻轻宣升阳,清阳得升,浊阴自降,且有欲降先升之妙。肾虚气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以致浊阴不降,故用泽泻甘淡泻浊,又入肾补虚,配合枳壳,使浊阴降则大便得通,共为使药。合而用之,成为温润通便之剂,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病必求于本的理念。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1.

[2]刘汶,张声生,李乾构.慢性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Chin JIntegr TradWest-MedDig,2003,11(6):38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4]rossman DA.The fune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the RomeⅢproeess. 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1.012

1672-2779(2014)-01-0031-01

��苏 玲 本文校对:郭艳可

2013-11-03)

猜你喜欢

枳壳阳虚疗程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