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证型与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4-02-06莉董昌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学会肝火证型

汪 莉董昌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230038)

原发性高血压证型与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汪 莉1董昌武2*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230038)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证型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病机特点的个体差异性,集中反映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范围等多方面信息。影响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阐明其间的关系有利于高血压病的诊断与辨证施治。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影响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众多,统计显示多达30多种,70%表现为眩晕,其余还可表现出心悸、失眠、头痛、肢体麻木等[1]。祖国医学中并无“高血压”这一概念和病名,根据症状把其归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的范畴。在我国已有超过2亿人患有高血压[2],严重地危害了人类健康,而不同影响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关系是不同的,现从吸烟饮酒、饮食高盐高脂、肥胖、职业、地域等方面做以下综述。

1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类

高血压的形成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质偏盛偏衰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调、气机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瘀交阻而发病。病因病机复杂,现临床上的分型还不统一。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将高血压分为4种证型: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李传惠等[4]认为高血压病有虚实之别,以风、痰、瘀为主要病理变化时为实,如肝阳上亢、痰湿壅盛等;气血两虚或进一步发展时为虚,如气阴两虚、肝肾亏虚。谷万里等[5]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7类:心肾气虚、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痰热(痰湿壅盛亚型)、瘀血阻络及其他。然而与现行的高血压4型分类标准比较,除了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型相符之外,还涵盖了气虚及血瘀的致病因素。胡玉玲等[6]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34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中,根据“变动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的病机,将病人分为瘀血阻络、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范军铭等[7]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1760例高血压病中医症候构成及分布规律,分为9个证型:肾精亏虚,心肝火旺证;心阴亏虚,心神失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不足,心脉瘀阻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瘀内阻证;肝火上炎证。病位在心、肝、肾,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廖志山等[8]在研究中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

2 吸烟饮酒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关系

符德玉等[9]对4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吸烟与不吸烟、饮酒与不饮酒高血压患者间中医证型存在明显差异:肝火亢盛组吸烟占25%,不吸烟占21%;饮酒占25%,不饮酒占22.16%,有统计学差异。痰湿壅盛组饮酒占31%,不饮酒占21.28%,这就提示吸烟、饮酒参与并影响了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的病机的形成。马学芳等[10]在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研究中也发现,痰湿壅盛型有吸烟史者明显高于其余各组。肝阳亢盛组有饮酒史者占68.75%,且年龄最小,可见饮酒会影响年轻人患高血压。吴立旗等[11]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危病人不同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关系中指出:肝火亢盛证病人的吸烟量和饮酒量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中医证型可以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事件。叶人等[12]提出吸烟、饮酒者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较不吸烟、不饮酒者明显增多。由于长期吸烟、过度饮酒,易蕴热生痰;烟酒为辛辣之品易劫灼阴精,阴亏日久,阴损及阳而出现阴阳两虚证。

3 高盐高脂饮食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关系

熊友珍等[13]提示人体摄入的钠75%来自于饮食,食入过多的钠盐可导致高血压。健康成人的钠盐生理需求量为每天5g,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入量增加2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吴启锋等[14]在研究高血压病不同证型间的盐敏感性的差异里发现“实证”的盐敏感度明显高于“虚证”。痰湿壅盛证和肝阳上亢证的盐敏感度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陈荣等[15]在研究中发现高盐饮食作为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与中医辨证的各种类型之间无显著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饮食谱的变化,嗜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成痰浊,肾的气化失司,膏脂运化输布障碍,痰浊内停。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血压、血脂之间存在生物学上的关联。张荣珍等[16]在3578例高血压中医证型和血脂水平分布观察表明,各型甘油三脂均有异常,提示甘油三脂代谢异常是高血压各证型共同征象,但以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的增高明显。痰湿壅盛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均明显升高, P<0.05,提示痰湿壅盛型存在突出的代谢性异常;阴阳两虚型表现轻度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肝火亢盛组和阴虚阳亢血清TC值无明显差异;肝火亢盛组LDL-C水平高于阴虚阳亢组,具有显著型差异,肝火亢盛组TG水平低于阴虚阳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罗芳[17]在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的研究中提出,高血压患者TC、LDL-C升高与痰湿壅盛证关系较大,阴阳两虚、肝火亢盛证TG较正常人易升高,HDL-C以阴阳两虚证降低最明显。廖慧玲等[18]在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结论是:TG升高和HDL-C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还有研究结果表明[19],高血压病各证型比较中,痰湿壅盛证血清apoA、HDL-C低于其他3种证型;HDL-C系人体正常的精微物质,起着濡养脏器和维护其功能的作用,由于脾失健运,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而致痰浊、膏脂等病理产物增多。阴阳两虚证的apoB、LDL-C明显升高,且改变呈相关性,认为LDL-C明显升高可能与“阳无以化气,阴无以成形”导致脂质增多,渗入血中有关。而且,高血压病各证型血清TC、TG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肝阳上亢证TG水平明显升高,表明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为本,痰浊为标;脾虚失运,津液失调,留饮成痰,酿为脂膏,注入血脉,血液受阻,逐致血压升高。

4 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关系

陈广垠等[20]在研究中指出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痰湿壅盛证的体重指数(BMI)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P<0.05),且痰湿壅盛证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P<0.01)及阴阳两虚证(P<0.05)比较偏大。与传统医学“肥人多痰”的理论相符。张柏达[21]对120例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中指出:痰湿壅盛证(40例,占33.33%)>阴阳两虚证(37例,占30.84%)>阴虚阳亢证(21例,占17.50%)>气虚痰浊证(12例占10.00%)>肝火亢盛证(10例,占8.33%),说明痰湿壅盛证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MI≥24以阴阳两虚证为主,BMI≥28以痰湿壅盛证为主。表明BMI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9,P<0.01)。王志颖[22]研究中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M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证与各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陆新等[23]在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证型的关系调查中发现,体重指数在中医各证型间分布相似,表明超重或肥胖在高血压病发病中普遍存在。

5 职业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关系

滕久祥等[23]在湖南省家族型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从事脑力活动者患高血压居多,占51.6%,证型是以肝火亢盛证为突出证型(39.4%)。叶人等[12]指出职业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表现在脑力劳动者痰湿壅盛证较体力劳动者多见,可能与脑力劳动者气血津液布流不畅,痰浊滞留,或思虑过度,暗耗阴精,日久虚火炼津成痰有关。

6 地域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关系

地域作为一个大的概念,不同地域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常有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也一向强调“三因制宜”,其中因地制宜就显示出地域对疾病的影响作用。喻昌提出“秋伤于燥”之说,后人均尊其言,医者也多以为燥病生于秋,但林雪等[25]认为它又同时表现出地域性,西北地区多燥,新疆女性更年期高血压证型就受地域影响显示出其地域特点。韦庆丰等[26]也从地理位置分析,南方高血压患者以肝火亢盛多见,而北方高血压患者以阴虚阳亢型多见。谷万里等[5]人观察高血压病南北地区证型分布差异时也指出:南方患者肝阳上亢证比例大于北方患者,北方患者痰湿壅盛证比例大于南方患者。王爽等[27]在对13682例高血压病症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分析中认为,南方地区高血压患者火热证多于其他地区,北方地区的高血压患者证候要素中阳亢、血瘀多余其他地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患者又比中原地区的患者更多地表现出阴虚、阳虚、痰、湿。地域不同,高血压患者的证型也存在差异性。

7 结论

综上所述,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肥胖、职业、地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各型高血压之间存在有利害关系。明确影响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认识和研究,另一方面对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医诊治高血压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生活习惯、个人体质、环境因素等不同而采取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发挥中医药优势,有效防治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目前相关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研究结果上还存在着差异。这与参考文献中的研究实验设计不同、研究指标不同、样本量小、随机不够、更缺乏盲法有关。因而,今后研究者还应注意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以利于学术交流和中医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新兵,李锡光.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08:313-315.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6-6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2002:73-75.

[4]李传惠,郑淑梅.高血压病的辩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84-885.

[5]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846.

[6]胡晓灵,赵玉玲.第十次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93-95.

[7]范军铭,董永书,王守富.1760例高血压患者中医症候分布规律及构成模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992-2995.

[8]廖志山,富蓉.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3:259-260.

[9]符德玉,刘慧铭,祖亮华,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5)[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9:321-326.

[10]马学芳,郜志宏.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前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25(10):79-80.

[11]吴立旗,徐凤芹.高危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2):1409-1410.

[12]叶人,程志清,徐晓峰.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6):19-20.

[13]熊友珍,王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7-10.

[14]吴启锋,熊尚全,温茂祥,等.高血压中医证型与盐敏感性及体重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865.

[15]陈荣,曹校校.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33-1435.

[16]张荣珍,陈志祥,胡素颖,等.3578例高血压中医证型构成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60-364.

[17]罗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19(28):3588-3589.

[18]廖慧玲,尹思源,葛丽春,等.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4):16-18.

[19]陆新,韦赤勇,杨立华,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载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4-6.

[20]陈广垠,王丽娟,刘君,等.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1):16-18.

[21]张柏达.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

[22]王志颖.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脂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23]陆新,韦赤勇,杨勇娟,等.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4):16-17.

[24]滕久祥,谭洁,彭芝配,等.湖南省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6:55-56.

[25]林雪,余承云,雷震云,等.新疆女性更年期高血压证型理论渊源[J].新疆中医药,2009,(27)1:4-6.

[26]韦庆丰,嵇克刚.南北不同地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934-935.

[27]王爽,衷敬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08:144-15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1.101

1672-2779(2014)-01-0158-03

��苏 玲 本文校对:杨 帆

2013-1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173196]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中医药学会肝火证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召开第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微信在线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召开2020年学术年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关于2021年世界睡眠日活动的通知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传达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