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 *

2014-02-05钟绍春唐烨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微课资源

钟绍春,张 琢,唐烨伟

(1.东北师范大学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7)

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 *

钟绍春1,2,张 琢2,唐烨伟1

(1.东北师范大学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7)

该文阐述了微课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课堂实录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需要阐述了微课的含义和用途,明确了微课到底是什么;系统分析了如何依据讲授、自主与协作、智慧培养等教学模型的实际需要确定微课开发和应用的方向;基于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等的实际需要,给出了完整微课资源和碎片式微课资源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以及制作的主要方法;讨论了有效推动微课建设和应用的可能途径和方法等。

微课;颠覆课堂;智慧教育;教学模型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教育的关键是网络学习资源,但已有的网络学习资源的主要形态是网络课程,由于网络课程制作繁琐、使用复杂,大多数的网络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美国的可汗于2006年推出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学生在家就可以利用可汗学院的视频学习新知识。2007年,美国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和Aaron Sams在可汗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视频在家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大家一起研讨,深化知识的理解。以美国可汗学院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教育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学习方式,较好地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解决了网络课程所存在的一些主要弊端。因此,其主要资源形态微课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国学内教育领域迅速普及开来。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都跃跃欲试,纷纷组织教师录制微课。很多机构和公司也都快速响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组织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比赛等活动[1][2]。

目前,国内中小学微课基本上是以支撑“翻转课堂”为主要应用方向,相应的微课资源也按照这样的方向设计和开发的。主要支持的是课前完成知识预习,为课堂上交流讨论奠定基础。这种做法不太适合于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与协作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任务,对于课后的巩固和提高也不是很适合。此外,大多数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中,信息技术与内容讲解的深度融合还差的很远,微视频的讲解质量还不是很高,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普遍存在着非常大的盲目性。

微课到底是什么,微课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情况下需要微课,不同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微课,微课到底应做成什么样,如何制作,如何使用等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尽管微课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因此,十分有必要界定清楚微课到底是什么,搞清楚它有什么用途,明确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方向,研究清楚微课资源设计的思路和制作原则,并找到有效的应用推动途径和策略。

二、微课的含义和用途

从可汗学院等的做法看,简单地讲,微课就是指通过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帮助学习者独立、完整地学会某一知识片段或方面的学习活动。能否通过微课方式有效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要有好的微视频。

事实上,多年来,很多地区大量录制了名师课堂的教学视频,有的地方甚至将各个学科的每一节课都找名师录制了教学视频。特别是,录播教室的普及,解决了录制瓶颈问题,很多学校随时随地录制课堂教学过程。因此,这种教学视频并不新鲜。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微课这样的教学视频如此感兴趣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的主要作用和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一节课的名师教学视频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二是用于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活动。

对于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而言,名师课堂教学视频最大的用途就是可以让教师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师,观摩其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从中借鉴好的做法。为了帮助教师借鉴和学习,除了提供课堂教学视频外,还需提供教学设计、课件、说课及视频、教学反思和专家评价等。即便如此,对于每一节课,教师一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将一节课的视频全部看完。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只有部分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完整的课堂教学视频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仅仅需要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活动的视频及相关说明材料。因此,一节课完整的视频及相关材料,仅仅能够满足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部分需要,大部分需要往往很难满足。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个别学生的个别课程可能需要一节完整的视频,但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课程更多的是需要某一片段或某一方面的学习视频及相关材料。如果让学生从一节完整的教学视频中个性化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片段观看,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往往是不可行的。由此可见,无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还是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通过使用完整的课堂教学视频来完成,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更多的是需要某一片段独立、完整的视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微课中的微视频应是为帮助学生学会一个基本知识(或知识片段、方面),或一个问题(任务)的解决思路与方法等所录制的教学或学习片段讲解或活动过程视频(音频),与之配套的相关材料应包括导学案(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训练与测试题、作业、拓展资料等。微课中的微视频和相关配套材料应能够帮助学生完整、独立的完成某一知识片段或方面的学习活动,这些微视频和相关配套材料我们称之为微课资源。

在这里面,所谓基本知识,是指一个知识点不同方面的相关内容,或多个知识点间关联关系等。比如勾股定理的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定理含义、证明思路、证明方法、应用(解题)方法等,都是不同的基本知识。学生自己探究如何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就是活动过程。

三、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方向

要回答在教学中到底什么情况下需要微课,我们应当首先分析清楚教学模型的基本类别。因为教学模型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安排,而教学活动的安排直接决定了是否需要微课,需要什么类型的微课。所谓教学模型是指教学目标及与之相匹配教学模式的总和,它是决定教学过程安排的核心依据。现有的教学模型可以划分为三种:讲授型、自主与协作型和智慧型。

讲授型就是教师讲解知识,安排学生做题(卷)或实践操作,学生学会的是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做法,好处是教师容易完成任务,可以大规模批量化教学生。但问题是很难个性化,有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有的学生还吃不饱。按照这种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时,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讲解、提问和回答、学生做题或实践操作等活动。如果教师教学水平很高的话,按照这样的教学安排,需要他做的都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根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微课了。如果教师水平有限,那么,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有些问题讲解不到位时可以直接利用微课资源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微课主要的用途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用课堂教学片断替代教师讲解。

自主与协作型是指学生以自主、协作的方式学会知识,并能够做题或实践操作。教师更多的是组织、指导、引导和评价等。这种教学模型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个性化学习,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可能都存在困难,如果变成了学生自己学,尽管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等,但是,在常规教学条件下完成就更困难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按照自主与协作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时,到了不好理解的知识点时,基本上都是由教师讲授为主了。而教师统一讲授的方式,无法实现个性化。因此,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要让学生能够根据需要个性化地选择教师讲解的话,微课是较好的实现途径。此外,通过微课还可以参考其他学生是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除了学生学习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了解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与协作学习活动的。

智慧型教学模型是指通过任务或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点在哪里,构想出应有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并验证出这些知识,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梳理出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法体系[3]。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难度就更大了。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给出任务或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全体学生以统一的形式给出问题或任务是有局限性的。最好是能够按照不同领域背景和不同认知水平分类给出问题或任务,但这在常规教学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方式给出问题或任务,并通过微课加以说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选择问题或任务。对于构想知识、归纳总结并验证知识,学生自己做就更难了,有些知识在常规教学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是可行的途径,但是学生自主完成这一过程时随时随地需要教师指导,而教师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通过微课的方式应是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教师而言,更需要借助微课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智慧型教学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自主学会知识的活动无论是课前在家里完成,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学模型是一样的,所需要的微课资源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活动安排的时间和地点有区别而已。我们建议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倡导尽可能将课程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完成,而不是转移到家庭。

四、微课资源设计和制作的思路与原则

由于微课的主要用途一是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二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应统筹规划、设计和制作,并按照两种不同用途分别集成应用。

为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微课中的微视频资源与课堂实录不同,它不是一节课的完整视频,而是针对一个基本知识点有针对性、完整的讲解或活动过程视频(音频)。通过这样的视频(音频),学生能够完整地学会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微课的用途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课后复习、巩固和深化,另一是课前预习或课上自主、个性化学习。为了方便学生的使用,一般情况下,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统筹设计和制作的。

在课堂上,要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大多数教师累计需要讲解10-20分钟。对于复习而言,10-20分钟的微课,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的。对于新知学习而言,让学生集中10分钟以上的注意力自己独立学习也是有难度的。因此,设计和制作微课,应尽可能将时间控制在大多数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的时间内。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活动过程展示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5分钟以内最好。同时,更应充分考虑复习和新知学习的差异分别制作。

从使用方式上看,复习时,学生最喜欢的就是一个知识点的哪个点不会,就能够找到一个单独的讲解或活动过程展示微视频。这样的微视频时间最好在3分钟以内,几十秒或1分多钟最好。这样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微视频资源太零碎了,再配上相关的资料,学生很难使用。因此,需要将这些碎片式的微课以一种有序的方式集成,让学生很方便地选择。最好的集成办法是以知识点文本为基础将这些资源进行连接,集成为新型的交互式电子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视频及配套资源学习;也可以通过知识导图方式连接,形成一体化的微课资源包,方便学生选择所需要的微视频及配套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所用的微课资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讲解型,另一种是学生学习过程展示型。前者是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讲解,颠覆为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有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颠覆课堂统一讲解方式;后者是让学生观摩并学会别人如何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的。

教师讲解型的微课资源,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结果讲解式、来龙去脉讲解式、智慧讲解式等。结果讲解式就是教师讲清楚知识是什么,如勾股定理的定义、用它解题的过程等。来龙去脉讲解式就是教师不是仅讲解知识是什么,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知识,它是怎么来的,主要的用途有哪些等。智慧讲解式就是教师先给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任务,然后,分析利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时解决不了的点在哪里,构思出应有什么样的知识才可能解决该问题或完成该任务,归纳、总结出知识是什么样的,知识的应用方法有几种等,并梳理出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组合起来讲解问题的边界条件,并给出典型的案例问题。通过问题或任务驱动讲解过程,教师给学生展示出发现问题、构想知识、归纳和验证知识、梳理知识体系以及组合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掌握会思考、聪明起来的方法。当然,这样的讲解如果由好的学生完成也是可以的。

学生学习过程展示型微课资源,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录下来,让其他学生学习。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习是有用的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几种类型。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听讲、问答、做题(卷)、实验操作、探究活动等。听讲、做题(卷)、问答等过程录下来,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实验操作、探究活动过程展示视频及配套资料对于学生学习是很有用的,学生不仅需要这些资源,还需要操作过程、探究活动过程的相关说明。这些相关说明,可以是学生介绍的微视频,也可以是教师介绍的微视频。

除了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之外,也可以设计和制作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所需要的微课资源,即教师培训微课资源。为学生准备的微课资源,都可作为教师提升用的学习资料。但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制作关于学生学习用的微课资源设计和制作思路的微课资源。就是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微课资源,要说明为什么这样讲解或安排这样的活动。有可能的话,还应提供教学设计说明文本、讲解或活动所用课件、反思与点评等。

归纳起来讲,应设计和制作的微课资源包括知识讲解和活动过程展示微课资源,知识讲解微课制作说明和活动过程安排说明微课资源等。大多数情况下,在一节课中教师并不一定是按照每一个点严格地分段讲解或组织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因此,简单地将课堂实录切割为微课视频,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需要统筹设计和有针对性地制作。

微课的微视频可以制作成两种类型,一是视频画面中有教师或学生,另一种是没有。不管哪种类型,最好是利用交互动画、工具软件、PPT、网页、Word等讲解。如果教师需要在画面上动态书写时,可根据实际环境选择电子白板、交互电视、手写板、PAD等完成。录制设备可以选择手机、PAD、“电脑+录像头+麦克”、录像机、录播教室等。可以利用专用的编辑软件或通用软件进行编辑制作。

五、结束语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微课主要是实现个性化听讲、观摩活动过程和学习活动完成方法等。对于教师来讲,通过微课主要是学习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讲解和观摩资源等。

教师教学水平是微课资源优劣的关键,但是,如果仅将教师在传统教学条件下的讲解录制下来,教学效果也不是最佳的,最好是录制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讲解视频。应首先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型如何创新,根据教学模型设计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3]钟绍春等.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06-110.

钟绍春: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环境(sczhong@sina.com)。

张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和数字化学习环境(Zhangzhuo_ca@sina.com)。

唐烨伟: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环境(tangyewei1029@163.com)。

2014年9月28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The Thinking about the Key Problem of the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Micro-lecture

Zhong Shaochun,Zhang Zhuo,Tang Yewei
(1.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117; 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Learning,Changchun Jilin 130117)

Expound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lecture,and state the common problem in this field.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activit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s of the microlecture from two aspects of need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illuminate what the microlecture is.Analyze how to based the actual need of the model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utonomous collaboration method,and wisdom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Based on the need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the studentslearning before class,in class and after class,gives a design ideas,principles and the main production methods about complete resources of micro-lecture.Discuss the possible ways and methods about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lecture.

Micro-lecture; Flipped Classroom; Wisdom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G434

A

1006—9860(2014)12—0085—04

* 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效果测量方法体系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MCM2013064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个性化微课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