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痛舒颗粒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2例

2014-02-05王佳莲满玉晶安艳李双杰李秀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寒凝经期耳穴

王佳莲满玉晶安 艳李双杰李秀敏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哈尔滨150040)

异痛舒颗粒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2例

王佳莲1满玉晶2安 艳1李双杰1李秀敏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哈尔滨150040)

目的 观察异痛舒颗粒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主诉为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2例,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型,运用异痛舒颗粒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结果 62例中显效46例,占74.2%;有效13例,占21%;好转3例,占4.8%;无效0例。结论 异痛舒颗粒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痛经;寒凝血瘀型;异痛舒;耳穴贴压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经来腹痛,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甚至晕厥。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青年妇女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黑龙江冬季长而寒冷,笔者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集病例发现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居多,遂对此症进行观察,异痛舒颗粒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的62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年龄18~36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中医诊断标准: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5型。

西医诊断标准: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生殖器官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生于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出现下腹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1.3 纳入标准 以痛经为主症,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且符合中医辨证者。

1.4 排除标准 在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中,排除以下情况:①合并子宫肌瘤、心血管疾病、血液病;②对异痛舒颗粒过敏者;③精神疾病者;④无故终止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 采用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异痛舒颗粒药物组成:肉桂、延胡索、牡丹皮、三棱、莪术、乌药、丹参、当归、琥珀等。经前1周开始服用,每次6g,日三次温水送服,直用至月经止,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服药同时,配合耳穴贴压法,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内生殖器、神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耳穴,嘱患者每天用拇指、食指在耳廓内外按压5次进行刺激,每次按压3~5分钟,当自觉耳朵发热并有酸麻胀的感觉时为度,3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压,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经症状评分标准为:0分无症状;1分经提示后感到有症状;2分有症状并不影响生活;3分有典型症状并影响正常生活。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疗效指数≥80%为显效;≥50%为有效;≥25%为好转;<25%为无效。

2.2 临床疗效 62例中,显效46例,占74.2%;有效13例,占21%;好转3例,占4.8%;无效0例。

3 讨论

痛经相关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简明扼要描述了痛经的部位,周期性发作特点。《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第十》:“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道主之。”由此可见早期古代医家根据经络腧穴来描述、治疗痛经。《傅青主女科》即有“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做疼痛”,明确指出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病因病机,多由于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湿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子宫、冲任气血失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经前、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久居阴湿之地,则发为寒凝血瘀痛经。故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异痛舒药物组成中,肉桂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乌药散寒行气止痛,延胡索辛散温通,《本草纲目》谓之“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牡丹皮活血祛瘀,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止痛,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和血,为妇科要药,琥珀活血通经,各药合剂,共成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良剂。耳穴贴压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者,肾之官也”。按压相关耳穴能补肾固冲,调经止痛。现代医学研究:耳穴有调节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及解痉止痛作用,上述所选内生殖器、内分泌穴补肾益精,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神门穴安神镇痛,交感穴调节交感神经痛觉反应,皮质下镇静止痛,共奏补肾固冲、温经通络、安神止痛之功。此外痛经患者还应保持良好情绪,气机畅达,经血流畅;注意经期、产后卫生;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不可过用寒凉药物,服食生冷之品,配合药物耳穴贴压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3-265.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3.018

1672-2779(2014)-03-0032-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安 艳

2013-10-17)

猜你喜欢

寒凝经期耳穴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
掌心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