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探析

2014-02-05姚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根钉腰段椎弓

姚勇

本溪市金山医院骨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探析

姚勇

本溪市金山医院骨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分析研究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观察12个月,均无术中术后死亡以及神经功能恶化加重情况,无切口感染发生,骨折复位情况良好。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疾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效果良好。

胸腰段椎体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段椎体骨折为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创伤,据统计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质量[1]。为研究有效实施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本次研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总结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为32~56岁,平均年龄为(44±1.2)岁,损伤部位:T119例,T1212例,L16例,L2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压砸伤15例,高处坠落伤9例。脊髓神经损伤19例(不完全性损伤11例,完全性损伤8例),脊髓无损伤2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6 d,平均为3.4 d。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观察,均在患者手术前后以伤椎中心为中心进行X线正侧位进行拍摄。测定受伤椎体前后的高度,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实施MRI或CT检查明确脊髓受压以及损伤情况,椎体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椎管容积变化情况。

1.2 手术时机

给予合并神经损伤的不稳定型脊柱骨折患者,或合并进行性神经损伤患者症状恶化加重者,在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尽早在患者伤后24~48 h实施内固定以及开放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其他脏器受损患者,应在病情稳定1~2周内实施手术治疗,而3周以后不适合实施骨折复位。

1.3 手术方法

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体位,常规下实施消毒铺单,术前定位的骨折椎体体表为中心作出一个长约10~12 cm的正中切口,清晰显示伤椎以及上下各一椎体的棘突,明确椎弓根钉的具体进钉点,腰椎点选择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以及横突中点水平线的交点,腰椎位置选择上关节突下缘,采用克氏针实施定位,待准确定位后,采用直径为4.5~5.5 mm的长度适宜的椎弓根螺钉旋入其中。椎管狭窄者或脊髓损伤者实施椎管减压,并对神经处进行探查。安装连接杆。根据椎体受压情况,于C型臂X线机透视作用下将连接杆撑开直至彻底实现椎体复位,保证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将尾帽旋紧固定,并固定安装好横杆。脊髓神经

损伤的19例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切除椎板,实施椎管减压,减压后所获得的自体骨将其用于后外侧植骨。在横突间以及小关节后外侧实施植骨,以横突尖为两侧界,植骨上下边界为相邻正常椎板边缘。

1.4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患者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用药治疗7~10 d,术后24~48 h根据具体引流情况,将引流管拔除,在第2 d实施下肢康复锻炼,术后10~14 d引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3~4周于TLSO(胸腰骶支具)保护下引导患者可下床活动,待TLSO使用3~6个月,注意进行腰背肌锻炼,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X线片情况进行复查,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均顺利经过围术期,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死亡以及切口感染发生,分别于术前、术后采用X线摄片检查,伤椎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改善。骨折复位良好,侧凸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改善良好,改善缩小的椎管管径。随访可见3例患者4枚椎弓根钉断裂,有钉棒松动;2例患者出现脊椎畸形矫正丢失、伤椎以及椎间高度明显下降。

3 讨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为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在整段脊柱中,胸腰段发生骨折的机率最高,分析主要是因胸椎位置相对固定,而腰椎活动强度大,外伤作用下形成的杠杆作用多集中发生于胸腰段。该部位也是脊髓与马尾神经移行部位,一旦出现神经损伤,会导致马尾以及脊髓神经受损情况恶化加重[2]。在胸腰椎骨折中胸腰段骨折约占45%左右,会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或脊髓神经,对神经功能造成威胁。胸腰段椎体骨折疾病发生多是在车祸伤、运动等相关情况下而诱发,受伤机制有压缩、旋转等外力作用,可通过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资料判断骨折稳定性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可发现骨折特异性表现,作为手术治疗指征,也可判断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情况[3]。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当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脊柱疾病中,且短节段固定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究竟哪种方法更为适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中仍有较大争议。本次研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其复位效果良好,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早日恢复。实施复位固定术后,其早期固定依赖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长期内固定则依靠骨折椎体自身的愈合情况以及附件的修复效果。采用自体骨植骨,有利于伤椎与椎体之间早日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1]郝世忠,王镇. 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J]. 颈腰痛杂志,2011,32(2):141-142.

[2]梁永新,金亮,赵晋平.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J]. 新疆医学,2014(2):57-60.

[3]张雪飞,庄沙斌,黄国彪. 微创肌间隙入路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09-310.

R726.5

B

1674-9308(2014)07-003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7.021

猜你喜欢

根钉腰段椎弓
全程跟踪护理管理对高龄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护理疗效分析
骨水泥注入中空侧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置钉准确度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