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千万工程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2014-02-05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

浙江经济 2014年23期
关键词:浙江农民生态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强

深化千万工程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强

要以更务实的举措,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治水治气、拆违治乱、绿化彩化,让全省农村生态持续好转、不断提升浙江的“生态之美”

深化千万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需要坚定目标、持之以恒,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更需要以人为本、务实苦干。

用更加务实的举措深化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之美”

从“长三角”看,浙江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从全国看,浙江的“美”主要体现在绿水青山环绕下的乡村之美。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牢牢守住“生态良好”这条底线。我们要以更务实的举措,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治水治气、拆违治乱、绿化彩化,让全省农村生态持续好转、不断提升浙江的“生态之美”。当前,关键是抓好三件事: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是难啃的硬骨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全面落实工作计划,抓紧各项工作。要坚持质量导向,速度服从质量,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特别是开工慢、起步晚的地方,更要把质量摆在首位,加强工程监管,决不能搞成“豆腐渣工程”。要严格进行招投标,确保建材质量,注意节约成本。要坚持长效导向。运营维护机制一定要跟上,决不能成为“晒太阳”工程。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处理好维护主体、资金保障和责任机制等有关问题,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营维护机制。要以群众为主体,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参与,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不能“干部在干、群众在看”。治水是为群众办好事,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农村垃圾处置。现在,农村垃圾构成相当复杂,已不再仅仅是麦秸、草灰,简单掩埋或焚烧会对土壤、水环境、大气造成污染。要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努力走出一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路子。要增强农民“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探索市场化路子,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建筑的拆改结合。在“三改一拆”中,农村更要注重“拆”“改”结合。要通过设施配套、建筑改造、植树种花等办法,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对拆违后腾出来的土地,要好好规划、优化设计空间景观和功能定位,让农村的山景、水景、绿景、街景、村景更加协调。要继续推进“四边三化”工作,搞好平原绿化彩化,多在彩化上做文章,让浙江的农村到处披上彩衣、闻到花香。

用更加有效的途径彰显浙江乡土特色,进一步提升“人文之美”

乡村之美,从外在看,是山水;从内在看,是人文。乡村之美,很多东西可复制,但“人文之美”难以复制。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内核”。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记得住乡愁。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人无我有”。传统村落不能被破坏,乡土文脉不能断裂,传承下来的故事不能被遗忘。提升农村“人文之美”,彰显浙江乡土特色,要用更加有效的途径,重点是抓好三件事:

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是浙江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要科学界定每个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严格保护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田园景观等空间形态,避免无序建设和过度开发。要保护祠堂、牌坊等古老建筑,也要保护和利用好有历史的、有文化标志的、有人文故事的乡土建筑。要处理好古村落保护、村民生产生活和旅游开发的关系,相互促进,整体提升浙江农村的“人文之美”。

建设好“浙派民居”。要集思广益,设计推广独具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农民喜欢的“浙派民居”。要根据地貌形态设计民居,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土建筑,多用乡土材料、乡土手法营造浓厚的乡土气息,不要搞成一个个欧洲“城堡”,也不要变成一个个“火柴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就地改造、就地取材,让农居更加绿色、低碳、舒适。要让“美丽宜居”优秀村居方案设计的好作品落地,把图纸变成好看实用的房子,真正惠及农民。

传承好“活态文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古村落的原住民越来越少,留下的也是一些老人了,活态文化延续越来越难。要让古村落“活”下去,不变成空壳村,让非遗文化传承后人并发扬光大,都是浙江农村提升“人文之美”的关键。

用更加创新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提升“富裕之美”

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要坚守“百姓增收”这条底线,让农民的口袋持续地鼓起来。现代农业的功能,不只是提供农产品,还有旅游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教育功能、体验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有待好好挖掘。要因地制宜,挖掘农村生态资源、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产业、人文景观等优势,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提升农村“富裕之美”,要用更加创新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旅游增收。乡村旅游正在我国全面兴起,而且正从观光迈向休闲、度假和体验。“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体验经济的一个重要业态,也是浙江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但“农家乐”同质竞争、缺乏特色的问题已经显现。要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相结合,在差异化中寻找市场空间、创造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度假养生、农事体验、户外运动等更多差异化的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要真正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探索更好的机制壮大集体经济、惠及更多普通农民。

生态增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靠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来实现。要在“发展与生态”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空间、新的项目载体。如何发展低碳生态工业、高效生态农林业、绿色生态服务业等产业,如何发展体验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还有许多文章要做,有很大潜力可挖。要积极引进外部资本在广大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把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富民优势。

电商增收。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是功能性产业,任何产业都可以搭上这趟快车。农村电子商务这篇文章潜力很大,现在刚起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扶持,引进资本、整合资源,逐步解决冷链物流、农产品标准化、农村信用信息等关键问题,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

用更加坚定的步伐探索农村改革,进一步提升“布局之美”

要坚持把浙江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加快编制以“多规融合”为特色的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力求空间、人口、产业的布局更合理。浙江新型城市化关键在“化人”,它与农村改革进程高度相关。浙江的“布局之美”来自于“人的城市化”,用更加坚定的步伐探索农村改革,促使农村人口合理流动、集聚。

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目前,村庄的数量太多、布局太散、集聚水平过低。如果不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集聚,新的“空心村”、“空心宅”又可能出现。长远看,村庄减少是必然趋势,必须加强规划,定点、定位、定功能。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要下决心论证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大拆大建,力求规划全覆盖、要素全统筹、建设一盘棋。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程。

通过“三权”改革,优化农村人口布局。如果农村的不动产“动不起来”、“活不起来”,农村人口不管是向城镇集聚,还是向中心村集聚,都会有困难。要加快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赋予“三权”更完整的权能,使农村产权能流转、能抵押、能担保、能继承,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从全省看,确权之后,农民在“行权”、“活权”方面还有一些障碍,要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真正把农村产权搞活,让农民流动有保障、创业有资本。

通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要让已进城的农民真正落户,共享城市文明和发展机会,也要让留在农村的农民有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引导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拓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用事业领域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办医办学办文化办体育。要引导现代服务向中心村延伸。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让更多优质公共资源辐射农村。

用更加法治的手段完善乡村治理,进一步提升“和谐之美”

美丽乡村的底线是社会平安、和谐。农村要和谐,法治是保障。当前,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治理,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农民创业创新活力,让农民安居乐业,最终展现“和谐之美”。

探索法治化的乡村治理机制。目前,全省正在大力清理村级工作中的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等“三多”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抓紧整改,严格规范。村级组织是自治组织,乡村治理要在法治框架内,充分发挥村民智慧,依法规范治理,让乡村治理行驶在法治轨道上。

探索法治化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尊重村民自治意愿,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成村民的集体行动。要建立完善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村级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对村级权力运行的监督。村民自治不是村官自治。要规范村干部“小微权力”的运行,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村庄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村级重大事务,要及时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要探索建立“村级版”权力清单制度,提升村级便民服务功能,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探索法治化的农村矛盾纠纷处置机制。要依据村民自治法,依法处理村内的事务,用法治思维推动基层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发挥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农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农民依法提出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化解基层矛盾,展现浙江农村的“和谐之美”。

★本文系李强同志2014年11月14日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讲话要点,有删节。

猜你喜欢

浙江农民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生态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