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时期对基层廉政工作的思考

2014-02-04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拱墅分局罗雄兴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2期
关键词:廉政中央转型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拱墅分局 韩 强 罗雄兴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瓶颈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而转型期间必然出现经济放缓,财政增幅回落等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又一定程度存在着未富先老的情况,加上民生、环保等公共服务的巨大缺口以及日益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财政压力不言而喻。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何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基层廉政工作的优势,在打击不合理支出、严控常规支出的同时,又能有效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本文致力于对该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一、背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快速反应的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支持转型、大量缩减的公共开支应对放缓的经济增速以及大量增加的公共服务争取民众支持。所以说转型并非易事,而不转型又是死路一条。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显然在上台伊始就意识到了转型的不可逆转,行政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2013年各种“禁令”不仅对过往气派的会务、旅行、公车等隐性“福利”进行了肃清,砍掉了公务员们大多数如月饼、台历、生日贺卡等福利,单位财政也在“禁令”的限制下结余颇多,年度突击财政也早已不见踪影,公务员从前拥有的种种“特权”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也渐渐失去了财力支撑。这就如同一辆拉货的大车,配给的油变少了,货却增加了,还得比拉到比原来更远的地方。面对这种窘境,八十年代的西方世界开启了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浪潮,其改革目的就是提高政府效益即改善货车的动力系统,使其能花更少的油跑更远的路;明朝的朱元璋标榜乱世用重典,以近乎严苛的手段整饬吏治,搞清明政治;清朝的嘉靖上台伊始就走上了斗倒和珅的道路。这两位皇帝的共同目的就是清理监守自盗的“运货工”和打击庸庸碌碌的“司机”。从历史和国际经验中,新一届党中央也给出了自己答案:一是明确运货的油一定要减少(转型的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不过度转嫁到百姓身上);二是对货车进行全盘审视,将不必要的货物放下(权力下放、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性作用);三是检测和严防油箱油管的漏油情况(整治四风、八项规定等禁令);四是清理监守自盗的搬运工和庸庸碌碌的货车司机(老虎苍蝇一起打);五是提高司机驾驶技术和提升货车动力系统(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治庸治懒、效能亮剑、服务型政府);六是寻求其他动力源的推动(走群众路线、群众参与、发展NGO及两新组织、开拓第三方)。

二、转型时期中央对基层廉政工作的要求

从中央领导人的一系列讲话、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等中央精神可以看到高层释放出来的反腐的决心及做好长期紧抓廉政工作的准备。中央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破除“四风”为重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目的的党风廉政工作实践。通过对中央精神的认真学习和领会,本人认为党对于基层廉政工作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众多改革中突出廉政工作的破题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但以何为突破口能迅速促进各方面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推动改革则极需政治智慧。此前政界、学界就财政改革还是人事改革作为突破口还在争论不休之际,新一届党中央高瞻远瞩选定党风廉政工作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多项禁令为脉络全面铺开的廉政工作思路,力争以点带面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基层来说除了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意图,还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廉政工作,不仅不能给全面改革拖后腿,还要突出廉政工作的破题作用,做实做好党风廉政各项工作,务必带动整个改革的快速推进。

(二)从领导抓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波党风廉政推进工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由中央强力推进,从上到下的进行改革。中央从自身改起,以身作则切实推动改革进度,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在基层开展廉政工作时应领会中央精神,也积极从领导抓起,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严格对自身要求,模范遵守中央各项禁令,做到令行禁止。同时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力度,落实“一岗双责”。须知只有稳住上梁才能更好的控制下梁,最终形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班子成员主动履责、廉政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以整改问题为导向

解决“四风”问题,开展治庸治懒、效能亮剑等活动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打击歪风邪气、重塑共产党形象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在于以问题为导向,从解决问题本身出发,直击要害,较以往以务虚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效果更为明显。在基层廉政工作中,我们应领会中央意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自纠自查运动,切实整改基层易滋生的各种不正之风。

(四)从细节抓起

无论是《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还是中央八项规定,或者是浙江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以及杭州市委“30条意见”,都体现出一个“细”字,细到开会不能摆花、中饭不能喝酒、办公室不能超过规定大小等等,从前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漏掉的角落,现在以文件形式规范出来,要严肃执行了。到基层,我们的廉政工作就要求比以往更细致入微,除工作外还要进入党员干部的生活当中,全天候多角度抓廉政。

(五)坚持开门搞活动

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种反腐禁令以及中央巡视组到地方检查工作,均是鼓励群众监督和参与到其中的。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其很重要一方面原因在于吸引群众的注意,鼓励群众参与其中,增强廉政建设的互动性。当前我们的新闻媒体在推动廉政工作上除了不遗余力的传递中央决心,还对廉政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写实报道,通过实例告诉群众参与的方式和手段。开通检举电话和网站,让群众参与更能落到实处。一以贯之,到基层我们要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更具交流性的态度、更贴近民意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换取群众信任,须知基层机关就是整个国家机器的脸面,我们的政府需要通过基层去直接接触群众,群众通常也只能接触到基层机关,由此可知开门搞活动实际上重点是落在基层。

(六)做好长线工作的准备

做长线工作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另一方面,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财政紧张状况难以缓解,廉政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这就要求我们要除侥幸、戒懈怠,一门心思往前冲,在岗一天坚持一天。

三、转型时期基层廉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基层与高层虽然指导思想一致,但由于其工作对象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其面临的挑战也大相径庭。基层指的主要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单位即所谓的政府前台,它承担着大量的民生、环保、基础建设等公共服务内容,而这些工作又直接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繁荣,所谓“郡县安则天下治”就是这个道理。发展就是要破解矛盾,随着中央反腐力度加大、对廉政工作要求提高,基层执行时必然遇到了比以往更大的困难,就如同往货车里添加了货物,车轮必然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摩擦。从基层廉政工作实际出发,本人认为转型时期基层廉政工作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廉政监管难度加大

在中央的重压之下许多显性腐败行为开始转入地下,隐性腐败变得更加隐秘,这无疑加大了对廉政监管的难度。此外,从2013年7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种禁令纷至沓来且均是非常细致和严苛的,这对廉政监管者的政策掌握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宣传教育工作难度加大

2013年从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来看公务员队伍对于当前的廉政工作模式仍非常不适应,一面是对其不断加强的监管力度和逐步收紧的自由裁量权,另一面是被极大压缩的或明或暗的收入,再加上社会舆论的负面导向引起的公务员地位相对下降等现状,从而激起了一阵牢骚,打击了一部分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观、人生理想方面教育,提高干部队伍觉悟,打造一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党组织成为摆在基层廉政工作者面前的一根硬骨头。此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人的思想趋于独立和多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受到强力冲击,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何防止资产阶级腐朽价值观的侵害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三)与群众沟通的效率有待提高

基层的群众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群众工作的特点是重实际、重切身利益,反感官样化的说教和形式呆板的宣传方式,这无疑给长期以来我们逐步形成的官僚文化一个很强的冲击。与群众是否存在良好的沟通是教育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面对目前低效、方式有限、语言固化的与群众沟通的模式,对顺利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廉政监督、助推经济较快转型显然有诸多不利。

(四)缺乏创新工作的氛围

长期以来依靠着简单的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等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国家财政增长迅速,引发了部分党员干部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不良工作状态,他们按部就班的处理工作事务,排斥创新并逐渐形成风气。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经济平稳发展的需求的,但在经济转型时期则必须加以调整,否则将极大阻碍转型的顺利进行。我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党,如何扭转当前安于现状的风气,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摆在所有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四、对破解转型时期基层廉政工作困境的思考

党风廉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历史的遗留的,也有新兴萌芽的,但本着把握重点、抓主要矛盾的原则,这里我主要针对转型时期基层廉政工作中较为明显且急迫的问题以中央有关精神为指引提出自己的破局思路。

(一)因势利导破解宣传教育难题

转型时期确是给党和政府的基层廉政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挑战背后常常潜藏了机遇。通常来说外部压力越大,内部越容易团结,当前的形势看来,经济发展缓慢、国际局势相对紧张,外部压力相较于上个十年呈上升趋势,若能因势利导的开展廉政教育一方面能纯洁党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势瓦解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从基层实践来看,特色化的开展廉政教育已取得较好效果,如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较为盛行,就可以考虑从党史角度出发开展“温党史,纳新知”、“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有效宣传的目的;如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思维盛行的江浙沪,可考虑邀请经济学家从经济发展角度剖析开展廉政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使党员干部理解政策进而拥护政策。此外应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加强宣传引导的重要方式。宣传这块战场如果不是由积极正面的廉政宣传占领那就会被消极堕落的腐败思想所占领,故我们的廉政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多级联动破解基层廉政管控难问题

首先是加强对廉政监管领导的管理,其目的是先把上梁扶正。在基层可考虑从人事管理入手逐步扩展深化。要严格执行人事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提拔,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旦发生用人失察、带病提拔等问题应严肃追究责任,让雷池炸起来。其次是加强对普通机关干部的管理,坚决清理为群众办事时“小鬼难缠”、“吃拿卡要”等问题,整肃各种违规执法、违规行政。具体做法上可考虑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深入开展效能亮剑、治庸治懒等突击检查活动。最后是加强与纪委、业务联系紧密部门的协作,互相提醒和监督,严防新型、隐蔽的诸如“会所腐败”、“雅贿”、“网络礼品卡”、“小孩压岁钱”等腐败行为,以达到廉政工作无死角的状态。

(三)加强财政预决算及审批管理,突出新一波廉政工作重点

前文已提及由于转型的负效应带来的财政紧缩是中央借力推动这一波严厉整风行动的直接原因。控制好财政预决算和财政审批等于直接遏制住了腐败的咽喉,这一高地是必须夺取的战略要地。过去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制约,人大的财政预决算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预算外支出难以把控,给党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央显然也意识到了该问题的严峻性,通过越来越细致、操作性越来越强的制度规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延伸到基层廉政工作,我们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强学习,避免由于不熟悉政策而造成的违规。此外单位纪检部门要加强对财政审批事项的监督,防范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四)想方设法破解群众参与效度低难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由此可知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和解决当前群众参与存在问题的迫切性。在引导群众参与问题上要事先明确共产党是容得下尖锐批评的党。对于基层廉政工作可考虑充分利用“双服务”契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而深入地方情感体系中,实事求是的为群众排忧解难;重视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公开要以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为标准,逐步扩大违纪通报范围,通过开通政务微博、完善门户网站、开发主题论坛等方式拓宽与民交流渠道,广泛搜集民意,认真总结廉政宣传进社区经验,用群众能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相关政策宣传,让政策得以深入民心;继续保持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维护好群众利益诉求平台,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回应,建立专家解读机制,实现“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三联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职能下沉工作。我们的干部要做到勇于发动群众、善于发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到廉政工作来,做实“公述民评”,继续推动行风政风作风“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工作等。

(五)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本人一直认为搞廉政工作就像治水,除了堵还要学会疏,将干部群众的热情引向积极正面的方面多一点,那就离廉政风险又远了一点,所以说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不仅是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做好廉政工作的需要,而竞争又是催生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于是在公共部门大力引入竞争机制进而推动创新就变成自然而然的改革需要。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不是什么新思路,但其推进过程却是步履维艰。从“必学赶超,争先创优”到“末位淘汰制”,从“互学互比”到“聘任制公务员”均是推动竞争,引导创新的举措,但最终不是流于形式就是难以大范围普及。“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再好的理论不实践都是空谈,实践了才是指导思想。关于创新,企业是公共部门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中央明确应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认识企业、学习企业就成为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廉政中央转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廉政之歌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