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口河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探索与思考

2014-02-03段俊辉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段俊辉

(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 四川 乐山 614700)

2014年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十分重要的一年,金口河区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严峻挑战,同时也拥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国家经济发展将保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灾后重建等多方面政策叠加,可以说,发展机遇不可多得,发展加速正逢其时,发展态势日益强劲。2014年金口河区将紧紧围绕“项目落地年”工作主题,突出产业支撑、项目攻坚两大重点,推进工业突破、城镇带动、民生优先三大战略,实施农民增收致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四大工程,力争实现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区社会和谐稳定五大目标,迈出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突出两大重点

(一)狠抓产业支撑,着力加快发展

1.推进产业集聚式发展。坚持“电冶结合、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做大水电、冶炼、化工、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以金迅硅业、鑫河公司4×35000KVA铁合金等大项目入驻为突破口,推进冶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老汞山磷矿二采区市场化配置,推动磷化工产业系列开发、深度开发;发挥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品牌优势,实施“精品农业”发展战略,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精细、高端发展。

2.推进企业规模化发展。继续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政策,做大做强一批规模企业。重点培育以鑫河公司、金洋公司为龙头的冶炼企业,帮助做大规模,扩张市场份额;积极引导商舟、大圆宝等矿业企业发展下游产业,鼓励金光公司向精细磷化工转型升级;扶持森宝、板厂坪天麻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地理标志品牌,增强企业市场影响力;推动金源纺织、瑞丰纺织等棉纺企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企业上档次、中小企业上规模的梯次发展、竞相发展格局。

(二)狠抓项目攻坚,增添发展后劲

1.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项目建设既是当前经济发展之所需,更是未来经济发展潜力之所在。举全区之力抓项目攻坚,加快推进枕头坝一级、沙坪二级电站建设,全力保障库周交通工程官村坝连接线、枕头坝一级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等一批续建项目年内完工,力争枕头坝一级电站两台机组年内投产发电,沙坪二级电站进入大坝主体浇筑。抓好区消防站、区粮食储备库等一批新上项目,加快立项、报批、招标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上马。积极谋划一批拟上项目,加强协调沟通,为项目实质性推进打牢基础。

2.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扶贫攻坚步伐加快,灾后重建紧锣密鼓。紧紧抓住政策机遇,融入“情感营销”理念,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信息,狠抓对上争取,重点争取农村公路、安全饮水、节能改造、生态资源有偿使用等中央、省、市投资项目。全力做好民生工程类、基础设施类、产业发展类项目的对接和争取,确保有更多项目纳入中央、省、市支持范围,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

二、推进三大战略

(一)工业突破战略

1.推进优势工业。着力在能源工业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谋划枕头坝二级、沙坪一级电站建设,抓紧推进预可研等前期工作;全力支持中广核新能源开发,力争永胜、吉星风电场开工建设。着力在冶炼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4×35000KVA高碳铬铁合金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积极推进金迅公司7000吨4N级硅材料提纯技改项目建设。发挥磷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着力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工建设瑞丰纺织公司织布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年产5万斤红豆杉茶和100公斤紫杉醇项目。围绕金口河乌天麻、祥光红豆杉、永胜道地中药材,着力做大中药材产业。

2.打造专业园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引导产业适度聚集,打造三角石冶炼园区、解放科技园区。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土地利用和整理,提高土地使用率。启动三角石大渡河大桥建设,形成进出环线,改善园区交通条件。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

3.强化要素保障。统筹考虑永乐电站关闭后金洋公司大网联网、金峨公司网上扩容以及鑫河公司新上项目用电、境外引电等问题,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确保全区高载能企业用电需要。继续争取电量留存、趸售电价以及大用户优惠电价等优惠政策,以能源优势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启动金河镇过境公路建设,继续抓好火车货站台整治,缓解企业“运输难”。搭建好银政企三方融资平台,加快担保体系建设,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加强国有土地储备,用好用活灾后重建土地“边报边建”特殊政策,加大争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度,解决企业“用地难”。

(二)城镇带动战略

1.优化区域布局。围绕建设“精品山城”总目标,秉承“北跨、南延、东跃”城市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张村沟至观音寺片区市政设施,同步配套水、电、路、污水管网,城区面积扩展到1.9平方公里,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抓好示范小城镇建设,完成和平彝族乡市级示范小城镇规划设计。

2.靓化城区形象。完成滨河路亮化工程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亮化工程质量和效果,绘就山城一体、水天一色的优美画卷,提升城市品位;完成滨河路一、二、三段路面改造工程、罗回农贸市场改造二期工程和滨河路四段带状公园建设;大力推进电力、通讯网线下地,着力改善个别街区“蜘蛛网”现象。

3.强化市政管理。牢固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城市执法管理上。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占地、非法建设、乱搭乱建的清理和打击力度,遏制占道经营、车辆乱停、建筑工地违章施工等行为,不断巩固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成果,打造更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三)民生优先战略

1.加大民生投入。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加大民生工程财政投入力度,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加快推进100套公租房和民政综合福利中心建设,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房和养老等问题。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留守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2.改善基础设施。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监管强度、建设进度三大重点,抢抓工期,科学施工。全力推进S306线枕头坝库区段复建,确保2014年4月顺利通车;完成吉同路建设,完善出入境通道;完成金河镇至桃子坝农村公路改善工程,提升农村公路通达程度和路网水平;完成金河镇防洪堤工程建设和田间渠系恢复重建、永和一期堤防建设。

3.建好彝家新寨。把彝家新寨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有力抓手,全面完成10个村494户彝家新寨建设任务。突出设施配套、产业发展、住房改造、文明新风四大重点,切实改善项目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促进社会文明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既是新寨建设的受益主体,也是项目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质量监督主体,引导和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建设、积极支持建设、主动监督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山区和民族地区特色的新村寨。

三、实施四大工程

(一)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1.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林、茶、药、畜等主导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5000亩,改扩建茶园3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1万亩,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玉米高产示范片5000亩。发挥特种养殖业优势,抓好野猪、野鸡、大鲵、天鹅等特色养殖。注重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和推广,年内新增注册商标10件以上。

2.提升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富裕农民口袋、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实施彝区就业扶贫工程,开展好“春风送岗”、“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用好“创业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主创业,提高劳务经济效益。全年培训农民2.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

3.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制度,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支持农民根据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加大新当选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宽村 (社)务公开范围。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1.加强生态建设。巩固5.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加强51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构建绿色屏障。加快发展林产业,新增造林5000亩。启动八月林自然保护区恢复重建和珍贵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工程,投入110万元,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设施。积极推进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继续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确保创建成功。

2.搞好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深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抓好乡镇污水处理站日常运行和管护,强化城区垃圾处理外包服务跟踪管理。强化护林防火工作,力争实现连续36年无较大以上火灾。

3.合理利用资源。积极推进老汞山磷矿二采区市场化配置工作,注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风力资源开发,拓展绿色发展模式;严格执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落实“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4.发展营养健康产业。充分发挥金口河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种群多样、特色资源富集等优势,大力发展营养健康产业。重点加快无公害农产品、道地中药材、特种养殖“三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天然、健康养生、附加值高的营养健康产品。

(三)社会事业升级工程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00人;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扩大新农保覆盖范围,拓宽失业保险覆盖群体;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医保参保率进一步提升,新型社保卡激活率达到95%以上;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根据物价水平,适时调整低保标准;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第二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启动区幼儿园综合楼重建工程,完成永和镇小学、吉星乡小学教师周转房和永胜乡中心校学生宿舍楼建设,完成和平小学、吉星小学等教学楼维修加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3.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到97%以上,切实解决“看病贵”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区人民医院“二级乙等”创建,做好医疗保险总额控制,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办医条件,推动解决“看病难”问题;加强职业病和慢性病防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

4.积极繁荣文旅产业。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用好“三张名片”品牌效应,打造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启动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景区详细规划编制,包装推出民族风情游、红色文化游、山地探险游、生态休闲游等旅游项目,繁荣文旅市场。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区文体中心体育场、区广播电视台重建工作。

(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1.健全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通过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和公示、听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进行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健全决策公开制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的事项、方式、过程和结果都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做好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确保决策合法、合理、可行、安全。

2.强化市场监管。突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强粮、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紧缺商品的生产供给、价格监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对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段的监控和排查,完善调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开展“大巡逻、大防控”行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深化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