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4-02-02王鹏宇杜林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0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王鹏宇,杜林彬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心理疏导】

浅谈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王鹏宇,杜林彬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同时也承受着工作带来的逐渐增长的压力和困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促进辅导员心理健康,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面对日渐增长的工作压力和困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使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调试以促进学生和个人的共同成长,对于顺利开展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工作职责不断拓宽,使得辅导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产生心理压力。辅导员的工作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具有“三无性”。(1)无时空界限。一方面辅导员没有明显的上下班的时间界限,既要参加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又要深入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没有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渗透于各项活动中,有学生或与学生相联系的活动,就有辅导员的足迹,体现出在空间上的无限定性。(2)无现成的教材。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是无形的,没有现成的“教材”,所需要的是一本需要根据学生特点、中心工作内容、形势要求等所“撰写”的“百科全书”。方法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借鉴,但却不能机械地照搬。(3)无定型的对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多维的、全方位的,既要面对学生,又要面对教师、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既要面对学生家长,又要面对企业单位及相关人员。这些特点让辅导员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心理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这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工作角色冲突引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辅导员的工作角色是多元化的,同时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等。辅导员既要有责任心、细心、耐心等工作态度,还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既要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知识理论,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理论知识;既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语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等。这种角色的多元化和工作能力与素质的特殊要求,导致了辅导员社会角色、责任、能力的广泛性和冲突性,会产生高度的紧张、压力、焦虑,这是引发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3.职涯发展规划不科学,发展前途迷茫导致心理失衡。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培养还没有被真正纳入学校专业教师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辅导员没有真正享受专任教师培养的同等待遇。另一方面,没有明确对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的单列指标、单列标准、单独评审,没有落实辅导员相应的职级、职务和待遇。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对职涯规划和未来发展感到茫然和无助。

4.身份地位不被重视,社会认同感低产生心理困惑。一方面,高校一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辅导员的薪资和受重视程度等远不如专业教师,社会认可度低;另一方面,辅导员对自身的要求和目标的设定与实际工作情况存在落差,这些都使得辅导员思想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和困惑心理。

5.工作性质的突发性、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与家庭关系的矛盾导致心理倦怠。“学生无小事,事事是责任”,辅导员的工作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且学生工作具有突发性、群体性、时间不规律等特点,牺牲个人的业余时间是常有的情况,这与辅导员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发生矛盾,诱发辅导员的心理倦怠。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全员育人观念,明确工作职责,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高校要梳理好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强化全员育人思想观念,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真正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育人队伍中的一员,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应从自身做起,担负起育人重任,而不是将与学生有关的事务都推给辅导员。实践证明,人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增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因此,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消除人际关系的障碍因素,营造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是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理清工作关系,减少角色冲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辅导员应理清工作关系,多思考、多总结,将阶段性、规律性的常规工作做好计划和安排,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要提前做好处理预案和心理预期,遇事冷静有序沉着应对,并及时逐级汇报请示,做到最大限度控制、减少、降低事件的影响性、危害性。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发挥好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各级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真正从烦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工作,集中精力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做好高校辅导员梯队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在保证辅导员履行好本职工作职责的同时,高校应明确辅导员的职涯规划和发展方向,减负增效,让辅导员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年龄阅历、专业特点等优势,形成传帮带的纽带,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

4.提高待遇,创造宽松环境,避免疲劳过度,减缓压力。很多辅导员抵制社会环境的众多诱惑,克服工作高强度、重压力以及待遇低等困难,兢兢业业地工作,其重要原因是他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体验了教育工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认识到自身的重要存在和社会价值,从而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高校应重视维持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成就感,并使之转化为工作责任感;应该创造条件和环境,防止其过度疲劳,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5.内强素质,充实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提高心理素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努力开展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支持、维护和保健工作。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辅导员摆脱心理的困惑与迷茫,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提高社会适应性,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参加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调整心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强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G443

A

1674-9324(2014)40-0263-02

王鹏宇(197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