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张扬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2014-02-02余承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文探究

余承燕

(福建省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福建 连城 366200)

以人为本 张扬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余承燕

(福建省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福建 连城 366200)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内心世界也不相同,阅读同一本书,各人的体会心得也相异,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个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的个性化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应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张扬他们的个性。

阅读教学;以人为本;张扬个性

“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内心世界也不相同,阅读同一本书,各人的体会心得也相异,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个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的个性化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应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张扬他们的个性。

一、营造氛围,培养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了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自由、平等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的自我想法、自我创新,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真实的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如教学《小猫钓鱼》一文,教师设置问题:“你平时钓鱼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一下子就有许多个人想法说出来,同样对“你是怎样钓鱼的?”这个问题,学生更是各抒己见。这些观点都是学生亲身实践、有根据的、与众不同的。这样,课一开始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感悟学习材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帮助。由此可见,教学中要重视挖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学习实践,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去思考,更大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量。

二、关注差异,发展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以完整的生命个性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的,他们的情感、兴趣、思维方式、学习风格不同,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的感悟必然会带有浓重的个性化倾向。每一位学生具体的阅读有各自关注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坡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好的学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中下生只要踮起脚跟就能摘到果子。如《不懂就要问》一文,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问题探究:(1)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2)孙中山为什么要这样做?(3)私塾教育与今天的教育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以上几个问题,(1)、(2)较简单,从课文中可以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适合中下生进行探究;第三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信息和自身的经历进行分析判断才能解决,适合优生进行探究。这样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又如,学习《落花生》一文,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也有学生认为一个人要有竞争意识,要善于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在当今社会里,桃子、石榴、苹果,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尊重选择,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学习目标的选择。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规律告诉我们:主体活动总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标或蓝图。以往教学中的目标往往由教师一锤定音,较少考虑学生主体存在的个体差异。“自我选择定目标”这一环节重视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在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有关资料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定学习目标。如《草船借箭》一课,较低层次的学生定的目标:(1)会读写生字词,初步了解词意;(2)初步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3)通读全文。中等层次的目标为:(1)会读写生字词,并理解词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扣住课文语言,分析人物特点;(3)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及课外排演本剧。

2.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也不一致,在适当的范围内,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利,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十分有利。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在通读的基础上找出作者一共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接着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来反复探究、研读。这就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感悟能力弱的,找一处较为浅显的来学;感悟能力强的,找一处较深的来学。又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会积极主动,这样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精力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探究、挖掘,就比较深入。

3.学习方法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想法的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对于个性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如学习《燕子》一课,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有的同学抓住看图学文的特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帮助理解课文;有的同学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的结构,从总体上把握课文;有的同学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品味、熏陶、感染……

4.开发资源,放飞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倡学生在生活中把握学习机会,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同时把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形成良性的循环。学习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把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大家:(1)搜集有关的图片、传说等文字资料;(2)设计宣传口号、标语;(3)绘制宣传画;(4)写游记、介绍文章等,为学生搭建释放情感,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又如,学习完《海上日出》,教师安排学生实地观察日出。教师还要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创造性地开发和生成具有灵活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地方性的校本课程。如教师组织学生调查本地的生物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调查本地有影响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古迹,评论学校有影响的人和事。同时,教师利用一切施教手段、新闻媒体,引导学生透过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独创精神,多追求“我是这样理解的”、“我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G623.23

A

1674-9324(2014)40-0220-02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