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坯仿牛仔面料的纺织工艺和产品开发

2014-02-02

山东纺织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牛仔面料粗纱竹节

叶 峰

(山东服装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牛仔布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传统牛仔布是以纯棉靛蓝染色的经纱与本色的纬纱采用三上一下的右斜纹交织而成。长期以来牛仔面料粗犷、舒适、耐穿的风格魅力,跨越了时空、年龄、族裔的阻隔,成为消费者的经典衣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牛仔面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是采用靛蓝染料染色,下机整理后,采用不同水洗方式获得不同风格。靛蓝染料染色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染色方法。靛蓝属于还原染料,是一种极为娇贵的染料,原棉、棉纱的质量、染料的成分、温度时间、氧化条件、染色助剂、甚至气候的很小变化都会引起面料的色泽、色光较大的变化、这就是用靛蓝染色的牛仔布不易获得均匀一致的染色质量的原因。而且牛仔面料的色牢度一般不高,很容易在消费者清洗的时候褪色。采用新型纺纱方式生产的仿牛仔面料,外观与牛仔相似,由于不采用靛蓝染色,水洗色牢度好,成本低廉,满足了现代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要求,以其滑、爽、垂的风格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并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设计开发思路

由于传统牛仔面料一般经纱采用染浆联合机多次浸压上染,上浆制成织轴,织造成布匹,然后经烧毛、整纬、预缩处理,最后根据客户需要水洗整理成风格不同的牛仔服装。采用靛蓝染色,染料不溶于水,对纤维没有亲和力,不能直接上染,必须在碱性溶液中经还原剂还原,生成碱性隐色体后才能上染纤维。由于碱性隐色体与纤维的亲和力也较低,所以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色泽不够鲜艳,染色不够深;二是染料的渗透性较差,以出现不透芯;三是靛蓝染色织物色牢度较差,一般在三级以下。根据其不透芯和湿摩擦牢度低的特点,采用水洗整理工艺,可以显露一定程度的白芯获得露白效果。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开发色牢度较好,外观类似牛仔露白效果的优质面料,可以在规模化生产竹节纱的基础上,利用纯棉粗纱作为主体基纱,利用涤棉粗纱或者纯涤纶粗纱作为竹节添加纱。生产涤棉竹节纱,其中平纱部分为纯棉纤维,竹节部分为涤棉竹节纤维。用这样的纱线作为经纱织造白坯牛仔布。利用不同纤维的染色不同性,获得具有露白效果的仿牛仔面料。

2 纱线的开发

2.1 复合竹节纱设计原理和规格

根据市场需求,采用纯棉粗纱和涤纶粗纱纺制58.3 tex涤棉复合竹节纱,其中基纱部分为纯棉,竹节部分为涤纶的复合竹节纱。经纱采用纯棉平纱,纬纱用这种复合竹节纱和纯棉平纱按照一定规律配比,织造竹节布,然后采用活性染色,根据染棉不染涤纶的特点,生产仿牛仔面料。

使用两种不同原料的粗纱,以一种原料为为主体,在纺纱过程中,按照纺纱的要求适量添加另一种原料,纺制出另一种要求的特制竹节纱。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露白多少适当选择纯涤粗纱、涤棉粗纱作为竹节添加纱。

复合竹节纱设计规格:拟生产竹节纱品种为C58.3tex,节长4 cm,节距为150 cm、200 cm、250 cm、200 cm,粗纱定量为6.9 g/10m。

2.2 纱线生产工艺流程

2.2.1平纱生产

经纱生产工艺路线:

FA006自动抓棉机→FA224梳棉机 → RSB-401C立达并条机→EJK211粗纱机 →FA506细纱机→萨维奥自动络筒机。

2.2.2复合竹节纱生产

(1)基纱:白棉粗纱的生产

抓棉机→开棉机→成卷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A棉粗纱→喂入细纱中罗拉

(2)竹节部分纱:原白涤纶粗纱的生产

抓棉机→开棉机→成卷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B涤粗纱→喂入细纱后罗拉→涤纶管纱→络筒

最后是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施工完成之后的孩子量控制主要就是质量的验收,保证施工的适量,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在成安全事故。技术人员在验收的过程中,确保工程的满足施工标准,对于其中出现误差不符合标准的工程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直到满足标准。在公路桥梁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需要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3)涤棉复合竹节纱的生产

将生产出的涤纶粗纱与本白色粗纱分别从细纱机的后罗拉与中罗拉喂入,在中罗拉有喇叭口的前提下,同时在后罗拉加装喇叭口,以确保涤纶粗纱的正常喂入。细纱机的牵伸机构由前、中、后三根罗拉组成;竹节纱装置有伺服电机、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竹节纱装置安装到细纱机上,将竹节纱的工艺参数输入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将输入的工艺参数转化为脉冲信号传递给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控制细纱机的后罗拉作间歇运动,要达到后罗拉作间歇运动的目的,需改变常规的后牵伸齿轮,人为造成后罗拉打顿现象。从而使喂入的涤纶粗纱被间隙的拉断。伺服电机转动时,喂入涤纶粗纱,纱线就形成一个涤纶竹节,伺服电机停止转动时,涤纶粗纱停止喂入,纱线就产生一个本白细节;涤纶粗纱从后罗拉喂入,本白色粗纱从中罗拉喂入,通过伺服电机的作用,由于后罗拉的间歇运动,涤纶粗纱就会间歇的从后罗拉喂入,经牵伸后该涤纶粗节须条与从中罗拉喂入的本白细节须条在前罗拉处汇合,形成加捻三角区。经缠绕装置并加捻,使涤纶粗节须条与本白细节须条紧密的缠绕在一起,从而生产出粗节部分为涤纶、细节部分为本白的涤纶竹节纱。

2.3 涤棉复合竹节纱检验及各项指标分析[2]

检测样品:T/C 58.3 tex复合竹节纱,捻系数380。

检测环境:实验室温度20℃±2℃,相对湿度65%±2%。

检测仪器:UT5 乌斯特条干仪、AFIS PRO 纤维检测仪、HVI原棉测试仪、UT4 乌斯特高速强力机、意大利开普竹节纱测量仪。

参考标准:棉本色纱国家标准GB /T398-93。

表1 成纱指标实验指标

3 面料的开发

3.1 织物组织与规格

组织设计:C58.3 tex×T/C58.3 tex复合竹节纱(C58.3 tex)96×60 3/1 右斜纹 133 cm。表示织物经纱采用58.3 tex棉纱,纬纱采用58.3 tex涤棉复合竹节纱和58.3 tex纯棉纱规律使用。

3.2 纬纱配比

为了获得细腻的牛仔布风格,采用平沙(C58.3 tex)和复合竹节纱(T/C58.3 tex)作为纬纱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使用这样可以获得不同的布面竹节分布疏密相间,细腻柔和风格。储纬器1使用平纱,储纬器2采用上文所述的复合竹节纱,在引纬时,采用引纬比5∶2∶8∶3:即先引储纬器1,平纱5次,再引储纬器2,竹节纱2次,再引储纬器1,平纱8次,最后引储纬器2,竹节纱3次,以此类推。也可以改变引纬的比例,获得不同布面风格的竹节面料。

3.3 上浆工艺

因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上浆烘干时采取少一组烘筒,一方面节约成本,一方面保证片纱的回潮控制在5%左右,避免纱线过干而影响后道工序。织造时采用小张力,深后梁工艺,织造效率达95%。上浆配方:采用PVA12 kg,蜡片2.5 kg,变性淀粉100 kg,BX-801 8 kg。上浆工艺见表2。

表2 上浆工艺

3.4 织造工艺

温度要求控制在25~31℃以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1%。采用Gamma箭杆织机机,开口时间较一般平纹织物稍早,减少三跳织疵和提高布面匀整度。布机台时断头率控制在 3.5根/台·时以下,布机开台效率控制85%以上,织造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织造工艺参数

4 染整工艺

4.1 前处理工艺

烧毛:一正一反烧毛,车速100 m/min,混合气压1.92×107Pa,烧毛质量3~4级。

复合酶退煮一步法前处理工艺:坯布 →二浸二轧工作液(配制含有复合酶HD-100和增效剂-101的工作液)→60℃保温1 h→水洗1(沸水煮洗2道,80℃水洗2道,冷水洗1道)→烘干

4.2 染色工艺流程

室温→加入匀染剂→加入染料→运行20 min→分两次加盐促染→运行20 min→1~1.5℃/min升温至60℃→分两次加碱固色→运行30~60 min→排液→水洗→酸洗→皂洗(皂洗剂1%)→水洗→固色→柔软→脱水→烘干

4.3 后整理

拉幅→轧光→电机械预缩→柔软整理→防缩整理→验布→打包入库。

5 结语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纱线和其它平纱采用一定的规律搭配用作经纱,织造仿牛仔面料,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调整其中一个粗纱的涤棉配比,获得不同露白效果风格的仿牛仔面料。通过不同纤维对同一染料的上色不同性凸显出服装的特色。既减少了传统牛仔面料中水洗的工艺,省去了洗涤过程中的褪色现象,降低了成本,延长了服装的使用寿命。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染色方案,获得传统牛仔的风格,降低成本,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1] 吴海良.牛仔布生产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 于序芬.纺织材料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 张淑云.彩色纺牛仔面料的工艺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2009,50(6):34—37.

猜你喜欢

牛仔面料粗纱竹节
基于灰色关联的粗纱工序断头影响因素分析
牛仔面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竹节人”中说“趣味”
粗细联自动输送系统用粗纱管脱落原因探讨
仿针织牛仔面料的开发及性能评价
粗纱捻系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Supercool纤维牛仔面料的开发与生产实践
无锥轮粗纱机卷绕参数计算公式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