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立体化路径构建

2014-01-31雍恒一袁顶国

职教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立体职业院校

□周 甜 雍恒一 袁顶国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立体化路径构建

□周 甜 雍恒一 袁顶国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是一生态性的、开放的结构要素系统,包含了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以及两者之间的“复杂性过程领域”。厘清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要素与关系,搭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多元立体联动”路径塔,在“双线互动”的治理理念下,从“出发点-切入点-结合点-落脚点”演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立体多层”联动模型的运行机理。

职业教育;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立体化路径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已成为时代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1]然而,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实践路径上,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人才培养体制脱离市场、办学体制封闭单一等问题和矛盾成了阻碍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桎梏顽疾[2]。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搭建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和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参与的立体化路径,以突破当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路径“平面化”的困境,从而探寻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高效联动发展的新型路径。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路径的新路向探寻

(一)“内涵式”发展:跟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联动发展的时代主题

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十八大”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新四化,发展和提升服务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3]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系统中直接对接着区域经济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与技术支持,[4]对区域内工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城镇化作用显著。可以说,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效果,体现了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水平。因此,新时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必须转向“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路径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平面”走向“立体”。

(二)跳出“平面化”:突破职业教育与区域经联动发展的传统路径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是一生态性的、开放的结构要素系统,其中,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在系统的两端互为“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是混沌的“复杂性过程领域”,包含了政策、规则、利益等众多因子和静态与动态、质变与量变等多重过程。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径模型中,职业教育是一个端点,区域经济是另外一个端点,两者之间的“复杂性过程领域”是一个端点,三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平面。然而,因为“复杂性过程领域”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难以厘清,所以,出现了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路径的另一种理解,也即是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端点,区域经济和其他要素作为更多的发散端点,形成了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太阳图,如图1。

图1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传统路径

如图1所示,不管是联动路径模式Ⅰ还是联动路径模式Ⅱ,他们囿于一个平面之内。两个联动路径模式,抓住了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然而,这种“平面化”的实践路径把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关系理解成了单向度的、机械式的、线性的合作关系。过多的强调职业教育内部系统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等面向区域经济,甚至依附于区域经济,教育超前于经济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被无形的消弭。同时,在平面化的路径模型中,职业教育外部系统的定位与分工不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如何参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职业教育、区域经济联、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联动关系没有制度化和明晰化。所以,在平面化的联动路径中,因为公共理性缺失和多重制度阻隔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企业、职业学校以政绩效力、生产效率、办学效益作为联动逻辑,并不能真正建立联动的合作博弈关系,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也只能是“失效”的和“虚假繁荣”。

(三)走向“立体化”:构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联动发展的新型路径

伴随着单中心治理模式的消解和多中心、交互性公共治理模式的兴起,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已经成为流行趋势[5]。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过程中也要遵循多中心治理的原则,应包括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公众等众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一方面,结合新型城镇化与科学发展观道路的时代要求,创新校企结合模式、提升社会公众在联动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园区等新路径,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形成发展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在联动过程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不同层次上探寻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径,打破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二元治理”僵局、破解“职业院校—企业”单一互动现状,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高效联动发展的过程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立体路径构建

(一)解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复杂性过程领域”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起点”和“终点”之间混沌的“复杂性过程领域”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路径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关键。从主体与利益、规则与过程、行动与关系三方面解构“复杂性过程领域”,分解出平面之上的路径着力点。

1.主体与利益: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立体路径的着力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主体也就是联动过程中治理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和社会公众等都是联动过程的主体。国家作为整个教育和经济的“所有者”,必须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高效联动和和谐发展做好“顶层设计”,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中国梦”;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和教育的管理者,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进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其参与治理的逻辑动机;社会公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和见证者,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舆论监督之效。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也赋予了这些主体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和传统联动路径一样,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是立体路径塔的两个重要端点,更是整个联动治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

2.规则与过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立体路径的控制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不是凭空臆想的,需要在一定的“规则”、“规矩”下运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旗帜,必须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同时,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要遵循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遵循《经济法》、《企业法》的指导。

当然,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也不是一蹴而的,必须经历必要的、完整的程序与过程。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立体路径塔中,这些过程演化成了立体几何图的关键点和控制阀。一是出发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为什么要联动,这是前提性的问题;二是切入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为什么能联动,这是技术性问题;三是结合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凭什么能联动,这是关键性问题;四是落脚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成什么样,这是终结性问题。以上四个点丰富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路径的结构塔,让立体路径更加丰富,同时,也因为这些结点的加入,让整个联动过程可以控制,向着高效联动、双赢互惠的方向发展。

3.行动与关系: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立体路径的向量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立体路径塔不是一个物理化的机械结构,而是一个有着鲜活生命力的活动路径图。这种生命力来源于立体路径之下各大主体之间的行为和关系。一是上位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规划为二者联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管理行为、资金投入,为二者联动发展提供了保障支持。二是中位层面,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提供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恒久动力,更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变革航向;社会公众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无形中促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三是下位层面,企业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组织,企业和职业教育的联动平台、实训基地、订单盟约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基石性条件;职业院校作为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最基层的执行者,应时而变,应景而动的人才培养方案变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等,形成了系统中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基础燃料,并提供最直接的动力。

(二)搭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多元立体联动”路径塔

解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复杂性过程领域”,主体与利益、规则与过程、行动与关系启示我们,可以从多元化联动主体参与、多层次联动广度辐射、多样化联动方式推动搭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多元立体联动”路径塔(如图2所示)。

图2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多元立体”联动路径模型

国家、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社会公众、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共同构成了“立体多层”联动模型的外层,是这一模型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各方相关利益者“在场”。在六大主体相互联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建构外围关系,使六大利益相关者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进共退局面。在“立体多层”联动模型的内层关涉到具体“六面”,包括资金的投入、市场的需求、政策的支持、联动平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创新、公众的全程监督。“六面”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外围的六大主体两两相关、两两联系的,如企业与职业院校这两大主体在联动过程中应该共建实训基地;地方政府与企业在立体化联动过程中应该提供联动的平台,增强区域内企业、行业与职业学院资源的共享性与有效利用性是消解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完全利用的重要举措。

外层的“六大主体”与内层的“六大方面”的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立体多层”联动路径模型的蓝图,并呈现出多元性、联动性、系统性三大表征:

1.多元性。多元主体合作参与治理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主体由单边走向共融,由一元走向多元是必然趋势,这一主体应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及社会公众等。如果将联动的主体看作一个网,那么职业院校是这个网上的纲,企业是这个网上的经线,政府是这个网上的纬线,区域经济和社会公众是这个网上的纽结,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体系,各有作用,缺一不可。

2.联动性。落实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并不是某单一主体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组织联动起来。“立体多层”联动路径模型中的联动是多层的,包括外层的“六大主体”之间的互动、内层的“六个方面”的互动、内外层之间的互动,在这种多层的联动下形成合力,共同探索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路径。

3.系统性。“立体多层”联动路径模型是一个复杂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缺少任何一二级系统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与运作。各个子系统具有关联性,需要在联动过程中打破子系统之间的壁垒与藩篱,整合机制、共享资源,使系统产生“聚变”效应,提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水平。

三、立体化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如图3,在“立体多层”联动模型中,以“六大主体”的共同参与和治理为主要原则、以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为联动立足点、以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为终极目的。将上位的顶层设计与下位的现实需求两条主线交互贯穿于 “立体多层”联动路径模型运行中,分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下的人才培养。

(一)出发点:国家政策的引导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立体化路径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作为旗帜,这样才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中国特色的文化表征。同时,在设计立体化互动路径时需要将“高端”的国家政策指导与“低端”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进行有机整合,体现立体化互动路径设计的“境界向上”与“眼睛向下”统一。

图3 “立体多层”联动模型的运行机理

在“立体多层”联动模型中探索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下人才培养的问题,首先,遵循国家对所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即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当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国家政策的空谈与解读上,没有将“顶天”的理想设计与“立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进行有机整合,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及时更新观念,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于培养人才的共性与个性要求,把职业教育发展真正纳入到社会发展纲要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其次,明晰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国家应明确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将直接投入到区域经济建设中,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素质等要求切实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去通盘考虑。

(二)切入点:地方政府的指导与社会公众的殷切期望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中坚力量[6],地方政府搭建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链接的互动平台、构建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效合作的互动机制、为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完美对接提供支持。

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下进行人才培养结构探索中,地方政府主要起着“牵线搭桥”的引导作用,不仅为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链接平台,同时要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将群众对职业院校所培养人才的期盼与要求纳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之中,逐步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三)结合点:职业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地方企业的现实需要

地方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载体,直接折射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好坏,所以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心脏”直指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互动。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高效率、零障碍互动,须转变合作观念,共建实训基地、共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企业合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集教育、科研、实训于一体的新型职业教育基地,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体,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企业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同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现实打造职业院校特色,包括特色专业的设置、特色的办学形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特色发展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高级体现。

在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历史底蕴和经验等,拟定实然的“是什么”的人才培养方法,以企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风向标”,和企业共同制定“应该是什么”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需给出能真实反映市场发展需要的数据或资料,才能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有所裨益。如果有任何一方拒绝“合作博弈”,将会导致职业院校人才的浪费及企业没有对口资源支撑的“两败俱伤”的局势。

(四)落脚点:社会公众评价、反馈与联动的实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订工作方案中强调了 “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学生及家长的意见,重大问题在社会公开讨论”[7]的原则,彰显了社会公众参与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路径探索过程中,往往忽略掉社会公众这一主体。社会公众对联动过程的监督、对联动结果的评价与反馈都将有利于检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实效性。在优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结构时,社会公众的参与应贯穿始终。从公众对职业人才的期盼、在培养过程中对联动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监督、到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投入到生产中的意见反馈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立体化路径建构与实施过程中,不应对社会公众设立门槛。有社会公众的参与才能共同描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蓝图。

“立体多层”联动模型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使社会公众全程参与到联动过程中,凸显了公众的重要地位。同时,多元联动主体、多层次联动广度与多样联动方式的有机结合,将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所辐射的范围、影响的深度,最终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蓬勃发展。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3).

[2]林克松,朱德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102-107.

[3]田如柱,金辉.中国“新四化”之路怎么走——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N].经济参考报,2013-6-3(8).

[4]蒋义.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0:27.

[5]朱德全,李鹏.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多重治理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3.

[6]刘佳龙.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3(5):6.

[7]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2.

G710

A

1001-7158(2014)10-0025-05

周甜(1990-),女,安徽安庆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雍恒一(1989-),女,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袁顶国(1973-),男,四川攀枝花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原理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职业教育统筹论”(编号:13FJK016),主持人:朱德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SWU1409336),主持人:周甜;西南大学张家港研究生站职业教育项目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体制机制研究”(编号:SJ13-Z05021),主持人:朱德全。

本栏组稿 朱德全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立体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念个立体咒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立体登陆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