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的界定原则研究

2014-01-29顾晓伟李聂贵宋卫坤

中国水利 2014年7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界定水利

胡 孟 ,顾晓伟 ,李聂贵 ,刘 敏 ,宋卫坤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48,北京;2.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048,北京;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450045,郑州;4.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210098,南京;5.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100053,北京)

一、标准分类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专业技术领域及其应用范围、层次、视角不同,标准的分级和分类有多种方式。按照标准技术内容、专业领域进行分类较为普遍,如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CCS)。但从标准体系的结构及逻辑关系方面,世界各国的分类方法不尽统一,我国标准同样如此,目前尚无权威文件对所有的标准分类方法进行统一界定。

1.常见标准分类方式

相对而言,目前较为常见的标准分类方法包括:

①按标准制定的主体,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按适用范围划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此外,还有协会标准等,如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

②按标准实施的约束力划分,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法律属性划分,标准可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推荐性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③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或标准性质)划分,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④标准结构分类法。标准分为通用标准(方法、基础、安全、卫生、环保、管理、工程)和产品标准(产品、质量、方法、基础、安全、卫生、其他)。 在实际体系构建及研究中,常将标准分为基础、方法、安全、卫生、环保、产品、管理、其他等八类。

⑤按标准信息载体划分。标准分为标准文件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标准文件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标准、规范、规程、导则等。目前对标准物质的称谓还不统一,我国在计量领域一般称为标准物质,在标准化领域称为标准样品。

⑥目前国际上正在探索一种法定标准、事实标准相结合的新标准体制。法定标准由法定公共机构组织制定;事实标准则经过市场竞争形成,通过控制市场来确立其主导权,包括单个企业标准和联盟标准,如微软的Windows标准和我国的闪联标准等。

上述分类方法中,①②⑤的分类比较明确,也很好界定;④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综合各行业领域和各标委会(TC)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标准体系时采用的分类方法,对行业标准分类并不太适用;⑥实际上是从标准化管理体制进行的分类。其中,水利标准也可分为工程建设类标准和非工程建设类标准。

2.《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中标准分类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对水利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界定。目前,《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以下简称体系表),主要是按照上述①②⑤进行分类,在标准体系的层次维(基础、通用、专用)分类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④的分类方法;但尚未界定如何明确区分水利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系表的科学构建,因此亟须研究界定。

②收录范围过大。体系表理应仅收录“水利技术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收录了一些水利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虽然从数量上,《体系表》中技术标准最多,管理标准其次,工作标准较少,但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收录的范围及原则。

二、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1.“技术”“管理”与“工作”的区别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非单词术语,均为多词术语(组合术语),可拆为多个部件。该三条术语的右部件均为 “标准”,左部件分别为“技术”“管理”和“工作”。 因此,为更好地界定三种标准,首先应界定“技术”“管理”和“工作”这三条术语。

“技术”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如钻研技术、技术先进。技术装备,如技术改造。一般而言,“技术”介于“科学”与“工程”之间,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管理”是指:负责某项工作使其顺利进行,如管理财务、管理事务;保管和料理,如管理图书、公园管理;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工作”是指: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也泛指机器、工具受人操纵而发挥生产作用,如积极工作、开始工作;职业,如找工作;业务、任务,如工作量、科研工作。

2.定义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标准化对象的技术特征加以规定,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识而存在,不针对部分单位和个人制定,具有通用性。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尤其是关于某项管理工作的业务内容、职责范围、管理程序和方法的统一规定。

工作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尤其是指工作岗位职责、作业程序、运行操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指在执行相应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具体工作事项有关的统一规定。

3.联系

“技术”“管理”“工作” 的联系在于三者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是互相作用、互相交织的。如“管理”和“工作”既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其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上升为“技术”,“技术”的作用应通过“管理”和“工作”来体现;“技术”和“工作”是“管理”的对象;“工作”中既包括“管理”性,又包括“技术”性的工作。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一方面,技术标准可以用于管理,满足工作需求;管理标准中也会涉及很多技术和工作事项;工作标准中同样会有很多技术和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术语学上,三者均是多词术语,由于限定词(部件)之间的交叉渗透,这三类标准也必然是互相渗透,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此外,标准名称通常由标准化对象、用途和特征名三部分组成,部分标准化对象的用途 (功能)既包括“技术”,又包括“管理”“工作”方面的内容,很难界定属于哪一类标准。

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界定方法

总体而言,技术标准主要是指涉及技术方法、技术参数、技术要求等标准,应具备技术要素。管理标准主要指管理体系、管理程序、编码代码、程序及文件编写规定类标准。工作标准主要指对工作岗位所制定的标准,包括作业程序与方法、定岗标准。

结合体系表,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具体界定。

1.标准内容

标准内容反映标准的特性,决定着标准的分类,也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界定的主要依据。

(1)技术标准

内容主要包括:方法标准,对水利标准化对象的观察、检测、测试、校验、预测、预报、计量检定等;产品标准,对水利标准化对象的性能、规格、参数、特性等进行的规定;工程标准,对水利标准化对象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验收、运行管理、试验、鉴定、评定等;基础标准,水利标准化对象的术语、符号、图式等。

概括而言:技术标准必须含有关键技术要素,包括指标、参数、公式、方法、工艺以及基础标准要素(术语、制图、符号等)等;通过对水利标准名称的总结可得,技术标准名称一般包括术语(管理术语标准除外)、图式、符号,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管理、评价、评定、报废、鉴定、等别划分,以及产品、材料、方法、计量、试验、种植、监测、观测、计算等。

体系表中各业务司局的标准大多为技术标准。

(2)管理标准

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业务(任务、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等。

水利标准主要以技术性不强的文件(包括公报、报告、预案、规划等)编写类的管理标准为主。标准名称中一般包括:编码、代码、表结构、标识符、登记、统计、定额、文件编制、情报预报、资料调查与整编等。

体系表中的移民管理、安全监察、财务管理类标准大多为管理标准。

(3)工作标准

主要指对工作岗位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定岗标准和作业标准。

定岗标准主要规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限,本岗位与组织内部其他岗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本岗位与外部的联系,岗位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资格要求等。

作业标准核心是作业程序与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两类。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作业方法,包括岗位环境、工作顺序、操作方法、劳动作业,对劳动产品和工作成果的检查以及合格判定准则等;操作规程主要是规定各专业工种的操作程序与方法,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 401—2007)、《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SL 35—92)等。

体系表中的公文格式、岗位考核类标准大多为工作标准。

2.编制目的

技术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技术生产活动的统一要求,引导鼓励先进技术、约束淘汰落后技术,促进先进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管理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秩序,通过规范统一的管理方法、程序、形式,统筹相关人员及物质条件,达到管理目标。

工作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协调高效,规范工作/作业程序、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使用对象

技术标准的使用对象主要为:技术单位(咨询、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监理、运行管理、科研试验、产品设计、技术服务等)和技术人员。

管理标准的使用对象主要为:管理单位(水利部机关、部直属单位的职能部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单位)和管理人员。

工作标准的使用对象主要为:工作岗位(产品生产制造、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岗位,尤其是某一项具体工种)和岗位作业人员。

4.标准结构

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制图、符号等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指导性技术文件。

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文件报告编写标准、编码代码标准。

工作标准主要包括: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定岗标准。

5.其他

(1)是否存在可替代性

管理标准通常可用行政文件规定来实现;工作标准可通过企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文件来实现;但技术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先进成果,一般无法被替代。

(2)是否存在唯一性

技术标准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在短期内受外界尤其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管理标准常会根据人的主观认识而改变,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如不同的文件编写格式,并不影响实质性内容。工作标准往往会由于工作习惯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如在某些条件下,不同的作业程序、方法、习惯,并不至于影响安全和效率。

四、是否列入体系表

新一轮《体系表》的修订原则之一是以技术标准为主,辅以少量管理标准及个别工作标准,并非对所有的技术标准都要收录。因此,如何界定收录少量管理标准及个别工作标准,仍须进一步研究明确。

1.技术标准

对于无技术要素、技术落后、技术指标不可靠或无依据的标准(含已颁、在编、拟编标准,下同),不列入体系表;对于技术过于超前或难以准确量化的标准,如工作急需,经论证后可以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形式列入体系表。

2.管理标准

①建议不列入体系表的管理标准,包括:区域规划以及技术性、公益性不强的工程设计“三阶段”(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文件编制类的标准;未体现水利特色或特色不鲜明的管理程序标准;编码、代码标准(尤其代码类不要列入,编码类可适当考虑);使用范围窄、技术性不强的文件(含报告等)编制类标准,如公报编制类等;其他一些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标准(如管理目标、程序、方法等)。

②可以考虑列入体系表的管理标准,包括:使用广泛、技术性较强的管理标准,如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应急预案类文件编写要求、资料收集调查类;体现水利管理特色、共性要求的管理体系类标准;可转化为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条文)的管理标准。

3.工作标准

建议不要列入体系表的工作标准:定岗标准,使用范围很窄的作业程序、方法及工作经验总结类标准。

建议可以列入体系的工作标准: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安全的作业程序与方法类标准。根据2008版体系表,工作标准量非常少,主要是一些考核、考证标准,建议原则上不进入体系,内容可并入相关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中。

五、结论和建议

体系表应以技术标准为主,可适当辅以少量管理标准及个别工作标准。广义的技术标准可以涵盖一切标准,体系表中的“水利技术标准”就是广义上的技术标准,里面有一些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了适应水利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需要对水利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进一步细分。

根据以上界定原则,对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内约1000项标准进行了划分,扣除近期拟结题与合并的标准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所占比例分别约为80%、19%和1%。在划分时,对下列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同一本标准中同时包括 “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和“工作要素”的;对于拟编标准、在编标准,由于还未有具体的文本,仅从名称及建议书等判断,可能会失有偏颇;部分标准名称不规范、名称与内容不对应、文本质量不高给界定带来了难度;考虑到新技术、新产品等的涌现与发展,应在水利部标准化各主持机构上报的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再进行界定为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8年第11号).1988.

[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胡孟,吴剑,郭萍,等.水利工程建设类与非工程建设类标准界定原则探讨[C]//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刘咏峰.水利技术标准项目建议书编写格式[R].2013.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界定水利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高血压界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