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四湖流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2014-01-29卢进步

中国水利 2014年7期
关键词:洪湖河湖湖泊

卢进步

(湖北省四湖流域管理局,434100,荆州)

四湖流域是湖北省最大的内河流域,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跨荆州、荆门、潜江3个地市,因境内原有洪湖、长湖、三湖、白鹭湖4个大型湖泊而得名。现有面积11547.5 km2,人口510多万人,耕地650多万亩(1 hm2=15亩,下同),水域 344万亩,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品基地,素有 “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的美誉。

四湖流域河网纵横交错,水系十分复杂,水利工程众多。目前,国家确定将中西部沿长江区域打造成新的经济支撑带,湖北省已将“两圈一带”战略升级为“两圈两带”,四湖流域正处于这一开放开发的中心区、连接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开展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条件成熟、代表性强、辐射面广,既可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面对当前生态水利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四湖矛盾突出,生态治理刻不容缓

四湖流域自形成以来,水利工程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之中。由于规划建设任务尚未完成,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同时河湖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1.湖泊治理保护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阻断江湖、围垦造田、拦湖筑汊,管理无序、开发过度、保护不力等因素叠加,导致湖泊数量锐减、面积萎缩、水体污染、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功能退化等问题突出。1949年,四湖流域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湖泊有195个,总面积2726 km2。目前,流域内有湖泊38个,总面积733 km2,减少了73%。四湖流域的四大湖泊原有面积1158.8 km2,现在不足500 km2。洪湖是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第58个湿地,1950年面积750 km2,现确认其多年平均面积308 km2,确定调蓄面积402 km2。长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由于过度围垦,水面由229.38 km2缩至 157.5 km2,减少了 31.3%,确认多年平均面积为131 km2。

长湖、洪湖两大湖泊治理由于未纳入国家投资计划“盘子”,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防洪与排涝、开发与保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2008年7月,国务院〔2008〕62号文件批复《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明确要求“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加高加固荆州北面滨临长湖的长湖湖堤、太湖港堤。”但目前,长湖防洪标准约20年一遇。同时,由于湖泊管理体制复杂,管堤防不管水面,管水面不管水质,管水质不管功能,湖泊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缺乏联动机制、缺少综合执法,水事违法案件时有发生,致使湖泊调蓄功能减退,防汛压力增大,形势日趋严峻。

2.粮食生产安全令人担忧

目前,国家尚未安排专项投入,省级财力有限,四湖流域防洪排涝标准整体偏低:中下区排水系统防洪标准约15年一遇~25年一遇,排涝标准约6年一遇~8年一遇,有的地方只有3年一遇~5年一遇。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过度开发围垦,使蓄泄格局恶化,一、二级排涝泵站比例失调,排水渠道淤塞严重,一些内垸河、湖、渠堤身单薄矮小,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3.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四湖流域年排放工业废水4000多万t,排放生活污水8000多万t,加上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等,使流域纳污负荷量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近年监测结果表明,四湖流域地表水体水质均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长湖水质为Ⅳ~Ⅴ类,洪湖水质为Ⅲ~Ⅴ类;四湖总干渠习家口至洪湖市瞿家湾段水质为Ⅲ~Ⅴ类,局部水域为劣Ⅴ类;西干渠荆州城区段水质为劣Ⅴ类;豉湖渠荆州段水质为劣Ⅴ类。流域水环境的持续恶化,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4.生态修复改善亟待加强

四湖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使江、湖隔断,破坏了洄游性鱼类的繁衍和生活环境。湖泊的萎缩和容积减少,使得湖泊湿地植被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境进一步受限,湖区水生生态系统破坏明显加剧,也相应带来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结构发生改变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围湖网箱养殖、人工投饵(肥),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底层植被死亡。加上人为捕草,湖面近70%的植被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几近丧失。

二、水生态综合治理,全力做好水文章

1.加快水工程建设

按照《四湖流域综合规划》,加快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一是长湖治理。目前长湖防洪能力约20年一遇,近期亟须按50年一遇的标准加固长湖湖堤,对入湖支流进行治理,对穿堤建筑物进行整险加固。二是洪湖治理。洪湖围堤未达标堤段有76 km,其中高程在27.5 m以下的低矮堤段有16 km。洪湖围堤因风浪冲刷形成的浪坎达30 km,特别严重的地方已危及堤身安全;洪湖围堤上的穿堤建筑物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差,运用时间长,需要按照规划尽快除险加固。三是闸站建设。依据《四湖流域综合规划》,为保证洪湖在不向围堤外分洪的情况下安全防御1996年型洪水,需要尽快启动四湖中区规划100 m3/s流量的泵站建设。同时,对四湖流域控制性涵闸全面整险加固或改建重建。四是渠系整治。流域内六大骨干排水渠,除总干渠进行了一期治理、西干渠部分段面实施水利血防工程外,其余骨干渠道均未进行全面治理。特别是下内荆河、西干渠上下两段、洪排河、螺山排渠等也亟须疏浚。

2.统筹水环境治理

流域水环境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要进一步完善集中和分散点源控制,不断削减主要污染负荷;加强工业废水监管,实现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创新雨水收集、输送、处理新模式,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加快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实施湖泊、河渠底泥清淤、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构建生态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法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全力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3.优化水资源配置

当前,四湖流域水资源配置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清水下泄,河床下切,影响沿江各涵闸的春灌甚至夏灌引水条件;二是四湖上区长湖流域径流深相对较小,长湖的有效调蓄容积也较小,难以为四湖中区提供足够的补充水源,影响总干渠水体的流动性;三是四湖中区主隔堤以上自然面积有4425 km,地势平坦低洼,没有大的调蓄容积,雨洪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四是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建成后,四湖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体系将更加复杂。

鉴于以上新情况,应尽快实施四湖流域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增加流域水资源的供给。同时,统筹考虑区域降雨、河湖水位水质、外江水位水质情况,制定科学的运行调度规程,合理安排调水时间、线路和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流域排涝抗旱能力,提升水体环境承载能力。

4.推进四湖流域水生态修复

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生态补水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推进四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努力构建良性的水生态系统。一是退田还湖,疏浚湖渠。对非法围垦面积逐步实施退田还湖,对污染严重的湖泊全面清淤,污染较轻的局部清淤。二是水生植物恢复重建。针对不同污染程度和水深条件的区域,以本地植物为主,直接引种可有效控污、观赏性较强的水生植物。三是水生动物恢复保护。通过生态渔业工程,控制投放鱼苗数量、种类等措施,实施种群结构由单一向多样转变,重建和恢复鱼类群落结构。四是河湖岸线建设。通过人工辅助,对不同地貌和用地条件的河湖岸线进行改良,建设滨湖植被保护与修复工程,提高河湖岸线对径流污染物的截留作用,增加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场所,增加水陆交接界面,增强河湖自身应有的活力与生命。五是建设生态示范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和生态保护核心区,实施汇水区生态修复,推动全流域生态治理和建设。

5.完善水管理体系

要严守“三条红线”,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四湖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要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水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四湖地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要健全河湖规划约束机制,按照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湖泊保护与管理的实施意见》,理顺四湖流域河湖管理体制;尽快制订出台洪湖、长湖治理与保护的详规,搞好划界确权。建立和完善湖泊巡查、安全管理等各项湖泊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涉湖建设项目审批和后期监管工作,及时查处水事案件。总之,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全力维护四湖流域河湖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

[1]易光曙.四湖——江汉平原的一颗明珠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四湖流域综合规划报告[R].2007.

猜你喜欢

洪湖河湖湖泊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湖泊上的酒店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瞻仰洪湖烈士纪念碑
奇异的湖泊
洪湖黎明(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