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海:从黑色到蓝色的战略转变——缺水条件下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机遇分析与建设任务

2014-01-29唐克旺于志永

中国水利 2014年7期
关键词:乌海市乌海用水

唐克旺 ,范 权 ,于志永 ,王 研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100038,北京;2.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水务局,016000,乌海)

一、区域概况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北东临鄂尔多斯市,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西与阿拉善盟毗邻,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沙地)的边缘,沿黄河河谷分布,总面积约1754 km2。

乌海市作为黄河河谷区的新型工业城市,具有鲜明的经济及自然特点。社会经济方面,曾以焦煤生产等传统产业为主体,是西北新兴工业城市,城乡实现了一体化。水资源方面,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及黄河水。黄河是唯一流经乌海市的河流,流经市境内105 km。黄河经此地的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m3。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初始水权配置,黄河乌海灌区初始水权仅为5000万m3。本地16条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地表年径流量仅1228万m3。气候方面,当地蒸发强烈,多年平均年蒸发量3286mm,年平均降水量仅160 mm,是内蒙古自治区降水较少地区之一,又面临三大沙漠(沙地)的包围。水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这些功能在乌海体现得最突出。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条件和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实现乌海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乌海,是乌海市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二、战略转变

乌海曾是中国环境污染的“黑三角”,小炼焦、小煤窑、小电石等重污染企业遍布。最多曾有上百家小焦化厂,大部分是没有经过环保认证的小机焦炉、改良焦炉甚至土焦炉。桌子山矿区千里沟至摩尔沟4 km左右,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处土焦炉。鳞次栉比的烟囱绝大多数没有安装除烟除尘设备,含有苯并芘等有害化学成分的废气肆意向空中排放。这些企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十分严重。大气和水环境的恶化不仅严重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道路走到了死胡同。

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乌海市委、市政府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本地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大、生态脆弱等特点,将重心放在产业转型、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摈弃一味追求GDP增长的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乌海的发展重心要从过去50年的 “乌”字转变为今后50年的“海”字,提出了“五个乌海”的发展战略,即建设富裕、宜居、美丽、和谐、幸福乌海。经过多年努力,乌海市大幅度压缩“五小”企业,严格环境准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传统优势产业上形成了全国重要的煤焦化、氯碱化工两大基地,产业产品链条进一步延伸,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3年,乌海市被确定为 “国家级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水是乌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五个乌海”战略中,水资源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认识到水资源的紧缺性和保护的重要性,乌海市近年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节水、治污及污水再生回用工作。“十一五”期间,乌海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15 亩=1 hm2,下同),所有绿地都实行微灌。万元GDP取水量由原来的217.3m3下降到74.86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108.3 m3下降到41.77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8%。建成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5万m3。投资7800万元建成乌海热电厂、华电乌达热电厂、海勃湾发电厂的中水回用工程。疏干水收集利用工程已建成6处,利用率达80%。为了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31万亩,生态保护面积20.02万亩,植被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乌海市申请并被成功列为水利部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重点围绕海勃湾水利枢纽,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构筑蓝色城市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乌海从“乌”到“海”转变的唯一途径,也是我国资源依赖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三、问题与机遇分析

1.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较大

2012年,乌海市水资源利用量3.15亿m3,已经达到自治区确定的2015 年总量控制红线(3.13亿m3),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在水资源硬约束的条件下,乌海只能依靠节水求发展,或通过水权转换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目前,当地仍存在大水漫灌和水资源浪费现象。灌区现状共建45座扬水泵站,泵站机泵及其他设备大部分为20世纪60到80年代中期的产品,年久失修老化,锈蚀严重,效益低下。灌区现有渠道大都修筑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宽浅式渠道且都为土渠。虽然近几年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实施了一部分渠道衬砌工程,但是不够规模,整体节水效果不明显,灌溉水的利用率低。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的1/3,因此通过农业节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面。工业上,应继续降低单位增加值的耗水量,在维持总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工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2.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地下水超采

乌海市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以及优质低用方面。总用水量的50%以上使用地下水,35%使用黄河水,10%使用中水、疏干水等其他水资源。其中绿化供水水源50%来源于地下水。城区绿化用水除少量使用地表水外,绝大多数与居民用水同管混供。利用优质的地下水,就近打井取水或接自来水现象较普遍,有45%生态及绿化面积使用地下水。乌海市取用地下水资源量已达1.55亿m3/a,超出允许开采量0.32亿m3/a,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逐年加快,部分区域已形成较大降落漏斗。

3.山洪安全隐患突出,水景观建设滞后

乌海市各山洪沟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洪水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沿岸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洪水就可能造成大洪涝灾害。各山洪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现象的日渐增多,脏乱差现象较普遍,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镇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乌海位于黄河两岸,水景观建设却严重滞后,居民亲水需求得不到较好的满足。

4.脆弱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保障问题

乌海位于三大沙漠的交汇处,生态安全一直是当地的隐患。贺兰山与阴山之间的风沙口就位于乌海市北部。为了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绿色植被防护体系建设是重要的生态建设任务。目前,尽管乌海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称号,但防风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务仍很繁重。

四、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任务

根据乌海的市情水情,按照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围绕海勃湾水利枢纽的建设,依照水利部有关要求,着力构建支撑乌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体系,即以乌海湖(海勃湾)为核心的河湖生态水系、防风固沙的植被防护体系、节水防污型社会经济体系和自律文明的水管理体系。

1.河湖生态水系

从水生态体系构成方面,乌海有黄河、山洪沟及地下水三部分。黄河沿线的重点是乌海湖的水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及下游龙游湾湿地公园建设;山洪沟的工作重点是山洪安全保障;地下水超采治理的主要措施是水源置换和开采井封存管理。

(1)乌海湖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左岸为乌兰布和沙漠,是一座具有防凌、发电等多功能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076.0 m,总库容4.87亿m3。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内蒙古河段的冰凌危害。乌海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包括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湖区护岸工程、道路工程及景观绿化建设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18 km2的湖面,并围绕乌海湖建成集防洪、调蓄、防凌、发电、景观、旅游、科教于一体的大型水利风景区。试点期间,重点加强湖周边绿化及滨水区建设,构建包括水面、沙漠、林草地的立体景观。景观绿化主要工程包括坝址公园、乌海湖右岸景观绿化、滨河二期中央公园以及枢纽下游的黄河风情园建设,为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提供基础支撑。

(2)龙游湾湿地建设

龙游湾湿地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西北角,紧邻海勃湾城区,西临黄河与乌兰布和沙漠隔河相望。整个湿地公园呈带状分布,南北长约6500 m,最宽处约1800 m,总面积约8.9 km2。龙游湾湿地位于全球候鸟迁徙的东亚-澳大利亚线上,同时处于我国境内青海湖-三江湿地候鸟迁徙路线上,是我国中西部重要鸟类等生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龙游湾湿地公园规划区内现有湿地面积6.4 km2,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与隔河相望的乌兰布和沙漠相呼应,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和震撼力的独特景观。黄河是乌海龙游湾湿地形成的重要条件,黄河侧渗和洪水补给为龙游湾湿地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另有千里沟、摩尔沟等季节性沟谷水系由东向西汇入龙游湾湿地。

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已列入乌海市重点建设项目,由乌海市城投公司负责实施。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2013年开工建设,计划分三期建设,预计2017年全部完成。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3)排洪沟综合整治

包括东岸的海勃湾摩尔沟、千里沟泄洪水带和西岸乌达区的巴音赛河、乌尔特河以及海南区恩格尔河等水系的河道疏浚、生态护坡等。

(4)地下水超采治理

通过节水压缩农业地下水开采;通过水源置换,封闭工业自备井;通过污水处理及再生,提供绿化用水水源,替代绿化用地下水。通过综合措施,逐步治理地下水超采问题。

2.防风固沙植被体系

植被防护体系包括防风固沙林建设、生活生产区绿化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是乌海市重要的绿色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市植被防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划分为四类建设控制区,明确其适用范围、主体功能、准入项目、控制导则和现状调整要求。生态涵养区内遵循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及乌海市关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林业、沙草种植业、设施农业和采摘观光生态旅游业,以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源地的公益性项目。

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主要结合京津风沙源控制工程,在乌海市建设防风固沙的水源工程26处,节水灌溉74处,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6.4 km2。

3.节水防污型社会经济体系

乌海市在奏响蓝色水生态旋律、谱写绿色生态建设篇章的同时,将更加重视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遵循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农业节水是重要领域,不仅可以降低用水消耗量,同时也减少营养物的排放,对保护河湖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规划将乌海市分散不集中的农业用地进行科学整合,划分为3个区域,根据各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及生产功能,采用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对灌区进行改造升级。规划节水灌溉建设项目灌溉水源以黄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乌海市现状灌溉面积为13.81万亩,本次规划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其中地表水灌区节水改造面积5万亩,地下水井灌区改造面积1万亩。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后,均采用滴灌灌溉型式,比原大水漫灌节省灌溉用水1751万 m3/a。

污水集中处理率目前已经达到93%,试点期除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外,重点放在再生水回用方面,将其用于工业和绿化行业,替代超采区的工业自备井及绿化用地下水。乌达区扩建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2万m3/d,铺设管道60 km。完成海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处理规模3万m3/d。建设库容30万m3人工湖1座、引水渠6 km、取水泵站1座、输水管线18.4 km、调度值班室和加压泵站,由引水渠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的再生水引入人工湖。工程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千里山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供水,兼绿化用水,工程供水规模4万m3/d。

4.水管理体系

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严格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将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水权转换,深化水务体制改革,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支撑。

以内蒙古自治区批准的总量指标为限,制定市、区两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13亿m3以内,2020年控制在2.74亿m3。各区根据本区的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配用水总量;按照已经颁布的农业用水定额、工业企业用水定额、城镇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定额,分行业逐级落实。按照职责分工,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要,率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强制性落实。

到试点期末,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36 m3以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自治区下达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内,制定本区域城市公共管网和自备井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全面实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为了提高乌海的发展空间,试点期间在自治区的统一管理下,将积极探索水权转换和水权水市场改革,通过水权转换,增加可用水量。

通过电视、报纸、标示牌等途径,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开展广泛的乌海水情、水文明和水文化宣传教育,使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人心。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水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增强各行业、各层次人群的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和水文明理念。管理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等各种措施配套实施,可为乌海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五、结 语

水生态文明是继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人类发展的新阶段,核心是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资源。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以及由“乌”到“海”发展理念的转变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乌海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了系统的部署,提出了实施方案,但在理念上,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对水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乌海是干旱地区,在水面建设、绿化适宜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做法。今后,应不断加强交流,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决策水平。

[1]陈明忠.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J].中国水利,2013(6).

[2]王建华.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水利,2013(15).

[3]范红霞.浅谈乌海市水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生态景观效应[J].内蒙古水利,2013(1).

猜你喜欢

乌海市乌海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乌海湖库区河床裸露监测分析
乌海市2020年6月18—19日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乌海市放射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分析
内蒙古乌海市水权转让项目节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乌海:太阳神照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