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新机制探索

2014-01-29刘占波王秀琼冉光荣

中国水利 2014年9期
关键词:黔江区村镇物业管理

刘占波,王秀琼,冉光荣

(1.重庆市水利局,401147,重庆;2.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401147,黔江)

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新机制探索

刘占波1,王秀琼1,冉光荣2

(1.重庆市水利局,401147,重庆;2.重庆市黔江区水务局,401147,黔江)

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新机制;重庆市黔江区

近年,重庆市黔江区抓住国家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的大好机遇,陆续兴建了65座村镇集中供水厂,覆盖解决全区30余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由于这些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方式粗放(一般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饮水安全协会管理),产权关系未理顺,价格机制不健全,运行管理主体缺位,技术管理缺少人员,监督管理没有落实,导致工程自身效益差,社会效益发挥大打折扣。

一、基本做法

2012年以来,黔江区在“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基础上,围绕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新路子,以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为重点,综合考虑村镇供水工程的市场商品属性和社会效益属性,着力运用市场化、物业化、专业化手段,通过实施村镇供水工程产权制度、价格机制、现行体制、技术保障、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改革,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着力建立集市场化、物业化、专业化于一体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新机制(以下简称“三化合一”机制),有效保障民生饮水安全。

黔江区这套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三化合一”管理机制,其基本构架是企业主体、物业代办、政府监督,核心是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为重点的市场化管理,最有力的手段是落实物业管理,最有效的技术保障是落实专业化管理,最可靠的监督是政府部门监督、产权受益者监督和用户监督的有机统一。该做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配套价格机制,开展业务培训,明确谁是运动员、裁判员;有利于落实供水工程的产权主体、常态化的中介生产主体、监督管理主体,有利于解决政府“包办”和人员负担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黔江区的基本做法是:

1.搭建平台,落实资产管理主体

经黔江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组建重庆市黔江区润民农村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民公司),作为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农村小型水库的资产管理主体,并承担与理顺后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供水安全保障有关的企业主体责任。

2.确权评估,依法注册水利资产

借全国水利普查之机,依据渝办发〔2007〕346号文件精神,由区水务局会同区国土房管局、供水工程所在乡(镇)、村(居),对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小型水库进行确权划界,依法办理重庆市房地产权证,然后由润民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完成资产评估,最后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企业资产注册登记,理顺资产关系。

3.设定条件,明确监督管理关系

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由区发展改革委、区水务局、区卫生局、区国资委、区物价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通知,依据政府部门依法应当承担的监督管理职责,明确供水工程产权所有者润民公司和物管投标企业必须接受的监督管理条款,要求供水工程产权所有者润民公司在组织招标前,物管投标企业在正式投标前,必须依法完善接受监督管理的履约保证手续,以此理顺监督管理关系,夯实监督管理的法律基础。

设定的监督管理条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供水工程产权所有者润民公司如何体现企业主体责任;二是中介物业管理企业如何体现中介代办责任;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如何体现政府监督责任。

4.规范招标,择优落实物业管理企业

将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物业管理招标纳入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管理。招标实行“按年任务包干,物管费用包干”和公开“招、拍、挂”,首批一招两年,今后视情况放宽招标适用年限,以便从中择优。招标由润民公司负责组织,区纪委(监察局)、招标办、公管办、区级相关部门、供水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受益群众代表负责监督,区财政局、物价局负责制定物业管理费用包干限额,其余招标事宜同常规,以利择优落实物业管理企业。

5.组织培训,奠定技术管理基础

专业化管理培训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执行,具体由润民公司负责组织,区水务局、卫生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安排人员授课和全程监督,培训的重点对象是中标企业投标时承诺到位的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对象经体检和考试合格后,由区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上岗许可证,方可具备上岗条件。上岗许可证实行年审制。

6.签订合同,物业管理正式启动

物业管理招标和上岗培训全部完成后,由润民公司征求供水工程所在乡(镇)、村(居)以及受益群众的意见,无异议后正式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办理移交手续,物业管理正式启动生产管理。

7.三线监督,保障生产管理规范

物业管理投入运行之时,即为监管到位之时。监督管理实行“三线”运行,一条线由润民公司负责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全面监督管理;第二条线由区级相关部门会同供水工程所在地政府负责对润民公司、物业管理企业及其供水安全和规范收费进行监督管理;第三条线由村(居)和受益群众对润民公司和物业管理企业的生产状况进行民主监督管理,以此保障每一处集中供水工程生产管理规范运行。

二、主要成效

1.“重建轻管”现象得以根本改观

实施“三化合一”机制前,黔江区建设了不少集中供水工程,在建成之初,大多工程能够发挥效益,但运行2~3年后,供水制水设施设备老化,管网维修频率增大,运行维护的投入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由于水费收取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导致供水“停摆”,群众重返“饮水难”。实施“三化合一”机制后,由于供水工程有润民公司、中介物业管理企业的规范、专业化管理,工程始终“有人管,能供水,能收费”,最终实现建管并重。

2.供水保证率得到显著提高

2013年,黔江区遭受了特大干旱灾害,许多集镇、乡村供水告急,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沙坝乡供水工程供水主要水源来水量严重萎缩,仅有正常供水量的1/4。润民公司针对此情况,及时启动乡镇供水应急预案,通过整改管网跑冒漏滴,并及时安装抽水设备,启用应急水源,安排专人抽水确保正常供水,全年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特大干旱期间,试点的4个乡镇供水水源有3个均出现了严重萎缩,润民公司及时通过补充水源均在一周内解决了应急供水,有效降低了旱灾影响。

3.供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试点乡镇供水工程明确了管理主体后,按照乡镇供水的水质标准,落实了制水人员并实行昼夜值班,添置了部分常规检测设备,逐步实施了加药加氯等制水流程,使出厂水质达到了乡镇供水的水质标准,改变了以前“吃原水”的现状,乡镇供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4.实施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推行集中供水工程 “三化合一”管理后,由于供水保证率提高,水质有效改善,管理更加规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2012年5月,濯水水厂开始正式实施“三化合一”管理,1年多来,当地用水户多次到厂区现场监督企业供水,濯水水厂始终坚持透明规范管理,持续为1.3万人提供了供水保障,成功抵御2013年特大旱灾,还为周边缺水地区提供送水水源,当地政府和受益群众反映良好,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江 芳

S277.7

B

1000-1123(2014)09-0038-02

2014-03-28

刘占波,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黔江区村镇物业管理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八易其稿为立法:新修《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背后的故事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试析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