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的柔软褶皱——读贺奕“五道口”系列小说

2014-01-28北京贺绍俊

名作欣赏 2014年7期
关键词:凶杀案五道口后现代

北京 贺绍俊

作 者: 贺绍俊,著名评论家,出版作品有《文学批评学》《文学中的性爱描写》《鲁迅与读书》等。

贺奕并不是一位处在风口浪尖的作家,但他绝对是一位不可轻视的作家。当年贺奕在南京大学求学时,参与韩东等人创办的文学刊物《他们》的活动,就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多年以前,他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身体上的国境线》,写一个在大学从事外教工作的教师,与数名外国留学生的情爱故事,这部小说包含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对于主人公来说,每一个女孩子就像是一个国家,他与女孩子的交往不过是在国境线上游走。从这个比喻也可以看到贺奕的全球化眼光。全球化眼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什么叫全球化?我把它理解为一个覆盖了全球的W i-Fi,城市化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路由器,人们只要愿意,轻易就能接收到它的信息,它以其独有的语言形式,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贺奕较早就获得了全球化的觉悟。早在大学期间他就对最新的西方理论充满了兴趣,但他永远是认真的,他并不跟随潮流,这从他对后现代思潮的认识中就能看出。后现代是全球化的衍生物,也是全球化的思想原则,看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那些带有创新意味的元素,几乎都有后现代的影子。贺奕的小说同样吸收了后现代元素,但难得的是他并不迷信后现代。我读过他的一篇讨论后现代的文章,发现他对后现代的认识是内地文学理论批评界的学者大佬们远远不及的。他认为,后现代正在成为中国知识分子逃避历史责任的护身法宝。他说:“借用‘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原则,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确实具有巨大的冲击和瓦解作用,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这种作用甚至必不可少;然而,由于缺乏某种终极性的价值体系作为依托,这种作用最终将流于短促狭隘和浅薄。中国后现代论者鼓吹的某些观念,诸如拆除深度,追求瞬间快感,往往包藏着希求与现实中的恶势力达成妥协的潜台词,主张放弃精神维度和历史意识,暗合着他们推诿责任和自我宽恕的需要,标榜多元化,也背离了强调反叛和创新的初衷,完全沦为对虚伪和丑恶的认同,对平庸和堕落的骄纵。令人可悲的是,这些观念于他们不仅是文化阐释估评的尺码,更上升为一种与全民的刁滑风气相濡染的人生态度。” 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待是:“他应抱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立足于社会从事文化建设,既关心现实而又不与现实认同,既超离现实而又不与现实脱节。”我之所以引用贺奕文章中大段的话,是因为想以此证明我对他的认真的判断是有依据的。贺奕的认真在一切方面都表现了出来。他对后现代的认真,使得即使在后现代之风把人们都吹得陶醉了的时刻,他仍能保持清醒。因此他一方面能够搭乘上后现代的思想快车,另一方面又不失去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健康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反映在他的小说中,他用小说表达了他是如何“既关心现实而又不与现实认同”的。

贺奕写的小说并不多,甚至已有好多年我都没有读到他的小说了。也许他一直在进行思想上的整理。不久前,他告诉我,他正在写一个“五道口”系列小说,很快我就读到了这个系列中的两个短篇:《五道口贴吧故事》(《作家》2013年第7期)和《一个故事的两面》(《山花》2013年第11期)。我欣喜地发现,“五道口”这个奇异之地完全把贺奕的全球化思维激活了。

五道口是北京的一个地名,贺奕所工作的大学就在五道口,以身边熟悉的生活作为基本写作资源,这大概是很多作家采用的方式,比如人们都爱引用的福克纳的话,他说他只写他的像邮票大小的故乡。但贺奕并不是因为他生活在五道口,就要写个五道口的系列,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五道口这个地区的特殊价值。五道口毗邻中关村,这一大片地区都属于北京的大学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七八所重要的大学都聚集在这里。显然这里成为了那些期待得到最新最高教育的学子们格外钟情的地方。竟然有人把五道口称为“宇宙中心”。贺奕应该很在意这个称谓,立足于“宇宙中心”,还怕对这个世界看得不真切吗?五道口的特殊性还在于,这里本来是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尽管全球化时代的迅猛扩张逐渐把这里变成了大学教育和科技开发的核心地带,但它曾经的卑贱身份仍然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因此在这里更容易触摸到现实生活的肌理,特别是那些人烟密集之处,如廉价的咖啡店、拥挤的出租房,仿佛就是后现代的柔软的褶皱,是菌落最活跃的地方。

贺奕的这两篇小说写的都是柔软褶皱里的故事。《五道口贴吧故事》说的是一个出租房内发生的凶杀案的故事。俄罗斯姑娘柳芭租住在王庄小区,房东是一位独身老人,年轻时曾到苏联留学过,因此愿意将房子出租给一位俄罗斯姑娘。老人也非常照顾柳芭,这一天老人上楼去找柳芭,发现柳芭赤身裸体被绑缚在床架上,阴道里倒插着一只啤酒瓶,身下的床单被鲜血浸透,老人赶紧报了案。案子最终告破,凶手是一个外号水哥的年轻人。他在酒吧里认识了柳芭,趁柳芭酒醉与她发生了性关系。这次来找柳芭想与她再续前缘,却遭到拒绝,于是就发生了强暴的凶案。《一个故事的两面》说的是一次修理电脑时发生了交接错误的故事。两个陌生人分别将自己的电脑交到一个修理店修理,一个是美发店里的美发师边俊,一个是设计事务所的女白领晏妮,但两人去修理店取电脑时各自拿错了电脑,他们打开电脑发现了这个错误后,设法联系上了,并约定了交换电脑的方式。没想到一次电脑事故让两位陌生人认识了,并有了交往,进而影响到各自的情感生活。

从我的讲述来看,这两个故事并没有太多新鲜之处,类似的凶杀故事,类似的陌生人巧遇后的情感纠葛故事,在当代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中说得上是比较常见的故事模式。问题是讲故事的方式。贺奕这两篇小说最让我惊讶的便是他的讲故事的方式,他的讲故事的方式大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他转换了故事的主体,《五道口贴吧故事》中的凶杀故事将其叙述主体转换成了网络,《一个故事的两面》中的情感纠葛故事将其主体转换成了电脑。因为叙述主体的转换,故事所揭示的思想内涵也发生了转换。有意思的是,这两篇小说的叙述主体,一则是网络,一则是电脑,都是代表着最新科技的传媒工具,是信息化时代的标志性物件。显然,网络和电脑,是与“五道口”这个“宇宙中心”最相匹配的叙述主体,它本身就具有一种象征的意味,但贺奕并不刻意渲染其象征性,因为作为叙述主体,它将引导我们通往幽深的曲径。在《五道口贴吧故事》里,凶杀案是通过一篇网上的帖子而展开的,一位叫“随处是终点”的网民在帖子上介绍了王庄小区的凶杀案,引起网民的讨论,网民对案件的猜测,对作案动机的分析,以及对案情的调查,也随着案件侦查的进展而不断使网上的讨论发生分歧。即使案件告破,网上的讨论仍未停止,甚至网民又发现案件的破绽,转而又猜测发帖子的楼主是什么身份……血淋淋的凶杀案在网上变成了一桩社会新闻。在一个城市里,每天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光怪陆离的社会新闻,人们对这些社会新闻早已见怪不怪。小说通过一桩凶杀案件所引起的网络讨论,揭示出凶杀如何成为了网络上饶有兴趣的谈资,也揭示出人们被一桩凶杀案刺激下的种种心态,让我们看到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是如何与活生生的现实对接的。城市的面目也由此变得更加隐晦。《一个故事的两面》具有更强的形式感,小说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以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作为叙述者,左右两个部分组成的矩形平面,仿佛两个电脑的屏幕。虽然两个主人公从此相识并有了交往,相互之间有了关心和帮助,但事实上他们彼此并不信任,他们更愿意相信电脑,从电脑上获取对方的信息以窥视对方的内心。小说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这正是城市的顽疾。而人们只能把信任寄托在高科技的电脑上,这也许将会成为人类社会的危机。我从小说中读到了这样的暗示。

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曾经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观点: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以独特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贝尔的这个观点启发了我们,在今天,对小说形式的强调,完全是内容表达上的需要。为什么当下小说的城市叙事总是遭到人们的责难,认为城市叙事不如乡村叙事?也许原因就在形式上。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与城市的审美情感相对应的小说形式。如果说乡村的故事是线性的话,城市的故事就是非线性的。传统的讲故事是线性的叙述,我们的作家基本上是在用传统的线性叙述来讲述城市的故事。这种线性的叙述显然难以充分展示一个非线性的城市时空。贺奕的“五道口”系列小说完全放弃了传统的线性叙述,他在尝试着一种有“城市意味”的形式。我以为,贺奕的尝试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形式不是一种脱离内容的纯形式,而是与他看世界的方式相吻合的。

猜你喜欢

凶杀案五道口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我与我的重影
电子支付平台使用现状及原因的实证研究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我知道你终将闪耀
城市生活与“气”质边界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