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精神”冲破牢笼——读蒋一谈短篇小说《林荫大道》

2014-01-28山西段崇轩

名作欣赏 2014年7期
关键词:别墅物质精神

山西 段崇轩

作 者:段崇轩,评论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评论委员会主任。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物质同精神的较量、爱情和婚姻的错位、生存跟事业的冲突,甚至一点名利与你内心良知的纠结……每个人特别是那些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常常猝不及防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境遇和精神困境。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物质的、欲望的社会,自然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享受他应该享受的幸福。但是,在如何获取财富和幸福,怎样处理现实与理想、物质同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上,却显示了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准和程度,折射出一个人文化精神的修养和高度。这是不是国家和个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呢?读蒋一谈的短篇小说《林荫大道》(《山花》2013年第9期),不禁使我浮想联翩。这是一篇典型的城市题材小说,背景是北京大都市,写的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和精神困境。之前我读过作者的几篇小说,如不久前的《故乡》,同样写的是城市生活。在当下渐渐兴盛的城市小说潮流中,蒋一谈的作品似乎不多,但每篇都有分量和特色,显出一种敏锐、严谨、深沉的艺术特质来。《林荫大道》引人注目的是,它不仅逼真而深切地表现了年轻知识分子面临的生存和精神窘境,同时敏锐而精辟地揭示了现代人在浩浩荡荡的物化时代的心灵搏斗和精神走向。精英们尚且如斯,普通百姓又复何如?因此作品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存在问题。

两个年轻主角的人生选择令人感慨不已。夏慧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历史学博士生,她富有才华、思想开阔、口才很棒,寒窗苦读,早已期望在历史学上能有一定建树。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后的夜晚,她做了一个迷梦,梦见她走进大海,看见无数大历史学家的头颅,并在海中抓住一团海草。从这一既模糊又清晰的梦中,不难看到她对历史的痴迷和神往,虽然抓住的是海草不尽如人愿,但依然寄寓了她的执着理想。她的男朋友苏明,是在读的训诂学博士后,文弱而诚实。这样两位出色的学子,本是学术的希望、社会的精英,肩负着薪火相传的文化学术使命,但夏慧刚刚迈出人生的步子,就遭到了严酷现实的“棒喝”。博士毕业生就业范围狭窄,而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人满为患,没有特殊关系,几无挤进去的可能。苏明向她介绍北京某中学正在招聘教师,虽然觉得委屈了她的才华,但在户口、房子、工资上尚有不错的待遇,建议她去应聘。多少年来,夏慧的理想始终是高远的,她从未想过去当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她为这样无奈的选择感到失落、悲伤、不甘心,但她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现实与理想往往是矛盾的,夏慧有才华、有毅力实现她的梦想,但她却没有关系、没有机会进入正规的研究体制。她违心地去做一名历史教师,只是为了有个户口,留在北京,将来与苏明结婚成家,完成她应尽的人生任务。她的理想必须屈从现实,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生存是第一位的。她和苏明的选择是痛苦的,但又是理智的。

两个年轻人没有想到,刚过了“就业关”,又遭遇了“别墅门”,使他们又经受了一场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熬煎。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又学富五车,本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但面对一幢豪华别墅,面对现代物质世界,他们的心灵发生震动、出现倾斜。为什么我们的心灵如此脆弱?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患有“红眼病”“攀比症”?这实在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于人与物质、精神的关系,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课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作过深入思考,发表过精辟论述。中国古代哲学家中的儒家就格外重视人道德的自我追求和完善,要求“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宋明理学家甚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道家则希望人不为境累、不为物役,绝圣弃智、清心寡欲,实现对自由人格的追求,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致虚极,守静笃”等一系列观点。这些思想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更显出其耀眼的光辉与可贵的价值。当代学者周国平在《论简单生活》中,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阐述得更加透彻、通俗:“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服务,而成了一种奴役。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博士夏慧和博士后苏明,饱读诗书,对圣贤之论无疑烂熟于心,但面对现实生活、浮华世界,依然难以免俗、心旌摇曳。

富人拥有的物质世界,是如此富饶、美好,令人难以抗拒,让依然是穷学生的夏慧大开眼界、心情复杂。夏慧的母亲在北京一户富人家当保姆,她趁着研究生毕业还没有上班的空闲,去看望母亲。没有进入别墅区,直通大门的林荫大道就让她惊讶、感叹:“一个宽阔的绿荫世界出现在眼前——不,是一个幽深大气的林荫大道,一个风、小鸟和树叶不停说话的林荫大道,树枝遮天蔽日,成群的鸟在穿梭,鸣叫的声音很大,一点不刺耳。”未见别墅,先见其势。拥有这样的林荫大道的富人们,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天地中呢?恰好别墅的男女主人出国旅游,让穷学生夏慧自由地体验了一回富人生活,一边体验一边心生感慨。价值三千万的别墅,有着阔大、豪华的客厅,有着玻璃房游泳池;二层和三层,分别是酒吧、台球室与健身房、衣柜间。还有高雅的油画、奇异的鲜花、数不清的名牌服装、宽阔青翠的草地、取名“爱疯”“微软”的两只外国名犬……夏慧的心中,只有缥缈的历史、发黄的古书、枯燥的学术,而眼前展开的却是一个丰富、精美、灿烂的物质世界,这不能不使她震撼、好奇、兴奋。她在波光荡漾的游泳池游了一回裸泳,感觉自己像一条鱼,“一条月光下怅然若失的鱼”。她观赏嗅闻着花坛里一盆盆珍奇的鲜花,下意识地手指拨弄着花朵,想撕碎花瓣、踩在脚下。她情绪失落,滋生了隐隐的报复欲望。她站在衣柜间,一件件试穿着女主人的名牌衣服,一面欣赏着新的自己,一面觉得慌乱而沉重。她完全被物质世界征服了,心里暗问:“夏慧,这辈子,你会有这样舒适的生活吗?”追求美好、幸福、现代生活,并没有错,但如果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在物质世界中迷失了自己,就值得警惕、反思了。

如果说一个女孩子一时的迷失还可理解的话,那么一个成熟的男青年面对物质世界的自卑、失控,就真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了!苏明是被请来与夏慧玩儿、与夏慧母亲见面的。这位未来的女婿,自知肩负重担、自知一贫如洗,而恰恰又在这样豪华的别墅中会面,让他的心里有一种不能承受之重。他来自乡村,夏慧的家在小镇,他们无依无靠,他身上的责任很重,内心的敏感可以理解。但他忘了,他是一个博士后研究生,他有学识、有思想、有自己的精神天地,足可以同物质世界抗衡,有自己美好的未来。从下午到晚上,在一连串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都显示了他的内心波澜。主人家的狗名用了世界顶级公司的名字,让他感到愤慨;说到别墅之大,他联想到自己连小房子也没有,不禁胡思乱想;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之大,他顿感自卑、情感失控。于是把红酒当白酒喝,以至喝醉自己,出言不逊,悲伤哭泣。聪明、贤淑的夏慧,不断安慰、表白、解劝,也同苏明一样黯然泪下。这奢华灿烂、美好冷漠的物质世界,一点一点地压迫、粉碎着他们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足见这一代人内心的苍白和修养的匮乏。苏明说:“这儿不属于我们……”夏慧说:“广厦万间,睡眠七尺,古人早就这样说过。”“我不是虚荣的女人,我知道什么生活适合我。”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软弱、无奈,也看到了他们难得的坚守、清高。让“精神”冲破牢笼,他们应该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去冲破这牢笼般强大的物质世界,创造自己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蒋一谈在《林荫大道》中,提出了物化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重建“精神家园”的问题,这是城市文学值得深入开拓和推进的重要主题。

猜你喜欢

别墅物质精神
别墅里的暗影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SOPHIA别墅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应当给“别墅”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