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风文艺观中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意义

2014-01-28刘维国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74102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胡风现实主义主观

刘维国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741020)

胡风是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中的重要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在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建立了以主体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这是胡风文艺思想独特性与深刻性的关键所在。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极力摆脱时下不断提倡简单反映论的困境,反复重申作家在文学创作当过程中主观因素的重要性。在《张天翼论》中他自信地断言:“艺术活动功底最高目标是把握人生底真实,创造综合典型。这需要在作者本人和现实生活拼搏的过程中才可以达到”“一个作家,怀着诚实的心,在现实生活里面有认识,有感受,有搏斗,有希望或追求,那他的精神就会形成一个熔炉,能够把吸进去的东西化成溶液,再用它来塑成完全新的另外的东西。”

胡风提出的独树一帜的“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创伤”理论,为现代文艺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今天,依然对当下的文学评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性作用,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一、胡风“主观战斗精神”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一方面,主观战斗精神有丰富的内涵,重点在于强带作家的主观性,提高主体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战斗”,要求用主观融入客观,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创伤”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主张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灵魂,成为他文艺思想的代名词。另一方面,胡风认为要创造出好的作品,作家必须以真诚的心意,高度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为客体的现实生活中,拥抱客观对象,肉搏现实人生。“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主观精神”“战斗要求”“人格力量”。

二、胡风“主观战斗精神”文艺观的贡献

胡风的文艺观虽然是现实主义下的文艺观,但他又不同于其他现实主义文论家,在主张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前提下,认为必须依靠主观的积极行动与配合才能达到主客观相结合相统一的目的。主观是主动的、积极的,但客观并不不是。胡风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主观能动性,目的就是作家在创作时要反映现实生活,关键在于他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实中去,要带着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生活,在生活中真诚地去感受、去体验,寻求世界与生命的真谛,并把这一切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胡风的文艺观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的启蒙作用,40年代正值抗日救亡运动腾起之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风文艺理论发展成熟并达到高峰,造就了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具体性,知识分子应成为启蒙思想的传声筒。胡风认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和坚持现实主义精神是统一的、一致的。胡风文艺思想的启蒙作用在与作家的创造能力。胡风要求作家“对于血肉的现实的人生的搏斗”,这就要求作家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立场、先进的世界观及强烈的爱憎感情,否则就会偏离现实主义轨道。他认为要体现生活的真谛,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就不能脱离生活,要与生活达到一致。他在《胡风评论集·后记》中说:“我说的‘主观战斗精神’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人物的爱爱仇仇的态度”。他认为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作品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比如爱恨情仇,体现出主观的战斗信念和欲求是最为重要的。他认为“首先需要作家本人把人民的负担、觉醒、潜力、愿望和夺取生路这个火热的,甚至是痛苦的历史内容化成自己的主观要求。由于自己有着征服黑暗的心,因而能血肉地深入具体的过程去认识和反映光明,这能够在黑暗的作品里感到血肉的搏斗,引起争取光明的渴望,在写光明的作品里感到血肉的追求,引起征服黑暗的信心。”可见,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作家思想的转变,要求作者在创作中去“征服黑暗”,“渴求光明”,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先进的立场。这充分反映了胡风文艺观的进步性。

三、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路翎等七月诗派作家们的影响

在当时,有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都受到他“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

胡风作为“七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家以“锐敏的感受力”“燃烧的热情”“深邃的思想力量”去“突进现实的密林”“拥抱客观现实”,经过“创作的主体和客体相生相克过程”,达到主客观紧密结合。是对当时创作上的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一种有力冲击。强调诗歌创作应反映现实,但必需坚持客观对象与主观战斗精神“相生相尅”合二为一的美学原则。七月诗派的作家们在苦斗中巩固,以“主观战斗精神”来突进人生,把主客体融合起来,成为诗人们的自觉追求,乐观明朗的色调开始减弱,深沉凝重感有所增强。如天蓝的诗集《预言》和冀汸的诗集《跃动的夜》,是以雄浑豪放的气概本色地抒唱战争的;天蓝的《队长骑马去了》、冀汸的《旷野》都直接写出了战争中的胜利、挫折甚至是牺牲的复杂体验,前者的悲慨与后者的雄健,都给人以极强的力感,显示出阳刚之美。邹荻帆的诗集《意志的赌徒》和阿垅的诗集《无弦琴》,各自显示出俊逸隽秀与沉郁滞重的风格,他们都于孤寂的战斗中发扬坚忍主义,透现出不无伤感的、与意志拼搏的心绪,共通的悲慨情调使他们合成了同一类型的战争抒情。

路翎作为进步现实主义流派——七月派的最具代表性成员,他独树一帜文学创作风格,是与当时胡风文艺观密不可分的,是路翎对胡风理论锲而不舍地探求与忠诚实践基础上取得的成果。胡风的理论一直强调“文艺作品要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带着真诚走入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去”,因此,把现实主义融于到文艺创作中,这无疑为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创作中,路翎积极地、大胆地进行着尝试,在创作中遵循现实主义这一原则,所以,他所创作的诸多形象:如高利贷者、流浪汉、农民、地主、商人、算命先生、说书人、知识分子等都显得非常真实和饱满,这都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体验。路翎通过对这些形象进行最原生态,最本质的描写,从而找寻和探究他们在人生轨迹中所呈现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胡风文艺观不仅倡导艺术创作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且也强调在创作中必须表现人的活动。他认为:艺术创作虽然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其对象必须是活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轨迹。只有描写活人的思想情感,突出人物最复杂的心理状况或最激烈的精神斗争,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现实主义,在这方面,路翎可以说是不断进行着尝试,并且可以说他完全做到了,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认识和体验,其作品展现了强烈的个人色彩,从而使作品充满了燃烧着的激情。可以说路翎小说最有魅力、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正在于此。

可见,路翎是在胡风的理论体系模式下进行创作的,它像一条主线,引领着路翎一路前行:从创作题材到创作对象这一过程中,路翎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不断进行着尝试和超越。他孜孜不倦地从现实主义走向心理现实主义,再超越到主观现实主义,路翎可谓是胡风旗帜之下的最忠诚的一员闯将,他们一个指导与呼叫,一个实践与开拓,共同崛起在那个让人可圈可点的时代之中。

四、胡风“主观战斗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胡风文艺思想是对文学某种局限性的一次反思,一次还不很成熟但非常有价值的反思。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那个时代,在今天仍然闪烁着光芒,仍然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他告诉了我们,文艺要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文艺要反映生活,同时,文艺要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生动形象的书面表现,虽然文艺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说文艺就要像镜子一样,机械的、原样地再现生活,它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作家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并与作家的思想、情感起了化学反应后的结果。胡风《三十万言书》中强调,“离开实践来抽象地强调‘更重要的是忠于现实’那只能是无助和无结果的直观,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来源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还要有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生活实践这一基础,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其次,他告诉我们,作家要有服务于时代生活的责任感,要有一种敢于说真话,敢于直面现实人生的革命战斗姿态。作家不应该被商业利益驱使而创作出大量的平庸媚俗的作品,而应该追求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取向,应该以自己的精神力量与物欲横流的社会划清界限,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存在之地,以此来实现超越生存、超越自我的境界。

因此,胡风提出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文艺的发展与繁荣,从而有效地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的泛滥。呼吁作家进行创作时要真实体验生活反映生活,要成为真正具有人格力量、启蒙献身精神的战士。

[1]苏克斯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

[2]胡风.胡风评论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李瑞龙.胡风理论的忠诚实践者——路翎[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06.4

[4]胡风.三十万言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胡风现实主义主观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
重塑胡风的奇女子
新现实主义巨匠
胡风致乔冠华函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