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2014-01-26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短暂性

杨 勇

(吉林省前卫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为1%~15%〔1〕,TIA发作愈频繁,脑卒中的风险就愈高。早期治疗和系统观察用药十分必要,以防止发生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关于治疗TIA的药物种类颇多,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对收治的TIA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IA患者。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4〕,患者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每天发作1~10次。全部头颅CT、核磁共振成像(MRI)无新发病灶。排除标准:有活动性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者;有对盐酸替罗非班任何成分过敏者;1年内出血者;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1个月内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TIA患者100例,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9~75〔平均(60±5)〕岁,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5〔平均(62±5)〕岁。两组性别、年龄、日发作数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首次TIA,入院前均未接受抗凝治疗。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钙6 000单位,1次/d,皮下注射,连用7 d。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3 min内推注12 ml,剩余88 ml以11 ml/h输液泵静点,视TIA发作频率考虑是否连续给药或间断给药。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停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3 d后低分子肝素钙6 000单位皮下注射,12 h/次,连用7 d。出院后随访至6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治愈:治疗后3 d内TIA得到控制;有效:TIA发作在3~7 d内控制;无效:治疗后10 d未控制。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治疗前后所有病例均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6例,无效21例;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58.0%)(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现象。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影响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 论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良好的血管再通替代药,其出血风险较低。国外已经单独或作为动脉内超选择溶栓及机械取栓的辅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6〕。TI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微栓塞、脑血管痉挛、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与TIA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微栓塞学说更具有重要地位〔7〕。微栓塞学说认为,这种微栓塞为PLT聚集物。另有作者〔8〕观察研究还发现TIA的发生不仅与PLT聚集物有关,而且与血黏度增高、PLT聚集度增高亦有明显关系。此外,TIA发作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9〕。而PLT激活、黏附和聚集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性起始步骤。TIA反复发作后果严重,患者多有恐惧心理,用药需求迫切。研究〔10〕发现TIA患者就诊及接受抗凝、抗PLT治疗的时间与发生脑梗死有关,TIA>24 h就诊并接受抗血栓治疗将增加脑血栓危险。如何在发病早期即可控制或减少TIA的发作,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PLT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该受体是与PLT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PLT表面受体。PLT GPⅡb/Ⅲa活化后与多种配体结合是引起PLT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PLT聚集一方面可作为血栓形成的核心,另一方面通过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栓形成。替罗非班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特异性结合,有效地阻止各种途径诱导的PLT聚集,从而达到最大程度阻断PLT的交联及PLT的聚集。通过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在PLT间形成间桥,阻止血栓的再形成。体外研究表明,替罗非班对各种刺激因素诱发的PLT聚集都有效,呈剂量或浓度依赖性抑制PLT聚集。另研究中发现推注并维持输注替罗非班可快速达到近乎最大程度地抑制PLT功能。替罗非班的血浆半衰期大约1.6 h,药物引起的出血时间延长,停止输注替罗非班后4 h内PLT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本研究证明了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TIA是严重脑血管疾病的先兆,及早确诊并积极治疗是预防脑梗死、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对短期内反复发作的TIA应积极处理。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临床使用简单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张京滨.低分子肝素在颈内动脉系统TIA治疗中的应用〔J〕.神经快恙与精神卫生,2006;6(4):294.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Junghans U,Seitz RJ,Auilich A,etal.Bleeding risk of tirofiban:a nonpep-tide GPⅡb/Ⅲa platelet receptor antagonist in progressive stroke:an open pilot study〔J〕.Cerebrovasc Dis,2001;12(4):308-12.

4Seitz RJ,Hamzavi M,Junghans U,etal.Thrombolysis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tirofiban in stroke:preliminary observations〔J〕.Stroke,2003;34(8):1932-5.

5Mangiafico S,Cellerini M,Nencini P,etal.Intravenous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or(Tirofiban)followed by intra-arterial uro-kinase and mechanical thrombolysis in stroke〔J〕.Am J Neuroradiol,2005;26(10):2595-0601.

6Deshmukh VR,Fiorella DJ,Albuquerque FC,etal.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ors as adjunctive therapy〔J〕.Neurosurgery,2005;56(1):46-55.

7倪秀石,赵 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2):116-21.

8朱其锋.小剂量阿斯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12(3):404-5.

9马爱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4):167-8.

10Albers GW,Caplan LR,Eastor TD,etal.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J〕.N Engl J med,2002;347(21):1713-6.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短暂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诊治流程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的临床观察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