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包识生对《伤寒论》的学术贡献❋

2014-01-26郑秀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单方桂枝汤伤寒论

郑秀丽,江 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包识生(约1874~1934),名一虚,字德逮,福建上杭人[1],近代著名中医界代表之一,医学教育家。家世业医,其父包育华(号桃初)为该县名医,精于伤寒,被当时医学界称为“伤寒大家”。包识生幼承其父所传之《伤寒论》,手抄无注白文,听诵六寒暑,研究八春秋,十余载煞费苦心,专攻仲景之学,深得伤寒奥旨,著有《伤寒表》、《伤寒论章节》、《伤寒论讲义》、《伤寒方讲义》等关于伤寒论的专著,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

1 编写《伤寒表》,展现《伤寒论》整体脉络

包识生通过对《伤寒论》的反复钻研,深谙张仲景之道编著《伤寒表》,将原《伤寒论》所有条文按照“数法同证者曰章,数章同病者曰例,数例同经者曰篇”进行归纳整理,由法而章、由章而例、由例而篇,共将《伤寒论》分为8篇24例50章397法。

《伤寒表》的特点在于将《伤寒论》条文通过图表进行简化,最终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直观地展现和表达各条文之间的内在逻辑,明晰《伤寒论》整体架构和写作提纲脉络,条分缕析,纲举目张,简明直观,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伤寒论》的整体把握和系统学习,同时也为深入研究《伤寒论》者由博返约提供了捷径。读《伤寒表》,忍不住有一种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激动。《伤寒表》以图表逻辑化且“少而精”的表述方式,深受中医人所喜欢,现行的不少图表解书籍正是这种写作模式的借鉴。

2 总结伤寒方88味主药

包识生通过对《伤寒论》112首方的研究发现,在此112方中药味仅88种,并对此88味主药功效进行了提炼归纳。其中甘草缓中和百药,桂枝扶阳益卫,芍药敛阴调营,三者合而用之,可调营益卫,为众方之主脑。人参养阴生津,肉桂回阳补火,麻黄、细辛发汗,大黄、芒硝通大便,猪苓、泽泻、滑石、木通利小便,瓜蒂、豆豉取吐,柴胡、蜀漆和解,生姜、大枣、川椒、饴糖温中,半夏、吴萸降逆,龙骨、牡蛎潜阳,阿胶、鸡子黄养血,厚朴、枳实破气,虻虫、水蛭、桃仁攻血,甘遂、大戟、荛花、芫花、商陆、海藻攻水,附子、干姜驱寒,黄芩、黄连泻火,茯苓、白术制水,竹叶、石膏清热,茵陈、梓皮、薏苡仁、赤豆除湿,蜜糖、猪肤润燥,知母、黄柏滋水,天冬、麦冬、玉竹、粳米生津液,当归、熟地补血,赤石脂、禹余粮固涩,五味子、乌梅、苦酒收敛,栝楼实、火麻仁润肠,杏仁、葶苈泻肺,连翘、栀子清三焦热,白头翁、秦皮泻肝热,葛根、花粉清肌热,桔梗、贝母开肺气,旋覆花、代赭石平肝气,葱白、薤白通阳,猪胆、人尿潜阴,铅丹镇,巴豆通,升麻和,文蛤发汗,裩裆利尿[4]。包识生指出,以上药物看似简切,然而配合成方则千变万化。这种对药物分类归纳研究的方法,对现代伤寒方中药物的应用规律及配伍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思路,值得学习参考。

3 总结《伤寒论》中16首主方

包识生通过对《伤寒论》112首方的运用规律研究,总结出《伤寒论》的主方有16首,分别是芍药甘草汤、麻黄汤、陷胸汤、真武汤、桂枝甘草汤、越婢汤、泻心汤、白虎汤、桂枝汤、承气汤、四逆汤、五苓散、柴胡汤、抵当汤、理中汤、栀子豉汤。并指出伤寒方以阴阳汗下为主体,是杂病方的源头。因为伤寒是病在六经之营卫表里,故其方以阴阳汗下为主体;而杂病是病在脏腑寒热之虚实,故其方以温凉攻补为主体,所以在张仲景的杂病方中,每引用伤寒之方,而伤寒则无须杂病之方辅佐。还对这16首主方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了分类,其中阴阳之主方为芍药甘草汤和桂枝甘草汤,表里之主方为桂枝汤、柴胡汤、麻黄汤、越婢汤、承气汤、抵当汤、陷胸汤和泻心汤,寒热之主方为四逆汤、理中汤、真武汤和白虎汤,虚实之主方为五苓散和栀子豉汤。

具体而言,芍药甘草汤是阴虚养阴之方,桂枝甘草汤是阳虚扶阳之方,故二者为阴阳之主方。表里之主方共8首4对,其中桂枝汤与柴胡汤为1对,桂枝汤调营卫之虚热,柴胡汤和气血之实热。麻黄汤与越婢汤为1对,麻黄汤表实散寒之方,越婢汤表实清热之方。承气汤与抵当汤为1对,承气汤阳气实破气之方,抵当汤阴血实破血之方。陷胸汤与泻心汤为1对,陷胸汤为攻寒水之良方,泻心汤为泻热火之妙方。寒热之主方4首2对,其中四逆汤与理中汤为1对,四逆汤治里寒之实,理中汤治里寒之虚。真武汤与白虎汤为1对,真武汤治表热之虚,白虎汤治表热之实。虚实之主方2首,五苓散宣三焦之阳实,栀子豉汤清三焦之阴虚。

此外,包识生还对16首主方的加减运用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每首主方的功效、加减方的规律均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对伤寒的第一张药方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研究发现,桂枝汤是合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芍药甘草汤苦甘化阴二方而成,故能治阳浮之发热、阴弱之汗出、阴阳俱虚之营卫并病。再加太阳经之主药生姜、大枣,完成一方,变化无穷,治证最广,其加减方达27首之多,总以桂芍之益卫扶营为主。

4 总结伤寒六经方

包识生认为六经各有主证,各证各有主方。其中,太阳经方有9首,如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甘草汤、真武汤、芍药甘草汤、五苓散、栀子豉汤。少阳经方有4首,如桂枝汤、小柴胡汤、建中汤、大柴胡汤。阳明经方有8首,如承气汤、抵当汤、陷胸汤、泻心汤、四逆汤、理中汤、吴茱萸汤、猪苓汤。太阴经方为桂枝加芍药汤和四逆辈。少阴经方有4首,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脉四逆汤、黄连阿胶汤、附子汤。厥阴经方亦是4首,如当归四逆汤、麻黄升麻汤、通脉四逆加胆汤、乌梅丸,并对各经主方及其组方思路与治病对策进行了分析。

5 伤寒方分为单方、偶方、复方3种类型

包识生根据伤寒方中药味数量的多少和主要功效将伤寒方进行了归类,分为单方、偶方、复方3种方剂类型。

其所谓的单方指的是由1味药或1味药加甘草组成的方。其中,由1味药组成的方为甲类单方,由1味药加甘草组成的方为乙类单方。在伤寒方中,甲类单方有10首,如甘草汤(甘草)、文蛤散(文蛤)、烧裩散(烧裩)、一物瓜蒂汤(瓜蒂)、皂荚丸(皂荚)、诃黎勒散(诃黎勒)、鸡屎白散(鸡屎白)、红蓝花酒(红蓝花)、蜜煎导方(蜜)、猪胆汁方(猪胆)。其中内服方8首,外用方2首,皆只1味,且不用甘草、枣、蜜等和缓其性,以单纯之药治单纯之病,具有单刀直入、功力尤胜的优势特点。乙类单方有8首,如甘草干姜汤(干姜、甘草)、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大黄甘草汤(大黄、甘草)、甘草麻黄汤(麻黄、甘草)、藜芦甘草汤(藜芦、甘草)、桔梗汤(桔梗、甘草)、紫参汤(紫参、甘草)。包识生认为乙类单方中的甘草不过和味而已,仍是以各药主治为君,实亦为单方。

其所谓的偶方指的是由2味主要药物组成的方,可以是仅由2味药物组成,也可以是由2味药物加甘草组成,或是2味主要药物再加1味和缓药(如蜜、粳米)组成。伤寒方中有14首方是偶方,如四逆汤(干姜、甘草、附子)、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栀子甘草淡豉汤(栀子、甘草、淡豆豉)、半夏散及汤(半夏、甘草、桂枝)、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甘草、附子)、杏子汤(麻黄、甘草、杏子)、甘草粉蜜汤(白粉、甘草、白蜜)、甘麦大枣汤(小麦、甘草、大枣)、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禹余粮)、瓜蒂散(甜瓜蒂、赤小豆)、苦酒汤(生半夏、苦酒)、猪肤汤(猪肤、蜜、白粉)、桃花汤(赤石脂、粳米、干姜)。偶方的特点在于运用2味功效类似的主要药物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或一方一性,或一方二性,“或合力攻邪,或分头击敌,战无不胜,病无不治”。

其所谓的复方指的是不论药味多少,必具有3种以上之功效者,方可称为复方。他在其著作中他选择了10首复方进行解析(桂枝汤、越婢汤、真武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以使大家明了配方之法。然而相对而言,伤寒复方少、杂病复方多,其中奥旨还待读者深入探究。

可见,包识生区分单方、偶方、复方3种方剂类型的主要依据之一在于药物味数,即奇方单味也,偶方双味也,复方多味也。而且还以药物功效作为区分单方、偶方、复方的主要依据:“然药虽多味,而其方药同一功效者,亦可称单方;药虽多味,而其方药只两种功效者,亦可称偶方也;又药虽二三味,而其功效有二三功效者,亦复方之类也。”这种分类的方法意在突出该方的药物数量及其主要功效聚集趋向。

6 结语

包识生作为我国中医史上著名的医家和教育家,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研究尤深,并经过自己长期临床实践深得伤寒精髓。其对《伤寒论》按章节进行框架梳理的研究方法,对今天研究《伤寒论》的学术框架体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伤寒论》方证的重点研究,体现了方证是《伤寒论》的精华,其方证相关和方证辨析的研究模式,为现今开展《伤寒论》的方证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其对《伤寒论》方证治法及用药规律的全面剖析和对方证差异的细微化区分,为临床运用好经方树立了旗帜。

此外,包识生还编写有《伤寒论讲义》等教材,该教材通过“注”、“讲”、“义”3种方式结合,层层深

入地对《伤寒论》原文进行剖析和讲述,开中医《伤寒论》教材之先,当属现今《伤寒论讲义》教材的重要奠基之作,对中医其他经典著作教材的编写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探索中医教育的现代化道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 楼绍来,包识生.包天白父子[J].中医药文化,2006,2:17.

[2] 黄玉良,刘德荣. 福建近代研究伤寒学三医家[J].福建中医药,1989,20(3):34-35.

[3] 范书声.上杭县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898,905.

[4] 包识生.包识生医书合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23-424

猜你喜欢

单方桂枝汤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清廉为墨写“单方”
浙产藏红花单方联合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民间单方莫偏信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