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优化动物疫情测报工作的做法

2014-01-25,,,,,

中国动物检疫 2014年1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区县流行病学

,,,,,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渝北 401120)

重庆市优化动物疫情测报工作的做法

黄 诚,米自由,熊仲良,杨泽林,谢建华,黄 恒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渝北401120)

重庆市对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系统布局,分层次设置调查区域,全面覆盖动物疫病涉及的各个环节,组建了市县两级的流行病学工作队和分析评估专家委员会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能职责;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技术规范,对工作程序进行了规范,充分利用调查结果,对结果分析评估形成专门材料后进行上传下达;在监测工作中狠抓了监测任务的完成、兽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能力提升和以监促防四个方面,保证了调查、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力地促进了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兽医;监测;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疫情测报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两个方面。只有通过长期、连续、可靠的监测,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动物疫病的发生状况和流行趋势。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有效地实施国家的动物疫病控制、消灭计划,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根除动物疫病的过程中,除严格控制输入性动物疫病风险外,还需在当地动物疫病监测和净化工作方面投入大量资源,通过执行国家和地方监测计划,达到监视和消灭疫病的目标。在未消灭某种疫病的阶段,监测的实质意义就是净化和逐步消灭疫病;在宣布根除某种疫病后的阶段,监测的实质意义就是监视和验证疫病消灭状况,继续维持无疫。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动物疫病现状进行正确描述,及时发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评估防控措施效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建议。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市围绕动物疫情测报工作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1 流行病学调查实现三个化

1.1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框架系统化

1.1.1调查区县设置分层次。重庆市对流行病学调查区县的设置分三个层次,即:国家在重庆设置的4个国家疫情测报站(荣昌县、武隆县、璧山县和巫山县);6个市级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区县(江津区、合川区、武隆县、开县、綦江区)和除上述两项之外的其它区县。

1.1.2调查环节全覆盖。调查点的设置涉及养殖环节(规模场、散样户),流通环节(市场、公路检查站)、屠宰环节(屠宰场)和诊疗环节(动物医院/门诊)。2012年全市确定了97个市级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和468个县级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

1.1.3调查工作分工明确。在市级成立了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区县成立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定点流行病学,应急流行病学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市县两级分别成立分析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针对辖区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抗体监测和动物疫病诊断信息开展动物疫病分析评估工作。

1.2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程序规范化

市县两级动物疫控机构定期每月开展一次定点流行病学调查,根据需要开展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程序分别按照《重庆市动物疫病定点流行病学(试行)》《重庆市动物疫病应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试行)》和相应的专项流行病学实施方案进行。2013年上半年完成市级定点流行病学调查6次、市级专项流行病学调查1次、县级定点流行病学调查383次。

1.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实用化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过分析评估后,通过四种途径进行科学利用:一是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交分析报告,2013年1—6月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市指挥部办公室,市农委提交各类分析报告11份;二是定期结合辖区内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动物疫情诊断情况发布分析评估通报。2013年1-6月份,市级部门累计制发各类通报23份,各区县累计下发各类通报385个。三是针对调查发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风险,下发预警(测)通知(报),要求下级兽医部门或养殖户做好风险防范。2013年1—6月,市级部门下发了关于牲畜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A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3期预警(测)通知(报)。四是针对调查发现不带全局性的潜在风险,通过点对点发函的形式告知对方,并提出建议措施。2013年1—6月,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点对点发函8个。

在分析评估过程中,注重数据分析呈现的科学性,引入流行病学中“三间分布”理念,对动物疫病信息从时间、空间和群间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预判,为决策者提供了直观易懂的数据呈现,大大降低了兽医主管部门领导决策时的难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 实验室监测狠抓四个点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重庆市全面落实了国家监测和地方监测、定点监测和全面监测、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互结合“六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和4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的“哨兵”作用,积极配合国家参考实验室在重庆市采样,持续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为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市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重抓了以下“四个点”。

2.1狠抓完成监测任务起始点

动物疫病监测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013年1—6月,重庆市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畜禽动物疫病监测,圆满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监测任务。

2.1.1疫病监测的覆盖面广

全市共监测种禽场192个(次),商品禽场2016个(次),活禽交易市场336个(次),野鸟栖息地20个(次),家禽散养户5787个(次),种猪场126个(次),商品猪场1016个(次),生猪散养户6037个(次),种牛场40个(次),商品牛场112个(次),养牛户622个(次),种羊场30个(次),商品羊场73个(次),养羊户311个(次),活畜交易市场76个(次),家畜屠宰场57个(次)。

2.1.2监测样品数量多

免疫抗体水平监测:2013年1-6月,重庆市共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115127头(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其中春防集中监测期间,共监测高致病禽流感7112份,免疫抗体合格率82.56%;监测牲畜O型口蹄疫8779份,免疫抗体合格率81.77%;监测牛羊亚洲I型口蹄疫1505份,免疫抗体合格率78.27%;监测奶牛A型口蹄疫1058份,免疫抗体合格率79.30%;监测猪瘟7629份,免疫抗体合格率83.45%;监测新城疫6495份,免疫抗体合格率83.80%;监测高致病猪蓝耳病2502份,免疫抗体合格率77.62%。病原学监测:2013年1-6月,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学检测共计5602份,检出的阳性样品均送至国家参考实验室,结果已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外,重庆市还对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开展了监测工作。

2.1.3监测结果数据准

重庆市疫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每月定期从区县送来的备份血清中随机抽取部分血清进行复核检验,以确定区县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全年共计复核血清4850份符合率均在95%以上。

2.2狠抓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支撑点

2.2.1抓硬件建设

在2009年农业部要求对兽医实验室实行考核制度后,经过3年努力,重庆市已对1个省级兽医实验室和37个区(县)级兽医实验室进行了改建或扩建。其中,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占地面积2800m2,建有1个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1个正投入试运行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全自动核酸纯化工作站、荧光PCR仪等实验仪器 180台(套);有专职检验人员11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6名、本科生2名。在重庆市除主城之外32个区(县)均建有面积超过200m2、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物安全一级或二级兽医实验室,且实验室内配有酶标仪、洗板机等血清学检测仪器能够开展动物疫病的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学诊断;有21个区县还购置了生物安全柜、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设备,具备分子生物学诊断能力。

2.2.2抓内部管理

各兽医实验室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了质量管理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监督员等职位,专人专项确保诊断监测工作正常运行。同时建立了《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13项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并把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职工的工作考核中。

2.2.3抓信息互通共享

为更好地实现实验室信息共享,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研发一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该系统运行后,将可实现对实验室检测样品所有信息的实时录入和提取,便于获取动物疫病监测信息。基于这个系统的顺利运行,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设计研发一套面向区域实验室和区县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各级实验室可以通过该系统将待检样品从接样、流转、检测到出具报告的所有信息进行全程监控。

2.3狠抓能力提升关键点

2.3.1抓检测能力比对

2013年7月,市农委对全市兽医实验室进行了一次检测能力比对,这次比对工作严格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制作盲样、统一操作时间、统一测评项目、统一检测标准、统一检测试剂。比对结果为:有65%的区县比对项目检测结果全部准确;21个开展PCR检测的区县中有67%的区县比对项目检测结果全部准确。在农业部组织的省级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中,重庆市连续两年所有项目检测结果全部准确,2011年更因三个检测项目结果与参考值完全一致,被评为优秀。

2.3.2抓人员培训

2013年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派出8人次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各类实验室检测和诊断技术培训,各县级兽医实验室累计上派31人次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跟班培训。此外,为了及时跟进国际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针对重庆市2012年奶牛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猛增的实际情况,8月初,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专门从加拿大聘请了国际顶级布鲁氏菌病专家Klaus Nielsen教授到市疫病进行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

2.3.3抓科研创新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始终坚持“检测与科研并行、科研与人才培养并重”的方针,每年申报有2个以上的市级重大攻关专项,开展的《重庆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变异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3.4抓资质认证

早在2004年,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就通过了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2010年更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农业部考核评审的省级兽医实验室。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被重庆市质监局评为全市所有检测机构中的“AAA”级实验室,同时被树立为重庆市实验室管理标兵单位,成为重庆市质监局迎接国家质监总局检查的首选实验室。2012年,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又被确定为重庆市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实验室。按照农业部对县级兽医实验室实行考核制度的要求,目前重庆市已完成32个县级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主城7区未做考核要求),完成率达100%;万州区通过了市质监局的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另外3家县级兽医实验室正在进行计量认证申请工作。目前,所有区县兽医实验室均具备了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测能力,其中,21个区县还具备了以分子生物学检测为基础的病原学检测能力。

2.4狠抓以监促防这个落脚点。

一是定期对区县的监测结果进行复核,通过复核结果与区县上报结果之间的吻合率来评价区县监测工作的质量,确保监测数据可靠可信。二是实行“以监定酬”工作机制。 即抗体合格率与划拨乡镇防控经费挂钩;与机关包片人员的奖惩挂钩;与乡镇站职工绩效工资挂钩;与村防疫员报酬挂钩。通过这一工作机制的运行,提高的基层兽医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从而有效促进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3 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思路

3.1由于目前动物疫病监测过程中,样品数量未进行科学计算,样品的选择并未完全随机,诊断结果并未进行科学解释,因而实验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代表性。下一步工作需引入兽医流行病学系统理论,提高动物疫病监测数据质量。

3.2尽管通过国家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目前各级均建好先进的兽医实验室,定期出具大量监测数据,但对监测结果的使用上遭遇到了瓶颈,不能对动物疫病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情况进行科学描述。下一步工作需加强对分析评估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在统计学,数据库以及空间GIS应用方面的业务技能,以便在动物疫情分析评估时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建议。

S851.33

:C

:1005-944X(2014)01-0042-04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区县流行病学
泸州市
2017—2021 年湖南省规模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2021年上半年凉山州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2019 年平顶山市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