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4-01-24尹德军宋雪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梗阻性泌尿系肾盂

尹德军 宋雪艳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院CT室,262700)

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尹德军 宋雪艳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院CT室,26270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63例泌尿系梗阻性病变患者的CT尿路造影(CTU)图像资料。结果 本组63例患者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输尿管结石29例、输尿管结核及炎性病变13例、输尿管原发肿瘤12例、膀胱癌或肾盂癌累及输尿管6例、先天变异和畸形引起尿路梗阻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图像清晰、准确、分辨率优良,对泌尿系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

引起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原因很多,如肿瘤、结石、炎症和先天发育变异等。近年来,多层螺旋CT作为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一项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总结63例尿路梗阻性疾病的CT尿路造影(CTU)检查资料,以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2月,经128排螺旋CT检查、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63例。其中,男48例、女15例;年龄8~76岁,平均43岁。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包块、排尿困难、尿量改变以及泌尿系感染等。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采用GE Light VCT 128层螺旋CT扫描仪。先行全尿路平扫,然后行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前空腹,前30 min饮水500~1 000 mL。扫描时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行头先进,嘱患者屏气,扫描范围从双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自动Am,层厚5 mm,螺距0.984∶1,螺旋式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应用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注入90 mL,注射速度3 mL/s;注射后25~30 s、55~70 s、8~15 min或进一步延迟期扫描,分别获得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和排泄期图像。

1.2.2 重组参数及后处理方法 扫描结束后将所有的原始横断图像进行薄层重建,重建层厚0.625 mm,标准重建。然后将薄层图像传至GE AW4.5后处理工作站,在工作站上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多种模式的二维、三维图像。对感兴趣区域进行旋转、倾斜、切割以利于显示,将多期图像结合观察。

2 结果

输尿管结石引起尿路梗阻29例。CPR或MPR可明确显示阳性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阴性结石CTU图像可明确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不强化。

先天变异和畸形所致尿路梗阻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CTU可见输尿管折返受压于腔静脉后方,梗阻上方管腔扩张;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CTU可清楚显示重复畸形肾盂、输尿管的全貌,还可显示重复输尿管的汇合部位及开口位置。

输尿管结核、炎性病变致尿路梗阻13例。其中输尿管结核9例,CTU重建图像表现输尿管狭窄、粗细不均、边缘不规则呈串珠状改变;输尿管慢性炎症2例,CTU重建图像表现输尿管移行性狭窄或鸟嘴样改变,输尿管边缘光滑;炎性息肉2例,表现局部充盈缺损,以上输尿管、肾盂肾盏扩张积水。

输尿管原发肿瘤12例,CTU重建图像良性肿瘤表现为腔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细长而有蒂;恶性肿瘤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虫蚀状溃疡,局限性输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梗阻以上肾盂肾盏和输尿管扩张积水。

膀胱癌或肾盂癌累及输尿管6例,CTU重建图像表现肾盂内乳头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伴肾盂积水,累及肾实质,有肾盂、肾盏边缘不规则等表现。膀胱癌表现为膀胱内软组织肿块,累及输尿管开口时,其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

3 讨论

多层螺旋CT诊断泌尿系病变具有明显优势,其成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泌尿系扫描,将容积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得到各向同性的MPR图像,利用CPR能使走行迂曲的尿路展现在一个平面上,并将其拉直、展开,清楚显示泌尿系的结构,结合CTU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还能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1]。CTU图像真实、生动,可进行人工上色及本底加色,还可通过旋转从任一方位、角度观察双肾及尿路的立体形态,也可在任意一个轴进行旋转观察,对诊断泌尿系结石、肿瘤、狭窄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对血管与输尿管的关系也可以清楚显示,通过MPR、VR 等后处理可以清楚判断输尿管与血管的关系,对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手术中避免伤及血管有指导意义[2]。

以往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疾病主要依赖排泄性尿路造影(IVU)、B型超声检查、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等检查。IVU能够完整地显示整个尿路,并能够评价肾脏分泌功能,是目前泌尿系统检查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基本影像学方法。但患者需提前进行肠道准备及腹部加压,检查时间长,无法清晰显示输尿管腔外或管壁的病变,且易受周围脏器和骨质结构影重叠等情况干扰[3]。B超检查简便、费用低廉,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受人为因素、腹腔胀气、钙化灶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完整显示全程输尿管,尤其对盆腔段输尿管病变的定位、定性差。MRU对传统的尿路造影技术提供了一个替换, 可整体直观地显示泌尿系的影像全貌,可三维成像,同时观察尿路和肾实质,有助于观察尿路解剖结构及梗阻性病变的部位;但MRU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不能检查出<3 mm的结石,需结合多层螺旋CT才能全面准确地诊断[4]。

综上所述,CTU目前技术上发展成熟,因其具备多期扫描、多种后处理方法,优良的图像分辨率和多样的二、三维图像,能立体显示病变、无需肠道准备等优点,能全面且较准确地评价尿路病变位置、程度和性质。

[1] 杨培红,王健.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5):69-71.

[2] 黄忠雄,何玉成,胡六才,等.16层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26(1):59-61.

[3] 张晓凡,张毅,王芳,等.螺旋CT增强延时及后处理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3):181-185.

[4] 王礼同,李澄,袁红梅,等.MSCT曲面重组尿路与MR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比较[J].放射学实践,2008,23(9):1030-1034.

1672-7185(2014)20-0031-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0.016

2014-04-23)

R69

A

猜你喜欢

梗阻性泌尿系肾盂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方法及最新进展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安全行结肠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