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血白蛋白致不良反应1例

2014-01-24白凤芝王亚芬庞丽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病史白蛋白肝功能

白凤芝,王亚芬,庞丽敏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1岁,因摔倒后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于2012年1月27日门诊以“左股骨颈骨折”入院。入院时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0/90 mmHg。既往病史:脑供血不足病史、黄疸型肝炎病史、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血常规、肝功能检查无异常。2012年1月30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髋关节双杯置换术,术后给予抗炎、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2月11日复查肝功能,ALT 72 IU/L、AST 70 IU/L、TP 65.3 g/L、ALB 27.5 g/L、GLB 37.8 g/L、A/G 0.7、GGT 64IU/L、PALB 109.00 mg/L、GLDH 12U/L。肝功能异常,给予保肝、降酶及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2月17日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拆线。患者自述右侧肝区疼痛,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2月18日复查肝功能,ALT 57IU/L、AST 36IU/L、TP 71.0g/L、ALB 29.0 g/L、GLB 42.0 g/L、A/G 0.7、ALP 122 IU/L、GGT 80 IU/L、PALB 112.00 mg/L、GLDH 10 U/L。2月19日心脏彩超:主动脉硬化,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舒张功能测值减低,心包腔见4.1 mm积液。消化系统彩超:下腹肠间可见积液,较大前后径2.0 cm,透声尚可。双侧胸腔肋膈角可见积液,较大前后径分别为:左侧1.6 cm,右侧0.98 cm。请消化内科会诊,建议给予人血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2月19日20时40分,给予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批号:s10960037,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1时许,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约30 ml,患者突然寒颤、高热、胸闷、烦躁、呼吸困难,继而发生抽搐。立即停止人血白蛋白,并更换输液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查体:体温39.0℃、脉搏14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243/140 mmHg,患者意识清楚、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呼吸急促、四肢末梢发凉并抽动。送入骨科ICU,给予吸氧,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45次/分),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安定5 mg肌肉注射,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0.9%氯化钠250 ml、硝普钠25 mg静脉滴注(滴速6滴/分)等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20日3时,体温38.0℃、心率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2/102 mmHg,给予安痛定3 ml肌肉注射。6时,体温37.5℃、呼吸20次/分、心率90次/分、血压178/100 mmHg。10时,患者病情平稳,无不适感觉,体温37.0℃、心率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70/100 mmHg,继续在院观察。2月22日,患者一般状态好,体温36.7℃、脉搏8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60/94 mmHg,患者出院。

2 讨论

人血白蛋白是从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取,经60℃10 h灭活肝炎病毒后制成,属于生物制剂,临床应用较多,虽说明书提示使用本品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有统计资料表明,输注人血白蛋白后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11%,总发生率为0.47%-1.58%[1]。

该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20分钟后突然出现寒颤、高热、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抽搐等症状,输注人血白蛋白时未用其他药物,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上述症状可能是人血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样反应和热源样反应,相关报道多见。热源样反应主要由于输注的人血白蛋白内含有致热源引起,也有文献[2]报道高龄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易发生发热反应。过敏样反应因人血白蛋白是生物制剂、或其内含有杂质,对于高度敏感的部分患者,可能诱发严重反应。

该患者输入人血白蛋白约30ml时除上述不良反应外,同时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5次/分),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少见。何伟珍等[3]曾报道过81岁肺癌患者输入人血白蛋白致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三联律)的病例,并认为心律失常可能是异体蛋白所致心脏荨麻疹的特殊过敏类型,该患者不能排除此因素。另外,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心脏瓣膜中度关闭不全,是人血白蛋白使用禁忌症。且人血白蛋白是作用较强的胶体扩容剂,每输注10 g,1 h可吸收水分174 ml或2-5 h有300-800 ml水分进入血循环内[4]。虽文献报道,输注人血白蛋白时速度以不超过2 ml/min为宜,尤其在前15 min速度要缓慢,以后逐渐增加至上述速度[5],但对于原有心脏疾患、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心肌的代偿机制明显减低,若给予一个负荷诱因,容易导致心脏不良反应发生,其输液速度更应缓慢,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故笔者认为该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

现在各大医院都规定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标准为血清白蛋白必须小于25 g/L。根据美国UHC治疗指南的推荐,人血白蛋白仅用于血清白蛋白水平极低(<15 g/L)的危重患者,若血清白蛋白水平在15-20 g/L,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6]。该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ALB降低,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后,分解代谢增强,患者进食减少,非蛋白质热卡和蛋白质合成的底物氨基酸摄入不足所致。通过1周肠外营养液的供给,肝功能异常明显好转,ALB也由27.5 g/L上升至29.0 g/L,说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效,可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处方,来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

随着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的增加,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减少和降低人血白蛋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首先是提高药品质量;其次是确定药品的临床适应症,排除不合理用药;再次是严格执行操作原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对药物产生任何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另外,可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来规范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其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确保更加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人血白蛋白。

参考文献:

[1]卢 毅,丁文旗.人血白蛋白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0):178.

[2]廉爱玲,杨 威,郭 莹,等.高龄患者静点人血白蛋白易引起高热反应[J].伤残医学杂志,2004,12(3):8.

[3]何伟珍,危月球.人血白蛋白过敏并致心律失常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7,6(4):219.

[4]卜一珊.人血白蛋白不良反应分析[J].天津医学,2007,19(1):35.

[5]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02.

[6]张 强,葛 欣,陈 敏.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10):529.

猜你喜欢

病史白蛋白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