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4-01-24苟伟会张思瑾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鼻窦眼睑淋巴瘤

田 昕,苟伟会,陈 鹏,张思瑾,许 忠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儿科,吉林 长春130041)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5岁,因反复左侧鼻塞、流涕、左眼睑肿胀2个月,黑便3天入我院儿科。

患儿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流涕,左眼睑出现肿胀,下眼睑淤青,于院外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行鼻窦CT检查,报告示:左眼眼睑及内眦部软组织肿胀,左眼眶内壁改变,不除外内壁骨折,左侧筛窦及左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影,左眼肌锥外间隙条片影,考虑炎性病变所致。临床诊断为急性鼻窦炎、眶内蜂窝组织炎,行左侧鼻窦开放术,术中见左侧中鼻甲黏膜糜烂,左侧筛窦及上颌窦内有较多粘灰黄色脓性分泌物,手术后给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眼睑肿胀明显减轻,鼻塞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病理回报:(左侧鼻腔、鼻窦)送检为炎性渗出和坏死组织。入院前1个半月患儿再次出现左侧眼睑肿胀,严重鼻塞、流涕,行眼眶CT(冠位+轴位)示:左侧面颊部、眼眶、眼睑及内眦区软组织增厚。左侧上斜肌增粗。左眼眶下壁骨质不规整,左侧眶内壁、部分筛板、左侧上颌窦内壁骨质不连续。左侧筛窦、左侧鼻腔及左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呈近似软组织密度影。于我科抗感染治疗2周后明显好转出院。入院前3周患儿又出现上述症状,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第2次入我院耳鼻喉科,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眶内蜂窝织炎。于入院前2周行鼻内镜下左侧鼻腔坏死组织清理术。术中见左侧中鼻甲黏膜部分坏死,全组筛窦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组织,上颌窦窦口周围及窦腔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组织。术后病理回报示:(左侧鼻腔)送检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坏死及钙化,间质内有炎细胞浸润,浆细胞丰富。术后予抗感染、对症及激素治疗。但患儿仍有发热,入院前3天出现黑便,以消化道出血第2次入我科。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欠佳,左颈部可触及4 cm×2 cm大小肿大淋巴结,有融合,质硬,活动度差。右侧颈部可触及2 cm×1 cm大小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差。左眼睑肿胀,右侧鼻背部可见一1.5 cm×1.00 cm小坏死结痂,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和脐周部有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辅助检查:腹部超声示:胰腺回声饱满,回声减低,盆腔内可探及游离性液性暗区,较深处约3.4 cm。提示:胰腺不正常回声,腹腔积液。颈部淋巴结超声示:双侧颈部大血管旁及颌下均可见多个淋巴结样回声,左侧颈部较大者为3.5 cm×1.7 cm,右侧颈部较大者为2.1 cm×0.9 cm,皮髓界限不清,形态尚规则。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1%,淋巴细胞百分比21%,红细胞计数2.7×1012/L,血红蛋白含量70 g/L,血小板计数84.0×109/L。CRP 8.69 mg/dl。便常规:红细胞0-2/HP,潜血阳性。真菌D-葡聚糖检测阴性。免疫球蛋白正常。血沉10.0 mm/第1小时,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肾功、心肌酶学:谷丙转氨酶98 U/L,谷草转氨酶189 U/L,白蛋白21.3 g/L,总胆红素20.30 μmol/L,直接胆红素12.06 μmol/L,胆碱脂酶304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6.8 U/L,钠136.0 mmol/L,降低,余血离子大致正常。胰腺功能:血淀粉酶273.0U/L,脂肪酶225 U/L,均升高。尿常规检查:蛋白质2+,白细胞4.7/HPF,红细胞136.4/HPF。

诊疗经过:入院后给予禁食水,补液及头孢吡肟抗感染、氨甲苯酸止血、米乐松静点及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超声引导下行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取出淋巴组织送病理,同时请病理科给第2次手术鼻窦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患儿仍有间断发热,排暗红色大便,精神萎靡,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3.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1%,淋巴细胞百分比18.0%,红细胞计数2.35×1012/L,血红蛋白含量66 g/l,血小板计数86.0×109/L。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DIC初筛试验:抗凝血酶80%,D-二聚体1 186.0 n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2.0 mg/L。D-二聚体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复查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测定1.57g/L,凝血酶时间27.4s。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时间延长。考虑患儿病情危重,有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DIC倾向和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故转入ICU进一步治疗,转ICU后病理回报:颈部淋巴结穿刺组织和鼻窦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BER(+)、CD2(+)、CD3(-)、CD20(-)、Ki67(阳性率80%)、TIA-1(+)、CD56(+)、TdT(-)、CD30(-)、MPO(-)、CK7(+)、PAX-5(-)、AE1/AE3(-)、ALK(-),符合NK/T细胞淋巴瘤。转入ICU 1天后家长放弃治疗,出院1天后患儿死亡。

2 讨论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是2001 年WHO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中的一个独立类型[1]。本病既往也称为中线(或中面部)致死性肉芽肿、中线恶网、中线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除鼻腔外,其他部位也可以发生,如胃肠道、咽部、皮肤、软组织、肺和睾丸等。本例报道的患儿患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并发生了颈部淋巴结转移。

本病在亚洲和南美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洲。男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为2-3.3∶1,中位年龄为45岁至50岁[2,3]。本病在儿童罕见。目前国内报道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最小年龄为8岁男孩[4],国外报道的最小年龄为一突尼斯5岁女孩[5]。本文报道的患儿年龄5岁,为国内报道的年龄最小发病者。

鼻型NK/ T 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属性尚存在争议,一般认为该肿瘤细胞既表达NK 细胞相关性抗原(如CD56,CD57,CD16等),也表达一些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性抗原[如胞浆CD3,T细胞内抗原1(T IA-1)和颗粒酶B]。该患儿肿瘤细胞既表达CD2和TIA-1,也表达CD56,而且CD20阴性,提示该患儿的瘤细胞来源于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80%-100% 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存在EB 病毒感染[6]。本病例患儿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EBV阳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该患儿病变组织免疫组化显示Ki67的阳性率为80%,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核抗原,Ki 67的增殖指数越高,病人预后越差[7]。该患儿的不良预后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鼻NK/T细胞淋巴瘤首先发生于鼻与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临床表现为鼻腔、咽喉部、副鼻窦区以及扁桃体等面部中线结构的破坏。而且,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常可累及眼眶,本文报道的患儿眼眶受累明显,表现为眼部肿胀,CT示眶内壁骨质破坏。本病还可有远处器官的受累,如皮肤、胃肠道和生殖器官,但中枢神经系很少受累。疾病后期,会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全身症状。本例报道的患儿在疾病后期出现了发热、全血细胞的减少、肝功能异常等,考虑存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本病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关。Takahashi等[8]报道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后中位生存期仅为1至2个月。该患儿诊断时已有颈部淋巴结远处转移,并可能有胃肠道的转移(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同时有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和DIC的倾向,该患儿从发病到死亡,病程2个月,预后极差。

鼻腔NK /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在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随着疾病进展,可表现为反复的鼻窦炎、鼻塞,甚至眼部肿胀,病理上可见大片的坏死组织,而不易发现肿瘤细胞。故鼻腔NK /T细胞淋巴瘤的确诊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检查相结合,甚至需要反复多部位的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本例患儿病初表现为鼻塞、流涕、眼睑肿胀,第1次手术后病理回报为鼻腔和鼻窦组织为炎性渗出和坏死组织,手术后患儿反复发生鼻塞和眼睑肿胀,抗感染治疗部分有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第2次手术病理报告可见坏死和钙化,但术后患儿仍有发热、鼻塞,眼睑肿胀明显,鼻梁皮肤可见坏死,故患儿病情不能单独用炎症解释,考虑患儿可能存在其他疾病:①鼻窦结核;②Wegener 肉芽肿:③鼻咽部的恶性肿瘤。上述疾病除临床表现相鉴别外,病理活检是确定鼻NK/T 细胞淋巴瘤的金标准。本病例鼻窦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均符合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但是病理诊断存在很大难度,容易误诊和漏诊。主要表现在:①病理取材不当。该疾病以坏死性病变为主,故病灶中心多为坏死组织,不易发现肿瘤细胞。因此,取材部位应在病灶的边缘,即病变组织与坏死灶交界处取材,多次、多部位取材可提高检出率。取材范围要足够大。②肿瘤细胞本身变异较大。肿瘤细胞可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多样细胞,在未做免疫组化时很难鉴别细胞来源,尤其是合并感染和坏死时,很容易与坏死组织伴炎性浸润混淆。③对本病认识不足。因为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儿童的发病率很低,故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尤其是本例患儿年龄很小,在国内鲜有报道,故增加了诊断的困难。另外,本病例也提示了早期做免疫组化的重要性,在行颈部淋巴结活检后,又给第二次手术送检的鼻窦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同样证实了本病。总之,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患者,常规抗感染和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要警惕本病,多次多部位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至关重要。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进展迅速,恶性度高。对早期患者治疗上倾向于放疗或放化疗综合治疗,关于晚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复发患者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因晚期病人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自体或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本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很差。最近的一篇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报道[9],本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年,5年生存率为46%。国内报道[10]5年生存率为33.3%,晚期病人生存率更低,仅7%-31%。

参考文献:

[1]Chan JK.The new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he lymphomas:the past,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J].Hematol Oncol,2001,19:129.

[2]Chim CS,Ma SY,Au WY,et al.Primary nasal natural killer cell lymphoma:long-term treatment outcome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J].Blood,2004,103(1):216.

[3]Lee J,Kim WS,Park YH,et al.Nasal-type NK/T cell lymphoma: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utcome[J].Br J Cancer,2005,92(7):1226.

[4]张正祥,安晓静,石群立,等.儿童NK/T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2):88.

[5]Zeglaoui I,Belcadhi M,Sriha B,et al.Nasal NK/T-cell lymphoma in the paediatric population.Two case reports[J].B-ENT,2009,5(2):119.

[6]Peh SC,Quen QW.Nasal and nasal type natural k iller(NK)/T-cell lymphoma:immunophenotype and Epstein-Barr virus(EBV) association[J].Med J Malaysia,2003,58(2):196.

[7]Kim SJ,Kim BS,Choi CW,et al.Ki 67 expression is predictive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Ⅰ/Ⅱ extranodal NK/ T-cell lymphoma,nasal type[J].Ann Oncol,2007,18(8):1382.

[8]Takahashi N,Miura I,ChubachiA,et al.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20 patients with T/Natural Killer (NK) 2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asal and nasal2type NK/T2cell lymphoma[J].Int J Hematol,2001,74(3):303.

[9]Li S,Feng X,Li T,et al.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a report of 73 cases a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J].Am J Surg Pathol,2013,37( 1):14.

[10]杨拴盈,张王刚,赵新汉,等.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3):349.

猜你喜欢

鼻窦眼睑淋巴瘤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