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患儿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效果观察

2014-01-23沈彩琴匡晓红

护理学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流速哮喘

周 琦,沈彩琴,匡晓红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江苏 张家港215600)

支气管哮喘是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甚至在10~20年内增加了1倍[2]。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指出,哮喘的本质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对患儿进行长期、持续、规范化的管理是减少哮喘反复发作的关键[3]。延续护理是指面向有医疗性护理服务需求的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康复促进、健康指导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4]。延续护理是通过系列行动设计,确保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及医院不同科室受到协作性与连续护理,包括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会后持续随访与指导,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是延续护理服务最主要的形式[5]。笔者发现电话随访所能获得的信息较为单一,家庭访视因时间成本和空间距离等多种因素,难以普遍开展,而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是一种全新的人际交流和联系方式,我科使用“微信”对部分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儿科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5例,男性60例,女性 55 例,学前期(0~3 岁)25例,幼儿园期(4~6 岁)39 例,低年级期(7~9 岁)28 例,高年级期(10~14岁)23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4],在患儿出院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在入组时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延续护理方法 在给予常规的出院宣教后,由责任护士在出院1周内电话随访患儿家长1次,之后为患儿在专科门诊自主随诊。

1.2.2 观察组延续护理方法

1.2.2.1 设置专用微信帐号,添加患儿家长为微信好友 建设微信平台下的网络 “虚拟哮喘之家”,建立科室专用微信帐号“天使爱花朵”。观察组患儿出院前家长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将我科微信加为好友,本研究中观察组所有患儿家长均将微信作为常用的即时联络工具。

1.2.2.2 微信平台提供的延续护理服务项目 微信群内提供的主要服务有:(1)在线咨询服务,每月指定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作为当月微信群管理员,使用科室专用手机,每天11:30~12:00及16:00~17:00登录“天使爱花朵”微信,提供咨询等服务。(2)每周专家门诊信息,指导患者使用预约门诊服务(预约门诊由“张家港市卫生信息网”提供平台支持),专家因故停诊时提前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通知,避免部分患儿家长在复诊时反复奔波。(3)宣传科室形象,发布医院相关活动消息,如“哮喘患儿家长联谊会”等,并宣传我院中医儿科如“冬病夏治、中医外治”等特色诊疗手段。(4)在季节性传染病高发季节,发布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5)以图片、视频、文档等多样化形式,提供各种儿科常见疾病的科普宣传课件,提供科学理念,服务广大患儿家长。(6)提供延续护理和家庭随访,利用微信平台为出院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包括用药指导、病情访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在入组后9个月内出现急性加重需要复诊的次数和住院次数,此数值通过查阅患儿专用病历记录本获得;观察两组患儿在入组时及入组后9个月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图表由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由患儿家长主导完成,本表涉及患儿在过去4周内的哮喘症状、急救药物使用、哮喘对日常生活影响等5项,每项最高得分相加即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得分,≥23分为哮喘完全控制,≤12分为控制不良;观察两组患儿9个月内记录的最高峰值流速,采用科卡峰速仪(上海丸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最大呼气流量的测量,患儿分别于晨起和晚睡前进行,每周至少测量4次,取每周最佳值和最差值录入统计软件,计算其变异率;入组9个月时,两组患者家长填写《患儿家长满意度随访表》,以0~10分简单量化法,0分为很不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入组后9个月内出现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的比较(±S,次)

表1 两组患儿入组后9个月内出现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的比较(±S,次)

组别 n 急性加重次数 住院次数对照组 56 2.35±1.07 1.27±1.24观察组 59 0.35±0.34 0.21±0.14 t 17.63 6.81 P<0.01 <0.05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儿出现哮喘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的比较见表2

表3 两组患儿入组9个月内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入组9个月内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S)

组别 n 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 满意度(分)对照组 56 16.69±14.62 7.59±2.15观察组 59 7.25±2.45 9.27±0.67 t 24.58 14.20 P<0.01 <0.05

由表2可见,两组患儿入组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9个月时观察组患儿哮喘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儿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入组时及入组9个月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入组时及入组9个月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n 入组时 入组9个月时对照组 56 17.30±4.30 20.80±2.70观察组 59 17.50±3.80 23.60±3.30 t 0.69 8.26 P>0.05 <0.05

由表3可见,观察组患者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较小,病情控制较佳,且家长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不仅需要在住院期间获得优质护理服务,在出院后也需要获得延续护理以达到病情的良好控制,参加“哮喘之家”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延续护理模式,具有明显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6]。但“哮喘之家”要求受众定期来医院参加面对面的教育,以获取相关医学知识培训。对于儿童哮喘患者而言,患者的家长是儿童主要的社会支持者,但患儿家长对哮喘的相关专科知识普遍缺乏[7],且这一年龄段的家长多面临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参加“哮喘之家”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发达国家,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已成为普遍手段,利用方便、经济、快捷的网络服务是未来开展延续护理的最佳方式之一[8]。“微信”是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 “即时通讯应用程序(instant messenger,IM)”, 其受众主要为 40 岁以下的人群,2012年3月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9]。哮喘患儿的家长年龄段多在25~40岁,是微信的主要使用人群。微信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互动,通过微信,传播与交流变得更加简易化、现实化、紧密化,其信息传播极具病毒模式-爆发式影响力、几何倍数的扩散速度[10],其通过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社交链,覆盖了工作、生活多层次需求面,微信的机制是点对点或者点对群服务,利用微信功能多样性,形成医护人员、患儿家长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我院利用微信这一工具,建立了网络化的“虚拟哮喘之家”,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服务[11]。

3.2 哮喘患儿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能较好地控制疾病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指出: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的环节,而哮喘急性加重次数及因哮喘住院次数是反映哮喘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定哮喘患儿病情控制情况,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建议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作为儿童哮喘管理工具,可在临床中有效持续地评估哮喘的控制程度[12]。两组患儿经实施不同的延续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中位评分为23.6分,达到了哮喘完全控制的治疗目标分数(≥23分),而对照组中位评分为20.6分,属于哮喘良好控制(19~22分)。呼气峰流速测试是方便并能很好反映哮喘病情的肺功能指标,文献推荐使用呼气峰流速仪检测患儿每天早晚呼气峰流速的变化[13],通过计算患儿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或最佳值的百分比及每天早晚呼气峰流速变化率,对哮喘病情进行评估分级,决定治疗方案。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最高峰值流速变异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也提示观察组患儿病情控制较佳。

3.3 哮喘患儿家长对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满意度较高 我科实施的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服务中,在线交流服务可及时解答患儿家长的问题;预约专家门诊服务在专家因故停诊时,提前在朋友圈内发布通知,避免部分患儿家长在复诊时反复奔波;朋友圈发布各种关于儿童哮喘的宣传课件,为患儿家长提供科学而权威的理念;该模式下的延续护理能方便地使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手段,信息容量丰富,交流方便快捷,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进行互动式交流。患儿家长对这种新型的医护患交流平台普遍兴趣较高,通过这一平台能非常方便快捷地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患儿家长之间通过交流经验,可获得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这一延续护理形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Chandan C,Tamoghna M,Amaradri M,et al.CAIDSA:Computer Aided Intelligent Diagnostic System for Bronchial Asthma[J].Expe Systems Applications,2009,36(1):4958-4966.

[2]谷加丽,马红玲,郑跃杰.2010~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2):918-923.

[3]杨义琼,马利维,黄 英,等.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6):1579-1581.

[4]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2.

[5]谢风兰,成守珍,蔡 卫,等.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4):52-53.

[6]季淑玉.“哮喘之家”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13-14.

[7]陈燕芬,罗雁青,梁 爽.哮喘患儿家长的哮喘相关知识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38-39.

[8]韦性丽,魏才娟,税 莉,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5-147.

[9]白 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2):78-81.

[10]刘丽君,熊才平,林 利.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实验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68-72.

[11]张 静,杨玉梅,张金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哮喘儿童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513-1514.

[12]吴谨准.儿童哮喘的临床控制及其监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52.

[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流速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爱虚张声势的水
儿童哮喘的治疗加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