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医学——中国朝鲜民族的传统医学

2014-01-23南红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四象少阴太阴

南 征 南红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1 朝医学之沿革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

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组成为古代中国文化内涵,特别是《易经》、《内经》、《伤寒论》对朝医学的原始起着重大作用。朝鲜国朝鲜时代出版的医籍有《乡药集成方》(俞孝通,1433 年8 月),《医方类聚》(金礼蒙,1445年),《东医宝鉴》(许浚,1610 年),《东医寿世保元》(李济马,1894 年),此为朝鲜四大经典医籍也,对朝医学的启蒙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东武李济马先生在《东医寿世保元》一书中大量引用中国经典书目有《四书五经》、《尚书》,医籍有《本草》、《内经》、《汤液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补遗》、《日华子本草》、《伤寒论》、《本事方》、《海藏书》、《医学纲目》、《伤寒明理论》、《丹溪心法》、《医学入门》、《活人书》、《宝鉴》、《脉经》、《金匮要略》、《世医得效方》、《万病回春》、《脾胃论》、《外台秘要》、《伤寒十劝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宣明论方》、《千金方》等,至于朝鲜高丽朝的医籍如《乡药救急方》、《东人经方方》、《三仙子乡药方》、《乡药惠民经验方》、《诊脉图诀》等基本源于三国时期,作者不详,其原版已佚失,无现存版,只散记于日本《医心方》一书之中,对朝医学启蒙无关重要,同时李济马先生在《寿世保元》一书中大量引用朝鲜朝时期医学名著《医方类聚》、《乡药集成方》、《东医宝鉴》,特别是《东医宝鉴》被此书大量引用,其影响可想而知之。《东医寿世保元》一书出版后深受朝鲜末期民间医生的好评,也受到了日、美洋医之排斥,不少本国同道们也表示反对意见,如茶山丁若镛、李圭景、崔汉绮等。然而使用《东医寿世保元》方药后的显著疗效,使医者、患者深受鼓舞和喜爱。本书越传越远,学习《东医寿世保元》的医生越来越多。公元1894年前已有人把《东医寿世保元》的初稿即《四象医学草本卷》带入到延边,广泛传授。1923 年时延边龙井医学会首次举办过四象医学研究班,培养了四象医。第一代四象医有白丁、都殷圭、金良洙、金九翌、李仁柏、朴泰俊等,他们的著作分别有李常和著《增补辨证方药合编》(1927 年),佚名氏《四象青兰鉴》,金九翌《四象临海指南》(1940 年),李常和《汉方医学指南》,金明旭《西诊东治经验方》(1938年),南鹏云《四象方》(1950 年),赵星镐《朝鲜民族医临床经验方》、《妇产科七字经》,金凤寿《朝鲜传统医学简史》,《东医寿世保元》校勘本,还有李钟善、黄河龙、李禹峰、李自俊、李仁柏、李枝英、崔成仑、李锡然、李震、孙思明、全炳然、安东柱、孙永锡、崔松男、张文宣等,为形成中国朝鲜民族医药学体系做出伟大贡献。

2 朝医学特色

2.1 整体观念“天人性命”观: 朝医学坚持“大同者,天也;各立者,人也。博通者,性也;独行者,命也”。事物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共性叫天机,包括地方、住处、世会、天时等。人类生活在社会中立身之处的独立性、特性、个性叫人事,包括居处、党与、交遇、事务等。人的筹策、能力、通晓经论、谨慎行事、大度抢容叫个性,人的仪表俊秀、威严而举止大方、见多识广、有方、有略,展示才干之行为叫使命。朝医学认为“天机、人事、个性、使命”统一的处于永远变化之中,可以相互矛盾对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对立统一的永恒的变化中发生、发展、消亡。

如: 1)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少阳人,怒情宏抱而哀情促急;太阴人,喜性广张而乐情促急;少阴人,乐性深确而喜情促急。2)太阳人,虽至愚,其性使使然,犹延纳也;虽至不肖,人之喜恶,亦知之也。少阳人,虽至愚,其性恢恢然,犹式度也;虽至不肖,人之知遇,亦知之也。太阴人,虽至愚,其性卓卓然,犹教诱也;虽至不肖,人之勤惰,亦知之也。少阴人,虽至愚,其性坦坦然,犹抚循也;虽至不肖,人之能否,亦知之也。3)太阳之性气,恒欲进,而不欲退;少阳之性气,恒欲掌,而不欲措;太阴之性气,恒欲静,而不欲动;少阴之性气,恒欲处,而不欲出。

2.2 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如癫狂此二症,所欲不成,忧郁伤心伤脑,欲火曰炽,忧怒叠生积郁成病。心肾不交,初病不寐,思考伤脾,渐次食减,脾不运化,不食之不饥,心脾肾三经,各自不和则生火,脾不和则郁结,肾不和则水涸。

脾者仓禀之官,脾郁结,则水气不能上升,火气不能下降,此火水不济之象也,水不利火则生热,脾不运则生湿痰,脾浊湿痰,火与热上浸心窍,此邪痰入心窍,心不守舍,由此而成狂。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居焉,心受邪则精神昏暗,客胜主弱,无至之家,先开心痰火,调和脾胃,心滋肾之,则心脾肾皆和而病自去矣。

无可不诚,头手腰无所不敬。太阳人急迫之心,少阳人俱心,太阴人怯心,少阳人不安定心,头有擅心,肩有侵心,腰有懒心,臀有欲心,擅心夺利也,侵心自尊也,懒惰自卑也,欲心窃物也,擅心强取牟利,侵心夸大自己,懒心使人自私无能,欲心偷窃财物。颌有骄心,臆有矜心,脐有伐心,腹有夸心,骄心骄意也,矜心矜虑也,伐心伐燥也,夸心夸志也,骄心骄傲,矜心自大,伐心自夸,夸心夸志。朝医学把人看成是以心为主宰的四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同时把人与天机、个性、人事、使命等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认为人可分割的整体。

2.3 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

2.3.1 在病因病理论述中坚持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如金九翊(1880 -1969)《四象临海指南·肺病论》痨瘵-肺结核,病机为真元消耗,阴虚火动,瘀血郁热,变化生痨虫,蚀入脏腑之精血。又如肺病的原因中有心伤,在肺病治疗上注意及要件中说: “肺病大概主热,主寒者稀少,闻或寒嗽者,寻常之慢性症也。寒嗽者,冬重夏轻,一生反复,长寿少多故也。肺主气,故用人参补气之剂,则此雪上加霜,禁大病薪格耳,人参助肺热则火炽,遂成咯血,牛血之症,医者只知补气,不知变症。而不知四象之本次,妄用人参企效也,人参少阴人药,若使少阴人肺热盛者,沙参代用,况人参少阳人、太阴人用之,则杀人必不可医也。”在肺病,滋阴降火,清肺消痰,益气之剂,观其病症,详细加减,用药而可也。

2.3.2 治则治法用药上坚持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 如1992 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朝医学》中曰: 惊悸是指因猝然闻巨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招来心惕然的一种自觉病症。多由有素体虚弱、劳欲过度而气血亏虚,情志刺激、忧思惊恐、恼怒,精神过度紧张而气虚怯,阴血暗耗,发生惊悸。治疗补气养血,镇心安神,太阴人用牛黄清心丸、三神散,少阴人用苏合香丸、八物君子汤,少阳人用六味地黄汤、十二味地黄汤。

如金九翊《四象临海指南》中对肺痨(肺结核)一病有着不同的治法: 1)太阳人,①升清补肺法,方药为升清补肺汤(肾虚加鹿茸,热甚加葛根,吐血加葛根)。②清肺法,方药为清肺汤。③补肺法,方药为补肺汤。④固助法,方药为固助汤治疗干性胸膜炎。⑤清痰利水法,方药为清痰利水汤治疗湿性胸膜炎。2)少阴人用益气法,方药为加味益气汤。3)少阳人,①补肺益肾法,方药为加味地黄金水汤(热甚加生地,吐血者加生地)。②补益顺气法,方药为补益顺气汤治疗干性胸膜炎。③补肝利水法,方药为补肝利水汤治疗湿性胸膜炎。而对太阴人中出现的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也有不同的治法。如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上焦面风、齿痛、头痛,用升清法,方药为升清葛根汤(葛根15g,寸冬5g,桔梗5g,五味子5g,黄芩5g,白芷5g,杏仁5g,藁本5g,升麻10g,天门冬5g,炒酸枣仁5g);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风火急痫面风、头痛,用解毒升阴法,方药为解毒升阴煎,药用葛根15g,寸冬5g,桔梗5g,五味子5g,黄芩5g,白芷5g,杏仁5g,藁本5g,莱菔子10g 或大风疮加大黄10g、皂角5g。

如延边中医院国家级名医全炳烈教授医案中,少阴人妇女劳心焦虑伤脾证,用理气健脾固肾之香附子八物汤治疗。少阳人腰痛,辨证为脾肾阳虚,方用白何首乌附子理中汤,后用十全大补汤,气血双补、脾肾同调疗效显著。这种辨象辨证结合的方法治疗疑难重症是当今名朝医治疗民族地区广大患者的主要手段。

如孙永钖治疗心火分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阳用黄芩、酸枣仁;少阴用秦艽、当归;少阳用生地黄、知母。治疗心悸分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阳用牛黄清心丸;少阴用首乌贯众汤;少阳用朱砂益元汤。又如金东変《青兰堂验方》(1947 年,民国35 年)治疗咳嗽(肺炎),分为太阴、少阴、少阳三种人。太阴人用镇咳丹治咳嗽(肺炎)或百部丸治痰热咳嗽,方药为黄芩,桑白皮,款冬花,五味子,莱菔子,麻黄,杏仁,乌梅,天门冬,麦门冬,桂枝,石菖蒲;少阴人用定咳丹治咳嗽(肺炎),方药为米壳,白术,半夏,香附,陈皮,苏子,当归,百合,藿香,苏叶;少阳人用镇咳丹治咳嗽(肺炎),方药为沙参,前胡,白茯苓,贝母,瓜蒌仁,玄参,知母,黄柏,柴胡,羌活,独活,防风。

如《增补辩证方药合编》,李常和(延边)1929 年,在《四象论》中曰: “其实临病以外知内的固有之法,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情,则四象自在其中,全且备焉。”

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用二冬汤、生津养血汤、清心莲子汤;中消用生地八物汤;下消用黄芪汤、理中汤、六味汤和生脉散。通用合治汤(熟地,山萸肉,寸冬,玄参,车前子治下消)。其中产后消渴用当归补血汤、独参汤、参归茸汤;伤寒胃热烦渴用白虎汤;便秘用调胃承气汤;心热有摇头、咬牙、额黄等症状,用黄连,甘草,导赤散;肝热有目眩用柴胡,防风,甘草,泻清丸;脾热有鼻上红用泻黄散;肺热有腮红用泻白散;肾热有额上红用知母、黄柏、甘草。

如《东洋医学要论》1944 年,金圣培,《四性论》中有四性人,为阴阳冷热人,阴性人—肺大肝小(太阳),阳性人—肝大脾小(太阴),热性人—脾大肾小(少阳),冷性人—肾大肺小(少阴)。治疗上如感冒,阴性人用麻黄汤、葛根解肌汤、热多寒少汤、调胃佳命汤;冷性人用藿香正气散、川芎桂枝汤、八物君子汤、香砂养胃汤、芎归香苏散;热性人用荆防败毒散、荆防桑白散,又如咳喘,太阴性人用清肺泻肝汤、麝香败酱散、葛根承气汤;少阳冷性人用人参首乌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当归十二味宽中汤,少阳热性人用荆防败酱散、阳毒白虎汤。

2.4 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金九翊先生在《四象临海指南》中说: “勿论四象,一曰用药在先,调养慎摄次之,其中禁色最要紧也。若调养不慎,则亦病不愈也。用药格致,善能调养,则此病十居八九无不治之忧矣。”又曰: “治法食饵适当,药用无果,则第一疗养饮食为主也。酒色、烟草、苦草、其它热性物为禁忌物。为其它食饵,各自食性要求,应之无妨。”这充分说明了金老先生在临床中,特别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他说: “调养之法虽多,其中绝禁用色,若全治后一年内用色,则其病再发,再发则百中百死。”

在养生保健、健康长寿方面,朝医学强调: “有闻见则福寿,有简约则福寿,有勤干则福寿,有警戒则福寿。”又曰: “骄奢减寿,懒怠减寿,偏急减寿,贪欲减寿。”朝医特别强调“必广明医学,家家知医,人人知病,然后可以寿世保元。”

广明医学,养生保健人人有责,全民总动员才能国富民强,人人长寿,寿世保元,强调了上医治病、治人、治国之道。

3 结 语

朝医学源于中医药学,始于朝鲜朝,形成于中国吉林省朝鲜族居住地域,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以天人性命观为指导理论依据,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永久恒动观,有机整体观,临证诊治与养生保健相综合的综合防治观等三观为一体的具有独立体系的临床实践哲学医学范畴,是中国朝鲜民族的灿烂夺目的宝贵遗产,应努力继承挖掘,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四象少阴太阴
论少阴“三急下”
《四象》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Thirty-Six Stratagems (1)
方向漫谈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良渚玉琮反映天地观念的再思考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