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水解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

2014-01-23刘艳秋唐立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4年1期
关键词:输入量休克血常规

刘艳秋 唐立民

(吉林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吉林 长春 130012)

肝水解肽注射液系由健康牛、猪的肝脏经酶水解提取制得的含有多肽类、核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无菌水溶液。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促进正常肝细胞的增殖和再生,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促进病变组织恢复。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在我院被临床广泛用于预防、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其药品说明书中标示:“尚未见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现将发生在我院的1例应用肝水解肽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详细报道和分析。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1个月,先后完成5周期[AT]方案(术前4周期、术后1周期)新辅助化疗。于2011年2月4日继续治疗入院。入院查体:体温(T)36.2℃,心率(HR)78次/m in,呼吸(R)16次/m in,血压(BP)120/80mmHg。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3.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36.1%,红细胞计数(RBC)3.36×1012/L,血红蛋白量(Hb)112.6 g/L。血清生化:碱性磷酸酶(ALP)67.9 U/L,ALT 11.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6.4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18.2 U/L,肌酐(CREA)58.2μmol/L,渗透压 276.41 mOsm/L,总蛋白(TP)64.70 g/L,白蛋白(ALB)39.0 g/L,血钾(K+)4.27 mmol/L。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PT2N3M0ⅢC期,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无化疗禁忌。2月6日起继续给予[AT]方案辅助化疗,具体方法如下:第1天、第8天各静脉注射吡柔比星30 mg;第2天静脉注射多西他塞 120 mg;同时给予肝水解肽(1.0 g,qd)静脉滴注,预防化疗药物肝损伤。2月9日化疗第4日,11时患者在静脉滴注肝水解肽注射液(某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302)+5%葡萄糖 250 m L过程中,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最高温度达到39.5℃;HR 120次/m in,BP 70/40mmHg;同时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症状。考虑为肝水解肽引起的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注肝水解肽,更换输液器,建立静脉通路。先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异丙嗪25 mg肌注;5%葡萄糖500 m L静脉滴注;心电监护;0.9%氯化钠注射液500m L静脉滴注;面罩吸氧;5%葡萄糖250m L+维生素C 3.0 g+葡萄糖酸钙2.0 g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 m L静脉滴注;复方氨基比林2 m L肌注。患者症状逐渐缓解,HR维持110次/m in,T逐渐下降,BP维持70/40mmHg。17时患者逐渐出现BP下降,最低达到50/30 mmHg,HR110次/min,T 38℃。血常规:WBC 14.8×109/L,NE%98.08%。RBC 2.28×1012/L,Hb 76.1 g/L。血生化:ALP 34.0U/L,ALT 15.3 U/L,AST 47.4 U/L,GGT 53.1 U/L,CREA 115.6μmol/L,渗透压259.01mOsm/L,TP 39.0 g/L;ALB 22.0 g/L,K+2.77 mmol/L。经扩容、升压对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4 h液体总输入量5 500 m L,尿量2 500m L。2月10日晨,患者HR 110次/min,BP 70/40 mmHg,全身水肿。经心内科专家会诊,诊断为肝水解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建议对症、抗过敏治疗。经扩容、升压、激素、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T降至37℃。24 h液体总输入量5 500m L,尿量2 500m L。2月11日晨,患者HR 110次/min,BP 70/40mmHg,T 37℃,急检血常规、离子、肝肾功能。未见明确异常。继续给予扩容、升压、补充蛋白质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4 h液体总输入量2 600m L,尿量2 100m L。2月12日晨,患者HR 90次/m in,BP 90/60mmHg,T 37℃,继续给予扩容、升压、补充蛋白质治疗24 h液体总输入量2 000 m L,尿量10 000 m L,复查血常规及血生化,未见明确异常,生命体征接近正常。

2 讨论

2.1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以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而导致周围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其发生急促,来势凶猛,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1]。据刘艳辉[2]等报道抗生素类药物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率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与生物制剂类。

2.2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需要一个致敏期,一般为7~14 d,也可能更长。如果患者已经被致敏过,则再次应用同一致敏药物时症状可迅速发生,大多在1 d以内,甚至不到1 m in;如果患者从未被所用药物致敏过,则需要被致敏,然后发生反应[3]。药物过敏性休克常为猝然发生,大约60%在用药5 m in内发生,30%在用药30 m in内发生[4]。但也有在数小时或连续用药数天发生,最长达连续用药30 d[5]。该患者在连续应用肝水解肽注射液4 d时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且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肝水解肽内含有多肽、核酸、氨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从而启动Ⅰ型超敏反应的整个过程。释放的活性介质作用于周身的毛细血管,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至组织间隙,使有效血容量急剧下降,而致休克。2.3肝水解肽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属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导致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良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2.4 曾有肝水解肽注射液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报道[6-9],笔者查阅了我院临床正在应用的2007年4月核准的吉林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长春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肝水解肽注射液、2007年5月核准的湖南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肝水解肽的使用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项下标示:尚未见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在【注意事项】标示: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而药物过敏反应可能是突发的,也可能是继发的,故此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在应用肝水解肽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使用中(包括未曾使用、曾经使用和持续使用的)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前期症状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当患者进入休克状态就应积极地争分夺秒的救治;对已发生过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告诫患者以后禁止再使用同一药物,以防意外。

[1] 罗晓林.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内科,2009,4(1):113-114.

[2] 刘艳辉,高卫真.药物过敏性休克致死亡56例文献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1):26-28.

[3] 顾瑞金,庞龙,于秀丽,等.药物变态反应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09.

[4] 李俊萍.药物过敏性休克83例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7,(1):32-33.

[5] 薛淑清,张德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致严重过敏反应7例[J].中级医刊,1997,32(2):52-53.

[6] 张丽艳.肝水解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3):42.

[7] 催新欣.肝水解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681.

[8] 陈洁.肝水解肽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88.

[9] 左利媛.肝水解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临床军医,2012,40(4):764.

猜你喜欢

输入量休克血常规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