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诊断肝胆管囊腺癌的价值

2014-01-23唐一兵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囊性肝胆门静脉

唐一兵 慕 鉴 尹 华

作者单位:530031 南宁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学科

临床经验

多层螺旋CT诊断肝胆管囊腺癌的价值

唐一兵 慕 鉴 尹 华

作者单位:530031 南宁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学科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肝胆管囊腺癌(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HBCAC)的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其中2例因碘过敏仅做多层螺旋CT平扫,16例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为单发囊性病灶,4例为多发囊性病灶,其中12例有壁结节,15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囊性密度病灶,可见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向囊内突出形成壁结节,增强扫描后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持续性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诊断肝胆管囊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胆管肿瘤;肝胆管;囊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胆管囊腺癌(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HBCAC)是肝脏罕见的肿瘤,多发生于肝内胆管,少数发生于肝外胆管及胆囊[1],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无意中发现。本病虽属少见病,但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明确术前诊断、选择手术方式以及预后分析有很大帮助。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胆管囊腺癌18例,结合文献分析此类肿瘤多层螺旋CT表现的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胆管囊腺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1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间歇性黄疸。18例患者术前均做腹部B超、CT检查,术前肝包虫试验阴性,甲胎蛋白阴性,癌胚抗原及CA199升高15例,均无肝炎、肝硬化病史。

1.2 方法

18例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300 mA,层厚10 mm,螺距1.375,矩阵512×512。造影剂为60%碘海醇100 ml,剂量为1.5 ml/kg,流率为3 ml/s。注射对比剂后35 s、70 s及120 s分别获得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一次屏气完成自膈顶至肾下缘范围内的扫描。

2 结果

肝胆管囊腺癌可呈单发囊性,也可呈多发囊性,多发囊性肿块内有分隔样改变,多囊病灶各囊密度可不均匀,壁上或分隔可有钙化,可见壁结节。本组有14例为单发囊性病灶,4例为多发囊性病灶,6例病灶内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12例显示多个壁结节,15例肝内胆管扩张,3例肿瘤向肝外生长并见囊内出血灶。16例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改变,表示仍有强化。14例扫描动脉期囊壁、分隔、壁结节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减退。部分肝胆管囊腺癌肿瘤实质成分和分隔在动脉期即有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强化。2例囊壁及壁结节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强化,在延迟期明显强化。

3 讨论

3.1 肝胆管囊腺癌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

组织学上胆源性囊腺肿瘤与发生于胰腺及卵巢的黏蛋白囊性肿瘤相似。肝胆管细胞癌内多见卵巢样基质,所以肝胆管囊腺癌据病理组织类型可分为含有卵巢基质和无卵巢基质两个亚型,前者分化好,多为囊腺瘤演变而来,多见于女性,预后好。后者分化差,男女性均可见,恶性程度高,但目前为止还不能依据影像学表现鉴别此两种类型[2]。

3.2 肝胆管囊腺癌的CT扫描特点

肝胆管囊腺癌是乏血供肿瘤,其CT扫描特点为平扫示肝内低密度单囊或多囊状改变,可有纤维包膜、厚壁、多纤维分隔,病灶与胆管相通,可见壁结节,囊壁或分隔钙化;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壁结节、乳头样突起在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有持续性强化,与肝实质相接近。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胆管囊腺癌的诊断除了显示肿瘤本身特征外,还能了解肿瘤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尤其增强扫描后进行MPVR及MIP图像后处理,能更细致、更清楚地显示瘤体内囊壁不规则增厚、钙化和乳头状壁结节。MSCT薄层+ MPVR显示“囊内不完整间隔、多房与胆管相通、胆管黏液性阻塞和扩张”是肝胆管囊腺癌特有的CT表现,对诊断肝胆管囊腺癌具有重要意义[3]。

3.3 肝胆管囊腺癌的鉴别诊断

3.3.1 肝脏胆管囊腺瘤 为肝胆管囊腺癌的癌前病变,治疗上均需手术切除。文献报道两者鉴别要点为同时有分隔和壁结节者为肝胆管囊腺癌,而只有分隔无壁结节者为囊腺瘤。另外囊内液体为血性成分,肿瘤大于10 cm则提示肝胆管囊腺癌的可能性大[4]。

3.3.2 肝囊肿 囊壁极薄,囊内为均匀低密度,一般囊内无分隔,增强扫描无强化[5]。

3.3.3 肝脓肿 以单发为多见,边缘大多不清楚,多发时壁厚而不规则,增强扫描时脓肿壁明显强化,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模糊的水肿带形成典型的“双环征”。若脓肿内有小气泡,结合临床急性感染症状可鉴别[6]。

3.3.4 肝包虫病 可为单发或多发病灶,边界清楚,囊壁常易发生钙化。无明确壁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7]。有牧区生活史和血清学检查异常。

3.3.5 肝细胞性肝癌 表现为以坏死为主,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囊变时囊壁较厚,瘤体实质部分强化呈快进快出表现,常合并肝硬化。

3.3.6 肝囊性转移瘤 CT主要特征为多发类圆形囊性病灶,囊壁厚薄不均,有的还可见壁结节,呈“牛眼征”改变[8]。

总之,多层螺旋CT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后处理图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可对该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这对该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严宗伟,张向群,夏学文.肝胆管囊腺癌的CT表现[J].罕少疾病杂志,2006,13(2):20-22.

[2] 顾 军,李 钦,严福华,等.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2002,(9)5:541-543.

[3] 罗娅红,于 韬,王 洋,等.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J].磁共振成像,2011,2(1):42-46.

[4] Fernandez MP,Redvarily RD.Primary hepatic malignant neoplasms[J].Radiol Clin North Am,1998,36(2):333-348.

[5] 逄利博,叶惠义,蔡祖龙,等.肝胆管囊腺瘤的MR影像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7):491-493.

[6] 万天品,颜世其.肝胆管囊腺瘤的低场MRI影像及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4):48-49.

[7]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5.

[8]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9.

[2013-06-05收稿][2013-10-16修回][编辑 阮萃才]

735.8

A

1674-5671(2014)01-03

10.3969/j.issn.1674-5671.2014.01.15

猜你喜欢

囊性肝胆门静脉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敬民深处见肝胆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