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链相关行业对饲料产业的影响分析

2014-01-22范润梅王征南

饲料工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加工业养殖业产业链

■范润梅 王征南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产业链中的产业关联效应十分强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饲料产业是“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中的一环,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价值实现和转移除了受制于养殖业外,还受到整个产业链中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饲料工业依托于种植业,服务于养殖业,立足于饲料加工业、止于终端食品零售业,其连带性较强,并具有相对独立产业的基本特征。因此,饲料产业链就是以饲料加工为中心,将原料采购、动物种苗供应、养殖组织、兽医服务、屠宰加工、食品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实现中国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1 种植业产量价格波动,导致饲料行业成本增加

种植业以小规模的农户种植为主,具有较强的半自然经济特点,使经营者对其产品(饲料原料)的价格与成本变动相对迟钝,同时也加大了饲料加工业的原料流通成本。而体积大、附加值低、运输成本对价格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使饲料加工业不容易以企业规模的扩大实现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较大节约,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

1.1 粮食增产,连续9年丰收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调查数据,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 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 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从三大粮食品种看,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 812万吨,增产1 534万吨(见图1),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 267千公顷,比往年增加694千公顷,增长0.6%,多数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个别地区播种面积有所下降。

1.2 国内政策托市,玉米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增加

2013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不仅产区当前玉米价格已接近2012年的价格高点,销区玉米价格也不断上涨,广东港口东北优质玉米成交价格已达2 545元/吨。当前玉米价格又涨到了历史高位水平。同时,国家发布了《关于做好2012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今年我国将在东北四省区继续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根据地区不同,玉米(国标三等)收购价格为2.10~2.14元/kg不等,此次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2.14元/kg,吉林2.12元/kg,黑龙江 2.10元/kg,合2 100~2 140元/t,较上年收储价提高7%,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30日。按照所提及的收储价格再加上仓储等费用,国内玉米价格将在2 300元/t以上。近6年政策托市收购价格,整体上是呈递增趋势。从长期来看,对饲料产业带来的成本冲击是较明显的。

图1 2000~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变化

1.3 国际大豆产量下滑,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升

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国,美国在全球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农业部(USDA)供需报告显示,因美国干旱天气致使美国玉米、大豆等粮食单产大幅下降,产量和结转库存预估被大幅调低,2012/13年度玉米和大豆的库存消费比将继续维持低位,玉米产量预测调降12%,将库存预测大幅调降37%;大豆产量预估从6月的32.05亿蒲式耳调降至30.50亿蒲式耳,进而对库存预测调降7%,供需趋紧之势愈发明确,推动玉米、大豆、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暴涨,大豆期货价格在9月初推至历史高点。

中国2012年大豆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3%,达到创纪录的5 750万吨(见图2)。而2013年大豆产量预计将同比下滑11.6%,预计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升。2011年,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82%。

2 养殖业基础薄弱,导致饲料产业行情波动

养殖业是饲料大产业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整个饲料产业链的基石。一般来说,养殖业发达的地区,相对的饲料加工业也会比较发达。养殖业产品定价由行业供需决定,而非成本推动,因此在供需紧平衡状态下(需求旺盛或者供给偏紧),种植业粮价上涨可以顺利传导给下游产品;但是在当前行业需求不旺、猪价疲软的背景下,饲料成本上升更多会拖累企业盈利,因此影响偏负面。

图2 2000~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变化

2.1 养殖业基础薄弱

我国养殖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首先,饲料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养殖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其次,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等从业者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但是在畜禽养殖产品价格低迷时,大部分养殖产品容易处于亏损状态,制约了畜禽存栏量的提升。第三,与饲料加工业的相对高水平与大规模相比,由于养殖业以典型的散养为主,太分散、小规模、低水平,造成大波动、高风险。自配料营养成分不足,品质较低,存在一定的饲料质量安全隐患。养殖业的基础薄弱容易引发饲料行业行情的不断波动。

2.2 以散养为主的养殖业,制约了饲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养殖业同样以规模较小的养殖户为主,所有者往往同时是经营者。他们计算经营剩余利润时扣除的成本为不完全成本,即往往不计算自己投入的劳动要素,导致小养殖户的成本往往低于使用劳动力较多的规模化养殖场,从而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的地位。这样,中国养殖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以农户小规模养殖为主的市场结构,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难以迅速提高。这种市场结构的养殖业者对饲料品质、安全以及成本的识别能力较差,对饲料厂家的选择缺乏稳定性,比较容易受到经销商的影响,从而使中国饲料加工业形成了较多的市场机会、规模经济难以体现,形成了中国饲料加工业大中小企业并存、行业规模化程度难以提高的市场格局。

2.3 “养殖环节出问题,饲料产业被问罪”的观念影响了饲料产品的市场销售

饲料企业生产饲料,养殖户使用饲料,同时,养殖户养殖结果的好坏,其影响因素非常多,饲料产品对其的影响只是众多影响因素里的一个。然而,一旦出现养殖户养殖结果不好的情况,以小农散养为主的养殖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饲料肯定有问题,于是有可能就不再使用饲料。而且,这种情况再经一些不追查事实根据的媒体误报道,饲料行业的名誉不断受到负面影响,饲料企业的产品销路就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养殖户没有得到必要且全面的技术培训有很直接的关系,很多养殖户都是凭借模仿或者“想当然”的经验从事养殖生产。

3 农副产品加工业对饲料加工业的影响

所谓农产品加工是指利用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为原料的直接加工和再加工成产品的过程,其与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农产品加工是当前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连接的纽带,是农业商品化、农产品市场化的关键环节,其对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结构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看。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和基地化趋势。表现在:一是由单纯粮棉油加工向肉蛋奶、瓜果菜、皮毛骨等多品种加工发展;二是由传统的浅层次粗加工向深层次的精加工、细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三是由分散、小型、民间加工向加工区域化、基地化和各行业参与方向发展。这种趋势,必然促使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冲破“小型、分散、民间”为主的格局,向多层次、多成分、适当集中和具有规模优势的加工方向发展。

3.1 肉蛋奶消费增加,间接拉动对饲料的需求

预计2012年我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1 699亿斤,增幅在2.9%左右,人均消费粮食量达到432.1 kg,比2010年增加9.2 kg左右。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2年1~10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 13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居民收入的提高将促进间接粮食消费增加,这其中,肉蛋奶的消费将会增加明显,中国的猪肉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2.5倍)。目前,中国农村人平均每天吃1两肉,城里人平均每天2两肉,中国人的肉类消费处在快速增长阶段。中国人肉类消费的阶段性目标是每人每天多吃1两肉。随着人们对蛋白质消费需求的增加,会促使饲料粮的增长。肉蛋奶加工业的良好发展,间接影响着饲料加工业的良性发展。

3.2 玉米深加工行业与饲料加工业的争粮局面

深加工消费是玉米消费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相关数据统计看,深加工消费已经占据了玉米总消费的28%。2007年9月,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饲料玉米用量的年增长率保持4.7%左右;控制深加工玉米用量的增长,保持基本稳定;玉米深加工业用粮规模占玉米消费总量的比例控制在26%以内。

这里面提到的比较重要的数字就是玉米深加工业用粮规模占玉米消费总量的比例控制在26%以内,我们把它理解为当前深加工行业玉米用量的上限,而当前玉米深加工的用量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而且个别年份还略微超过了这一水平。在目前玉米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玉米深加工业与饲料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争夺,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玉米价格的上扬,对饲料行业来说,无疑又是成本增加的一个助推因素。

3.3 一点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饲料工业本身的健康发展,还取决于整条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不论是产业链上相关的哪个行业,其波动都会引起饲料工业的波动。因此,从全局观的角度出发,关注饲料产业的发展,必须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整合,由于饲料企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中间,业务交叉更多,因此,由饲料企业来组建产业链条最为合适。只有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才能更好的提高饲料产业链条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加工业养殖业产业链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