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军医院船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功能定位

2014-01-22钱阳明张嘉诚

转化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道主义灾害救援

钱阳明,张嘉诚

·综 述·

海军医院船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功能定位

钱阳明,张嘉诚

本文结合国际形势变化,通过分析近年来中美两国医院船的任务执行情况,阐述医院船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应急灾害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目前制约医院船功能发挥、提升其整体救援能力的瓶颈所在。

医院船;灾害救援;人道主义医学救援

医院船的诞生始于大规模的海战中出现的批量伤员救治的需要。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41年期间,罗马和迦太基发生了一场为争夺地中海控制权的布匿战争,在海战中罗马帝国共伤亡了近7万名水手,为收治人数如此之多的海上伤病员,诞生了第一艘以救治为主的船只,名为Aesculapius(罗马帝国的医学和治疗之神)[1]。

目前世界上拥有医院船的国家为数不多,如我国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美国的“仁慈号”、“舒适号”医院船,俄罗斯的“斯维尔号”以及巴西的“科鲁兹号”医院船等[2]。由于美国是当前使用医院船次数最频繁的国家,并且与其任务有关的数据比较全面,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近年来美国医院船和我国医院船的执行任务情况,分析医院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功能角色所应所处的调整。

1 医院船在不同状态下的作用

医院船的建造初衷是用于海上作战卫勤保障和一些非常规后勤保障。随着时代变迁,其任务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任务范围不仅包括战时为前方作战部队提供一个具有专科救治能力的伤病员救护平台,提高战时伤病员的救治效能;同时,还涵盖了灾害救援和海外人道主义行动。以下将分别从执行战争军事行动、海外人道主义医学救援、灾害应急医学救援3个不同的任务状态介绍近代国内外医院船的使用情况,从而能帮助确认医院船在当今世界环境下的功能定位。

1.1 战争军事行动 1990年8月—1991年4月,美国“舒适号”和“仁慈号”医院船轮流前往海湾地区执行“沙漠之盾行动”与“沙漠风暴行动”,为多国盟军提供卫勤保障力量,共接收了超过8 000例门诊患者,收治了1 400例住院患者,并开展了近700例无法在岸基医疗设施开展的复杂外科手术[3]。

2003年6月,美国“舒适号”医院船被派往波斯湾参加“解放伊拉克行动”。作为海上漂浮的创伤救治中心,在56 d的任务期间,为超过700名的美军人员和约200名受伤的伊拉克平民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3]。

我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自2008年列装服役以来,未参与任何战争军事行动。

1.2 海外人道主义医学救援 2006年4月美国“仁慈号”医院船前往菲律宾、孟加拉、印尼以及东帝汶,开展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救治患者超过了6 000例,在医院船平台和当地的医疗设施内开展手术1 083例;2007年6月美国“舒适号”医院船前往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执行“美洲伙伴”行动,共为12个国家超过98 000例的患者提供人道主义医学救助;2008年5—9月,美国“仁慈号”医院船前往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执行“太平洋伙伴-2008”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在菲律宾、越南、东帝汶、巴布新几内亚等国家收治患者超过了90 000例[4];2010年5月,美国“仁慈号”医院船前往东南亚国家执行“太平洋伙伴-2010”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在越南、老挝、印尼以及东帝汶接诊患者超过了100 000例,实施了12 000例口腔治疗,并与到访国开展了超过24 000 h的技术交流,并且还前往当地62个社区机构提供社区服务;2008—2012年,美国“舒适号”医院船每年例行前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执行代号为“持久承诺”系列的人道主义医疗服务;2010—2012年,美国“仁慈号”医院船每年例行前往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执行代号为“太平洋伙伴”系列的人道主义医疗服务[3]。

2010年8月,我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前往亚非五国和亚丁湾地区执行“和谐使命-2010”,为当地民众和正在护航的舰艇编队官兵开展海外医疗服务。共完成健康体检2 000余例次、门诊诊治12 000余例次、住院治疗57例,实施手术97例,为国外同行举办学术讲座、中医护理演示、战伤救治技术培训11次[5];2011年9月,我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拉美四国执行“和谐使命-2011”任务,共完成健康体检600余例次、门诊接诊近11 000例次、住院治疗96例、实施手术165例,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中医理疗演示23次,赴学校、敬老院、残障保育院等9所社会机构进行了健康宣教活动,对389人进行了健康指导,与1 356人进行了文化联谊活动;2013年,我国医院船按计划前往东南亚地区执行“和谐使命-2013”任务[6]。

1.3 灾害应急医学救援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舒适号”医院船于9月14日—10月1日期间停靠于纽约受袭地区曼哈顿港,为志愿者和救援人员提供生理心理的医疗服务,并为他们提供住宿与饮食;2004年印尼海啸后,“仁慈号”医院船前往受灾地点执行“联合支援行动”,在为期5个月的时间里,为印尼、东帝汶和巴布新几内亚的受灾地区提供人道主义灾害救援,救治患者超过了107 000例,开展手术466例,实施超过6 900例的口腔治疗,并帮助当地修复了部分损坏的医疗设施以及仪器,协助他们尽快恢复卫生医疗能力[7-8];2005年9—10月,美国“舒适号”医院船被派往遭到卡特里娜海啸袭击的新奥尔良市及其周围地区,为当地居民和救援人员提供他们所急需的卫生后勤资源[3,9]。

2 启示

由于没有战时卫勤保障的任务,医院船缺少实践来检验其医疗救治能力、训练其医疗救治队伍的机会。与此同时,我国医院船自下水服役以来虽然多次组织海上医学救援演练,尚未在战时和国家应急灾害救援中得到真正的展示。

2.1 新时代的需求改变了医院船的使用理念

2.1.1 医院船的独特优势决定其首要任务目的

由于医院船具有快速移动、可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多专科的医疗救治能力、可依赖直升机快速转运伤病员以及巨大的人员和物资的储存空间等独特优势,古往今来,一些传统优势海军强国都习惯于在战时使用医院船作为伤病员的有效救治平台。因此,作为移动的海上救治平台及物资、技术、储备中心的传统功能定位仍无法改变。

2.1.2 人道主义救援和应急灾害救援成为医院船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医院船并没有机会承担作战支援的卫勤保障任务,而其人道主义救援和应急灾害医学救援的任务数量却显著增加。这不仅与局部地区的种族冲突事件增多、全球环境气候恶化有关,也是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利益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人道主义救援和灾害救援行动中以医院船为任务载体的目的是:在受援地区树立援助国家的良好形象;医院船全白的船身外壳和硕大的红十字标志可对受援地区人群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正如美海军的一份关于医院船战略应用的报告中指出:“采用非武力侵入的方式更容易施加和提高援助国家在当地的影响力”[10]。

2.2 海外人道主义救援是输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方式

2.2.1 海外人道主义救援是维护国家全球利益的有效途径 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威慑力量。美国海军学院将“具有弹性的威慑力量”定义为“通过一系列方式对政治、情报、经济以及军事设施等体现国家实力的各个层面发挥影响”。海外人道主义救援的目的在于:提高援助国家在受援地区的软实力,间接和直接地影响到援助国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同时,借助媒体的广泛宣传,可在局部地区和全球树立援助国家的良好形象。

2.2.2 医院船是执行海外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有效工具 医学无国界,同时任何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需求。因此,医院船作为医疗服务的载体,可有效传达一个国家对于提高当地人群生活福祉的良好意愿,改善援助国家在受援地区的形象、加强其在当地的影响能力、提高地区安全稳定,达到巩固援助国家战略利益的长远目的。

2.3 医院船平台是水系灾害分级救治链的关键环节

2.3.1 医院船的救治能力凸显其在水系灾害救治链中的重要功能 在多数灾害救援过程中,陆地和空中救援力量常是第一个抵达灾害地点的医疗单位,但与其建立起来的临时医疗设施相比,医院船的救治能力更加全面、专业,且其可水上漂浮能力是前者无法比拟的。医院船与临时医疗设施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特性:①无需准备时间,收到命令后即可前往受灾地区;②数间大型手术室;③可展开数百张病床的收治能力;④多专科能力,如脑外科、骨科;⑤储备有充足血量的血库;⑥诊断性检验和放射检查设备,如CT、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⑦制备淡水和制氧设备;⑧可开展远程医疗技术,将国内专家力量延伸至灾区;⑨可在航行、停泊、靠港等不同状态开展手术。

2.3.2 医院船的附属功能凸显其在水系灾害救援中的巨大作用 医院船不仅具备多专科的救治能力和大批量伤病员的收容能力,同时由于其巨大的内部空间,不仅能在短时间内为灾区运送急需的医疗人员、医疗设备、医疗物资,也可为灾区运送灾区所缺乏的生活物资、救灾物资等,还能为部分无居住条件的救援人员解决住宿和饮食的难题。

2.4 联合军地力量,以信息化为载体,提升水系灾害救援能力

2.4.1 建立涵盖军地一体的水系灾害救援人力资源库 整合全军和国内的专家资源信息,建立人力资源库,按照灾害类型、发生地点、流行病学谱以及所需学科专业、专家人数,遴选符合预设条件的专家,在短时间内组建满足灾区医疗需求的专家队伍,赶往受灾地点。

2.4.2 利用数据化方式全面搜集救灾医学数据美军医院船在2004年印尼海啸救援期间,大批量使用手持医疗设备,全面采集救援数据,搜集了详细的东南亚医学地理信息,为后续的任务执行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和策略支持。考虑水系灾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与规律性,采用数据化的方式搜集救援数据,在任务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探究水系灾害救援的客观规律。从长远来看,上述手段有助于提升我国水系灾害的救援能力。

随着全球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人道主义救援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国内医院船的实际利用效能不足,可在此类任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在海外人道主义救援的人力资源中添置地方灾害救援的专业人员,通过实际任务锻炼队伍,打造一支随时拉得出、战斗力强的水系灾害救援力量。

[1]Wikipedia.Aescuapius[EB/OL].(2013-05-10)[2013-05-26].http://en.wikipedia.org/wiki/Aescuapius.

[2]孔超英.海上红十字当代海军医院船[J].舰船知识,2009(3):50-52.

[3]USNS comfort fact sheet[EB/OL].(2013-05-10)[2013-05-20].http://www.msc.navy.mil/factsheet/USNSComfortFactSheet.pdf?.

[4]Shah SD.The trouble with disaster relief[J].Ann Intern Med,2011,154(8):568-569.

[5]王芬芬,潘竹林,陈福源,等.“和谐使命-2010”任务中非洲四国民众疾病谱的调查与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4):220-222.

[6]钱阳明,张嘉诚,陈永鹏,等.“和谐使命-2011”任务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的模式与实践[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2):105-107,110.

[7]Titus LB.Haiti disaster relief:One Third-World Humanitarian Medical Mission Group′s Experience[J].JEmerg-Nurs,2011,37(2):186-189.

[8]Ray JM,Lindsay RW,Kumar AR.Treatment of earthquake-related craniofacial injuries aboard the USNSComfort during Operation Unified Response[J].Plast Reconstr Surg,2010,126(6):2102-2108.

[9]Weiner DL,Manzi SF.Response to challeng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Hurricanes Katrina and Rita:a national perspective[J].Pediatrics,2011,128 Suppl 1:S31-S33.

[10]Webb NJ,Richter A.Strategy at the crossroads:the case of the navy hospital ships[EB/OL].(2009-04-23)[2013-05-28].http://mpra.ub.uni-muenchen.de/14752.

The role of hospital ship in the new era

QIAN Yangming,ZHANG Jiacheng
(Nav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48,China)

The task of hospital ship in China and US analyzed and committed according the recentmissions.The role of hospital ships should play in order to serve the nation′s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disaster relief is based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The restricted factors affected the hospital ship′smedical treatment capabilities were addressed.

Hospital ship;Disaster relief;Humanitarian mission

R821.89

A

2095-3097(2014)02-0115-03

10.3969/j.issn.2095-3097.2014.02.014

2013-06-18 本文编辑:徐海琴)

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钱阳明,张嘉诚)

猜你喜欢

人道主义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救援行动